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個坑害家人的國舅:魏蜀吳各一個糜芳郭芝全紀

兩漢時期外戚往往作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而活躍,他們位極人臣,權力巨大,甚至出現了王莽這樣的篡位者。在吸取經驗教訓後,三國時期各國外戚的地位和權力小了很多,但依然遠遠高于多數普通大臣。這其中有為國立功的吳懿,但也不乏坑害了家族的人,本文就專門介紹三位三國時期坑害家人的國舅。

糜芳出身徐州東海富商家族,在劉備入主徐州後,糜芳和哥哥糜竺成為了劉備在徐州的主要支援者之一,因而兩人也算是劉備軍的元老。但是好景不長,在劉備和袁術對峙期間,呂布起兵叛亂,并占領了徐州的大部分地盤。此時劉備内外交困,處于起兵以來的最大危機當中。

三個坑害家人的國舅:魏蜀吳各一個糜芳郭芝全紀

糜芳

糜家因為代代經商,家庭極為富有,史書記載有“僮客萬人,赀産钜億”。在劉備困頓的時候,糜竺進獻人馬兩千,并供給軍費,由于劉備的妻子被呂布俘虜,糜竺還将妹妹嫁給劉備,這便是糜夫人,而糜竺和糜芳也是以成了劉備的舅子。

這之後糜竺兄弟便成了劉備的心腹,不但身居要職,連待遇也遠遠超出他人。在劉備入蜀後,除了作為政治招牌的許靖之外,待遇最高的便是糜竺,之後才是諸葛亮,而簡雍孫乾資曆雖高,也隻能和諸葛亮并列,在糜竺之下。

劉備後來投奔曹操期間,曹操為了分化瓦解劉備身邊的人,同時鞏固自己在徐州的勢力,便表奏糜竺、糜芳兄弟分别擔任嬴郡太守和彭城國相,但被其拒絕。由此可見,當時的糜芳還是有一定的忠義之心。

劉備入蜀後,糜芳被任命接替張飛擔任南郡太守。當時劉備在荊州隻有南郡、宜都、零陵、武陵四個郡,其中又以南郡最為重要。董督荊州事的關羽擔任的是襄陽太守,而襄陽當時并不在劉備手中,之是以不封關羽為荊州牧是因為劉備此時名義上的官職也隻是州牧,關羽不能和劉備平起平坐。由此可見,糜芳擔任的這個南郡太守含金量極高,可以看作是關羽的副手。在當時的劉備看來,糜芳是舅子,當年還拒絕了曹操的任命,地位和忠誠都沒問題,讓他輔佐關羽再合适不過。

三個坑害家人的國舅:魏蜀吳各一個糜芳郭芝全紀

糜夫人

誰曾想,這樣的人事安排居然會斷送了荊州的命運。關羽此人自視極高,曾經表示要和馬超一較高下,還不願與黃忠同列。本來劉備以為糜芳是自己的舅子,關羽應該會給面子,結果關羽壓根不鳥糜芳。襄樊戰役期間,糜芳和将軍傅士仁供給後勤不力,關羽揚言回軍後一定要治了這倆人。

講道理,關羽作為董督荊州事,治将軍傅士仁是完全沒問題的,但是否有權力治南郡太守糜芳則要打個問号。畢竟沒有相關文獻證明關羽這個董督荊州事究竟是隻管軍事還是軍政一體(魏蜀吳有這種待遇的例子隻有魏國冊封的孫權和公孫淵,但這兩人情況特殊),反正憑襄陽太守的頭銜,關羽完全沒有名義動糜芳。也許關羽的一貫特色就是不管結果是否能達成,起碼要在威嚴上讓你知道誰才是老大,例如對馬超和黃忠。

三個坑害家人的國舅:魏蜀吳各一個糜芳郭芝全紀

傅士仁

然而這樣一來糜芳和傅士仁一個大丢面子,一個怕得要死。于是在呂蒙襲擊荊州時,傅士仁首先投降,然後親自勸說糜芳。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糜芳這個濃眉大眼的國舅居然也叛變革命了。糜芳的背叛令關羽失去了後方,軍心徹底動搖,士兵紛紛逃亡,後路也被封死,最後荊州軍團全軍覆沒。

