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用戶端訊 一聲令下,各地集結!
他們中有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退役軍人、教師、大學生……當接到志願報名的通知時,他們紛紛從各個崗位、各地集結,統一穿上火焰藍的制服,第一時間成為抗疫隊伍中不可或缺的成員。
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幹着志同道合的事。
疫情發生後,他們喊着“疫情不退‘藍天’不退”的口号,用實際行動堅守在一線,被大家稱為“火焰藍”,他們的故事同樣感動着這座城市。
這就是一呼百應的速度!
初冬時節,天寒露重。伴随着隆隆的轟鳴聲,陣陣白霧攜帶着刺鼻的消毒水氣味撲面而來,消殺小組的隊員們全副武裝,背着58斤重的消毒迷霧機,為各類公共場所進行噴灑消毒殺菌處理。
11月2日,一則“急需消殺隊伍”的通知在網上傳播開。一時間,全市各界專業隊伍積極響應,10多個志願服務隊報名參加。“征集的通知下發後,立刻就有志願服務隊報名,我們考量了志願隊的專業水準、資質後,最終選擇兩家專業隊伍投入工作。”城西區政府相關從業人員告訴記者。
11月3日14時許,藍天救援隊李慧接到對海晏路片區進行消殺的任務。随後,李慧一行立即組織隊伍前往目的地,執行任務。“我們現在要随時待命,一有通知立即行動。”李慧告訴記者。
一呼百應,凝心聚力!
在這場戰“疫”中,這些救援志願隊不分你我,立足各自隊伍特點,第一時間集結、第一時間投入工作。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救援隊,但是他們背負着同樣的使命。在布滿水蒸氣的防護面罩之下,是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他們用實際行動守護着西甯城。
這就是無怨無悔的奉獻!
11月3日12時許,記者來到市第二人民醫院核酸檢測點。雖然是午休的時間,但檢測點仍然不休息,為排隊市民做核酸檢測。在維持秩序的隊伍中,除了公安、醫護人員外,還有幾名救援志願服務隊的成員。他們身穿藍色醫用服,在人群中忙碌着。
“目前,我們比較缺防護服,現在穿的醫用服也是醫院臨時提供的。由于物資有限,我這一件還不太合适。但沒事,這不影響我們工作。”記者見到中志協西甯服務隊張立學時,他剛剛被隊友換下來,拿起手中的便當,飯菜已經涼透了。從10月29日起,這個檢測點第一時間就位了9名救援隊成員,他們分組倒班全天候值崗。“雖然分了白班和夜班,但是中午、晚上的高峰時段人特别多,是以我們倒班的人沒有過按點換班,都是全天候全員在崗。”同班的隊員管建嬌說。
當日13時許,記者又來到火車站出站口。在火車站廣場的停車點上,一輛标着“藍天救援”的應急救援車前,身穿藍色制服的救援隊隊長馬興軍正在給志願者配置設定工作,“你們三個負責2:50左右的北京車、你們兩個3:30左右的西安車……”安排過工作後,馬興軍再一次确認隊員們的防護裝置是否到位。“他們要為火車站的防疫工作負責,我要為他們負責。”馬興軍一邊整理隊員的防護服,一邊跟記者說着,“10月28日,我們集結了一支火車站防疫志願者專班。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們這支隊伍從成立到現在幾乎沒有回過家,救援車、帳篷就是我們臨時的家。”
有經驗的隊員張雪濤,需要每天背負着58斤重的消殺裝置,不定時為周邊區域噴灑消毒;
28歲的劉亞婷作為一名新晉救援隊志願者,每天需要對來甯的30多趟車、上千人進行資訊核實;
孫向明是駐守在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救援志願隊的成員,由于大批量市民需要排隊核酸檢測,忙碌了一整天的他經常吃不上一口熱乎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