天天看點

《紐約時報》專欄編輯認為的“70%的情況下,那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故事”,究竟是什麼事?與人相愛一封城市情書長期征稿

作者:三聯生活周刊

這部由《紐約時報》最受歡迎專欄改編的電視劇,講述的内容,并不止于愛情。看完劇後,我一口氣把《紐約時報》中文網上這個小專欄的内容讀了個遍。是的,我說的是最近正火的由亞馬遜流媒體平台出品的《摩登情愛》。

--文末有征稿--

期待你“愛”的故事

記者 | 陳璐

2004年,《紐約時報》推出了一個短小的情感專欄,每篇大概1500個單詞,讓讀者在這樣的篇幅中講述自己有關愛情的故事。這個專欄,最初源于責任編輯丹尼爾·瓊斯(daniel jones)的妻子寫的一本探讨當代婚姻問題的書,引起了當時《紐約時報》時尚版編輯特裡普·加布裡爾(trip gabriel)的興趣。他給兩人提供了一個撰寫專欄的機會,并用大衛·鮑伊(david bowie)的歌曲“modern love”為專欄命名。

《紐約時報》專欄編輯認為的“70%的情況下,那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故事”,究竟是什麼事?與人相愛一封城市情書長期征稿

最初,他們以為這個專欄可能隻會持續一到兩年。然而,15年過去了,“摩登情愛”成為了《紐約時報》最受歡迎的欄目之一,經常是《紐約時報》網站周末搜尋最多的詞條。其中2006年的一篇《沙姆教我什麼是幸福的婚姻》成為該網站曆史上郵件轉發量最高的文章,而在中國讀者中非常風靡的《讓陌生人迅速相愛的36個問題》也是出自這個欄目。

作為專欄編輯,丹尼爾·瓊斯的郵箱每年都會收到9000多篇來自全國各地讀者的投稿。過去15年,瓊斯閱讀了10萬多篇有關“愛”的個人故事,最終梳理刊登了其中約750篇。他說:“我敢打賭70%的情況下,這是那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故事。”

經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使得《摩登情愛》成為不同媒體平台青睐的寵兒。4年前,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和《紐約時報》合作制作了同名播客,每周邀請一位著名演員朗讀其中一篇文章。今年,亞馬遜流媒體平台又挑了其中8篇文章,延續了專欄短小精悍的特點,改編成了總共8集、每集30分鐘的電視劇,演員陣容包括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蒂娜·菲(tina fey)和戴夫·帕特爾(dev patel),自10月中旬上線後收獲好評無數。

在閱讀的過程中,專欄中大部分的故事都是關于愛情。但亞馬遜在挑選的時候,似乎想為“愛”拓展其定義,有意選擇了那些連接配接了更多不同人之間、不同形态的情感故事。比如評價甚高的第一集,就并不是一個愛情故事。獨自生活在曼哈頓的單身女青年瑪姬,每次約會都面臨一個問題,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下的門房古茲敏将對她帶回來的男人懷着審視的目光加以打量,每次還會小聲對她說“我不喜歡他”。但當瑪姬意外懷孕并準備獨自生下小孩時,是古茲敏守護在她身旁,告訴她你還年輕,有博士學位,有工作,還有存款,會遇到一個好男人的。後來瑪姬帶着剛出生的女兒從醫院回家,古茲敏幫她打開車門,将嬰兒籃從車裡拿出來,贊美和鼓勵道:“幹得漂亮,孩子真美。”這是文章中的原話。

和當年許多讀者一樣,觀衆們在看了這集後,難免期待兩人之間應該有更浪漫的結局。不過這個故事的美麗之處正是在于這種陌生人之間的愛并非愛情,而是一位像父親般的長輩在孤立無援的大城市裡,對一位涉世未深的小女孩所傾注的善意與溫暖。作者在原文中寫道:“我女兒對古茲敏有了一種不一般的感情,就好像她懂得他一直以來扮演的角色,那個張開雙臂迎接她來到這個世界的人,敞開胸懷願意随時守衛和呵護她的人,就像他曾經守衛和呵護她的媽媽。”這比愛情更加動人。