消息傳到成都,糜竺大驚,便向劉備自縛請罪。劉備雖然沒有怪罪糜竺,糜竺自己卻羞愧而死。可以說糜竺也是被這個弟弟坑死的。

糜芳到了吳國也當了将軍,但地位自然不比自己在蜀漢時,還受了當年随呂蒙一同進攻荊州的虞翻的羞辱。而糜芳也自知理虧,不敢和虞翻起沖突。不知道這個叛徒後來有沒有後悔過自己當年的行徑。

三個坑害家人的國舅:魏蜀吳各一個糜芳郭芝全紀

糜竺

郭芝是魏明帝曹叡的妻子郭皇後的叔叔,嚴格來說并不能叫國舅,但這個位置也并沒有正式的稱呼,是以在本文也一并稱國舅了。

曹魏曆史上有兩位郭皇後,一位是曹丕的妻子郭女王,另一位就是這裡寫道的這位。郭皇後出身涼州西平大族,然而年少時因西平叛亂令郭家受牽連,她也被抓進宮當了宮女。後因受到曹叡的寵愛而立為夫人,并在病重時立其為皇後。

曹叡駕崩後,由于少帝曹芳年幼,成為太後的郭氏在朝廷上很有威望。輔政的曹爽因為嫌郭太後過于礙事,便将其軟禁在永甯宮。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就指令次子司馬昭率兵救出郭太後,然後請郭太後下诏治曹爽的罪,以作為政變的法理依據。

三個坑害家人的國舅:魏蜀吳各一個糜芳郭芝全紀

郭太後

這之後郭太後就和司馬家族結成了政治同盟關系。當然,在司馬家族的野心越來越明顯之時,郭太後也想牽制阻止司馬家,但為時已晚,無力回天。郭芝作為郭太後的長輩,時任散騎常侍、長水校尉,陪侍皇帝身邊,并掌握一部分禁軍。

然而明明是郭家人的他卻心甘情願做了司馬家的走狗。當時曹芳因身邊忠臣連連被司馬師殺害,甚至包括老丈人也在内,而皇後也被廢,便心生不滿,還企圖刺殺司馬師。司馬師先下手為強,召集衆臣商量廢帝。大臣中自然無人敢反對司馬師,但棘手的就是郭太後這關了。廢帝這等大事,沒有太後的同意肯定不具備合法性,而且皇帝的玺绶也在太後那裡,但司馬師又不能拿對付大臣那套手段對付郭太後,不過他想到一個合适的人選去勸說郭太後,那便是郭芝。

郭芝去見太後時,曹芳正坐在旁邊和郭太後一起商量事。郭芝大概也是個粗人,也不避諱什麼,開口就說:“大将軍(司馬師)想廢了陛下,立彭城王曹據為帝”。曹芳應該是早就聽到了風聲,也沒有斥責郭芝無禮,而是一言不發,起身離去。郭太後很不高興,便說:“我想見大将軍,有事要和他親口說。”郭芝知道,司馬師就是不友善和郭太後親自談才派自己來,是以自己怎麼可能讓他去見司馬師,便呵斥道:“有什麼可見的?快把玺绶取出來。”郭太後無奈,但又不好對自己的長輩說什麼,隻好将其取出交給郭芝。郭芝便拿着玺绶去見司馬師,司馬師甚為歡喜。

三個坑害家人的國舅:魏蜀吳各一個糜芳郭芝全紀

郭芝

不過以上記載出自《魏略》,這本書站在曹魏的立場,一向把司馬家的人塑造得窮兇極惡,是以真實曆史上郭芝是否有這段描述裡那麼蠻橫霸道,郭太後是否那樣懦弱,都不太好說。證據就是在郭太後本人的強烈反對下,司馬師最終沒能立彭城王曹據為帝,而是聽郭太後意見改立了頗有才能的高貴鄉公曹髦。

後來文欽、毌丘儉起兵反抗司馬師時自稱得到了郭太後诏令(當然是假的),鐘會造反時也說是奉了郭太後遺令(當然也是假的)。司馬昭率軍讨伐諸葛誕時,強令曹髦和郭太後一同出征,也可見其對郭太後的影響力有所畏懼。

郭太後死後兩年,魏帝曹奂禅讓司馬炎,魏國滅亡。

全紀是東吳大将全琮的侄孫,吳帝孫亮的皇後全氏的哥哥。

孫亮繼位時年僅十歲,大權握于輔政大臣諸葛恪手中。但諸葛恪由于不恤民情,大興征伐,外加根基不穩,很快在宮廷鬥争中被另一輔政大臣孫峻所殺。孫峻和全琮的妻子孫魯班是姘頭,兩家也結成了政治同盟,于是全氏當時也炙手可熱(全琮:我咋感覺自己頭上有點綠?)。

三個坑害家人的國舅:魏蜀吳各一個糜芳郭芝全紀

全紀

孫峻輔政僅三年後去世,把權力交給了堂弟孫綝。孫綝年僅26歲,他自然對老女人孫魯班不感興趣順便還覺得堂兄口味真重(孫魯班當時年齡推測在45歲以上,而且論輩分是孫峻和孫綝的姑媽)。兩人的關系變得異常緊張,和孫魯班命運綁于一線的全氏一族自然也時時刻刻想要扳倒孫綝。

時間來到淮南三叛諸葛誕起兵反抗司馬昭,諸葛誕派兒子到吳國當人質,希望其發兵救援自己。孫綝自然十分欣喜,派文欽、唐咨、全怿、全端和王祚率三萬人為先行部隊前往救援,其中文欽、唐咨是魏國降将,全怿、全端分别是全琮的兒子和侄子。這三萬人突圍進入壽春城,而孫綝率軍在後,派朱異率軍繼續接應,結果包圍圈已經形成,朱異無法救援城内。而此時,孫魯班、孫亮以及全氏一族都開始計劃幹掉孫綝,于是孫綝為了自保便撇下淮南的戰事提前回了國。

結果,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全怿留守在建業的侄子全祎、全儀因惹惱上司怕被處罰,便帶着母親投奔魏國。然後司馬昭的謀士鐘會又用計,令城内的全氏一族投降了魏軍。這對孫魯班以及留在吳國的全氏一族是個巨大的打擊,政變蒙上一層陰影。而此時孫亮又因為孫魯班的讒言殺害了孫魯班妹夫的孩子,同時也是孫綝親信的朱熊、朱損兄弟,雙方鬥争已經白熱化,到了一觸即發的狀态。

此時孫亮和舅子全紀商量,準備誅殺孫綝,并叮囑他不要洩密給任何人。結果全紀這貨也是個管不住嘴的人,他回家後就告訴了自己的父親全尚,然後兩人在交談時又被全尚的妻子,也就是全紀的母親給聽到了。更搞笑的是,全紀的母親正好又是孫峻的親姐姐,孫綝的堂姐,他自然是站在自家人一邊,便連夜跑去向孫綝通風報信。于是當天晚上孫綝就先下手為強,幹掉全紀父子,并誅殺了其他政變相關人員,孫亮被廢為會稽王,孫魯班被流放豫章郡,孫綝另立孫權第六子孫休為帝。這時候的孫亮肯定是恨死全紀這個坑人的大舅子了。

三個坑害家人的國舅:魏蜀吳各一個糜芳郭芝全紀

全皇後

不過關于這次政變的經過也有不同的記載,說孫亮一開始召集的人就是全紀的父親全尚,告密的不是全尚的妻子,而是全尚的女兒全皇後。不論孰真孰假,全氏經過淮南叛亂以及孫亮政變這一前一後的打擊,徹底退出了吳國的政治舞台。但孫綝也沒得意多久,他所擁立的孫休登基僅三個月不到,就發動政變将其誅殺。

至此為止,孫權給孫亮所留下的四名輔政大臣以及他們的家族,居然沒一個有好下場。

三個坑害家人的國舅:魏蜀吳各一個糜芳郭芝全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