《紐約時報》專欄編輯認為的“70%的情況下,那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故事”,究竟是什麼事?與人相愛一封城市情書長期征稿

劇集中另一個高分故事的原作者是《紐約時報雜志》的記者黛博拉·柯帕肯(deborah copaken),她在采訪約會應用hinge的創始人賈斯汀·麥克勞德(justin mcleod)時,抛出了一個意外的問題:“你愛過嗎?”這成功撬開了對方的心扉,帶出了一段他大學時期錯失真愛的往事。于是柯帕肯也和他分享了自己17年前的一段經曆:兩個在異國他鄉偶然相識的年輕人,迅速墜入愛河,并且共度了美好一周,在紙上寫下位址後相約再見,卻因弄丢聯系方式各自走向了婚姻。有意思的是多年後兩人重逢,盡管愛情沒有消逝,但他們在經過一宿的交談後終于放下了這段感情:一個決定善待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另一個決定結束自己沒有愛情的婚姻。

這個故事充滿了一種成年人的生活智慧,餘味無窮。但令其散發更多魅力的是,她沒有任這個本已放棄的年輕人在自己的面前繼續錯過真愛。不論是在故事裡還是現實中,這篇最終得以發表的文章,都幫助兩人重新走到了一起。

《紐約時報》專欄編輯認為的“70%的情況下,那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故事”,究竟是什麼事?與人相愛一封城市情書長期征稿

不過對于我個人而言,最喜歡的是第七個故事。除了“莫娘”安德魯·斯科特(andrew scott)本身招人喜歡的原因外,故事的視角太過有趣。一對傳統意義上處于社會邊緣的同性伴侶托賓和安迪,決定“開放式收養”一個孩子,這是一種允許親生父母參與其中的收養方式。結果他們遇上了一個正處于社會邊緣的城市流浪者卡拉。卡拉并非是被迫流浪,她認為自己的行為是一種對現代生活負面影響的抵抗,選擇領養家庭的标準也隻有“兩人夠不夠相愛”。然而,在準備領養的過程中,托賓和卡拉之間的價值觀不斷發生沖突,互相抨擊,但最終在對話中達成對彼此的了解。

《紐約時報》專欄編輯認為的“70%的情況下,那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故事”,究竟是什麼事?與人相愛一封城市情書長期征稿

在看這集時,我不斷聯想起我的一個好gay蜜。我們倆也曾住在一個屋檐下,經常為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拌嘴。我想要在出租屋裡添置各種東西,可老是被他批評亂花錢。他拿着不菲的薪水,卻整日摳摳索索被我嘀咕是吝啬鬼。直到後來有次深夜幾杯啤酒下肚,他才告訴我,想要移民和男朋友舉行一場被人承認的婚禮,還渴望以後能夠通過代孕有自己的孩子,而這些全部都需要錢。

與人相遇的故事,讓不同的個體得以互相了解,正是這個專欄的魅力所在。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樣,都是通過這個電視劇才第一次知道“躁郁症”這種情感性精神病的存在。

《紐約時報》專欄編輯認為的“70%的情況下,那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故事”,究竟是什麼事?與人相愛一封城市情書長期征稿

安妮·海瑟薇飾演患有躁郁症的律師萊西

在安妮·海瑟薇飾演患有躁郁症的律師萊西的那一集裡,她時而興緻高昂,瘋狂得仿佛每一刻都是歌舞青春的片場,時而情緒低落,連起床都難以做到。我甚至懷疑這是不是影片戲劇化效果的表現過度,不然怎麼會如此極端?于是我又找出了原文,裡面寫她處于抑郁狀态時,“我的身體感覺就像是被泡在緩慢變幹的水泥裡。我能做的隻是吸口氣,然後把它呼出去,一遍又一遍。無聊到想哭,但流眼淚太累了”。但幾周後,等她從這個狀态中蘇醒,“全世界都像迪士尼一般:水仙花色的陽光,知更鳥蛋藍色的天空。鳥兒們在我的窗外唧啾啼叫,毫無疑問,它們唱的歌是專門為我而作的。我一刻都受不了了”。

《摩登情愛》第一季剛完結,第二季已被續訂。我特别期待第二季能夠有《你能嫁給我丈夫嗎》和之後的《我妻子說你可能願意嫁給我》這兩篇内容。這兩篇故事讓我在半夜讀得哭到稀裡嘩啦。

第一篇的作者,是位被檢查出癌症的妻子,她調侃自己的遭遇是個倒胃口的笑話,并一條條列舉了自己的老公是個多麼容易讓人愛上的人:穿着入時、心靈手巧、愛好音樂、喜歡繪畫、浪漫幽默,并且長相英俊。是以她寫下這篇文章,為這個可愛的人征招一個對的人,在自己離去後可以幫他開始一段新的愛情。

一年之後她的老公寫下了《我妻子說你可能願意嫁給我》,同樣發表在了“摩登情愛”這個欄目上。他表示妻子在文章發表10天後便離開人世,但從世界各地湧來的信件,也給他帶來了一些慰藉。而他從這份饋贈中學到的是:逝去的人所能給予生者的如何繼續生活的自由,将令他們最終能夠重新尋回意義。盡管過程十分痛苦,但當他們知道,自己有了你的允許,甚至有了你的鼓勵,就會繼續自己的生活,開始一個新的未來。

參差不同的愛構成了“摩登情愛”的内涵。丹尼爾·瓊斯在回顧多年來所閱讀的故事時,也不禁感慨,“愛是最美妙的事情之一,這正在于它是多麼難以把握”。許多人說這部劇才是真正的《紐約,我愛你》。就連第一個故事的原作者朱莉·霍本(iulie hogben)在接受《紐約時報》回訪時也表示,電視劇中的許多場景都“特别紐約”,很能喚起大家的回憶。我想,《摩登情愛》真正讓大家感動的,正是這些對簡單日常的細膩描繪,對真實生活的再現,才令故事之外的我們也找到了情感上的連接配接,能夠看得津津有味。

《紐約時報》專欄編輯認為的“70%的情況下,那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故事”,究竟是什麼事?與人相愛一封城市情書長期征稿

第四集中,羅伯和亞斯明從一段糟糕的約會,開始逐漸打開自我

以前看《愛在日落黃昏時》時,我就對塞琳娜說的一段話很有感觸:“我覺得我永遠忘不了跟我交往過的每一個人⋯⋯媽媽告訴我,我上學經常遲到,有一天她跟着我想知道為什麼,我正看着栗子從樹上掉下來,滾到馬路上,或是螞蟻過馬路、葉子在樹幹上映出的倒影等種種小事。我想,對人也是一樣,我看到的是他們的細節。你不能取代任何人,因為每個人都有他那種美麗的、獨特的細微之處。”

這些細微之處也構成了我們對于一個城市的全部印象。就好像幾年前我一個人來到紐約,街道上滿天飛的垃圾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個城市糟糕透了。然而,當我拖着一個大行李箱準備去紐約的布郎克斯區找朋友,卻面對紐約地鐵站外高高的台階發愁時,一個黑人快速從我手中拿過了行李箱,一聲“let me help”(讓我幫你)還未從耳邊散去,他已經幫我把箱子提到了地鐵站上面,并很快消失在了人流中。這時,我對紐約以及紐約人的好感随着正午的陽光逐漸攀升。

《紐約時報》專欄編輯認為的“70%的情況下,那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故事”,究竟是什麼事?與人相愛一封城市情書長期征稿

大都市裡,那些與人相愛的故事

現在,我們也想做一件這樣的事:《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衆号二條版面将面向所有讀者征稿。

征稿主題:大都市裡,有關“愛”的個人故事

原創要求:必須是未在任何公衆平台(包括個人公衆号)釋出過的原創稿件

字數要求:1500字~2500字之間

其他要求:地域不限、題材不限,但一定有鮮明的故事性

來稿格式:都市情愛➕标題

此主題征稿将長期開放,被選中稿件将釋出在《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衆号二條位置,同時作者将獲得相應稿酬。投稿20天後未得到回複的,可轉投他處。

期待你的來稿!

稿件請發送至

[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