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揭秘:為什麼基金血賺、你血虧?基金賺的錢去哪了?追漲殺跌頻繁換手

作者:投研雙傑
深度揭秘:為什麼基金血賺、你血虧?基金賺的錢去哪了?追漲殺跌頻繁換手

視訊請見以下連結:

深度揭秘:為什麼基金血賺、基民血虧?基金賺的錢去哪了?

2020年,基金行情火爆,公募基金狂賺2萬億,全國5503隻滿一年的公募基金中,超過97%都賺了錢,平均賺了30%。有媒體報道,某基金經理年終獎預計超過7千萬,夠一般打勞工打上幾輩子工了。

不過一片喜氣洋洋中,也有很多投資者隻是買了個寂寞。某基金經理年終獎7千萬,但是評論區卻一片混亂,有人說,現在這基金含鈣高,跌一天等于過去五天,實惠,而且一口氣跌五天也不反彈,買了之後,腰不酸腿不疼,跳樓也有勁了;還有人表示慶幸,買了1w,現在還能剩8000,不然自己早就花完了。

前段時間,每日經濟新聞發起了一個投票,結果發現13萬基金投資者,有3萬多人虧了錢,接近1/4。

深度揭秘:為什麼基金血賺、你血虧?基金賺的錢去哪了?追漲殺跌頻繁換手

當然也不僅僅是去年如此,2007年至2016年的10年間,股票基金平均每年的增長率為9.6%,但基民平均每年的收益率隻有4.9%,隻有基金收益的一半。

基金賺錢,基民少賺甚至虧錢,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基金賺的錢都去哪了?

首先要明确的一點是,基金收益≠基民收益。

我真金白銀買了基金,基金的收益竟然不是我的收益?

為什麼會這樣?

基金賺錢、基民虧錢,總結下來主要就2點原因,一是追漲殺跌。追漲殺跌一時爽,但也隻是一時爽。

投資者買基金的熱情與市場行情高度相關,牛市,投資者熱情高漲,跑步入場,市場上遍地爆款基金,到了低迷的市場,新發行的基金無人問津,一個月也募集不到10億,而牛市裡,基金經常單日募集數百億,牛市一天,低迷的市場一年。

深度揭秘:為什麼基金血賺、你血虧?基金賺的錢去哪了?追漲殺跌頻繁換手

但是,投資者在牛市買入,往往會買在山頂,然後就踏上了漫漫回本路。甚至心态不佳的,很有可能不堪折磨,割肉賣出。比如基金成立時淨值是1,一年後淨值翻了10倍達到10,人們争前恐後買入,結果再過一年後淨值下降到了5,雖然相比最初仍有4倍的盈利,但是在淨值為10時買入的投資者,卻虧了一半。

深度揭秘:為什麼基金血賺、你血虧?基金賺的錢去哪了?追漲殺跌頻繁換手

大家都知道逆向思維,應該也聽說過巴菲特說的别人貪婪時我恐懼,不過追漲殺跌是人類的天性,投資本身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很多時候投資賺不到錢,不是你不能戰勝市場,而是不能戰勝自己。

與追漲殺跌類似的,是迷信冠軍基金和熱點基金。

大多數人買基金時,主要看排行榜,基金業協會的資料表明,60%的投資者,在購買基金時最關注基金業績,事實是什麼呢?

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所有基金都會提示投資者這樣一句話,這句話真的不是騙大家的。假設你每年年末都選這一年業績最好的10隻基金,然後買入并持有一年,最終的結果,跟股票基金整體表現并不會差太多。

至于熱點,當熱點成為熱點時,相關股票價格多數已經處于高位,跟着熱點買基金,最後很有可能又是買在山頂,然後踏上漫漫回本路。

事實上,真正能幫投資者賺錢的基金,不需要靠追,不需要靠搶,對于經驗較少的投資者來說,不要追漲殺跌、不要追逐熱點、不要迷信冠軍。

那麼已經買入了熱點基金,或者買在了高點怎麼辦?

資料表明,持有基金的周期越長,獲得正收益的機率就越大,股票型基金持有半年以下賺錢的機率是60%,而持有三年賺錢的機率是75%,随着持有時間的增加,幾乎100%能賺錢。是以哪怕是投資者在牛市殺進了市場,隻要能夠持有足夠長的時間,大機率也能夠獲得不菲的收益。

但問題在于,個人投資者,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

根據基金業協會的調查,能持有一隻基金一年以上的投資者,隻有52%。願意持有一隻基金3年以上的,不到20%。

深度揭秘:為什麼基金血賺、你血虧?基金賺的錢去哪了?追漲殺跌頻繁換手

頻繁換手很有可能會錯過基金的上漲行情,最後不但賺不到什麼錢,還有可能原地心态爆炸,頻繁操作的另一個壞處則是要付出大量的手續費。

賣出基金時手續費是階梯計費的,持有時間越長,費率越低。持有時間不到7天,費率是1.5%,超過7天就能降到0.5%,持有超過2年賣出的費率為0。

假設投資者一個月操作一次,一次0.5%的費用,一年下來就是6%(精确計算為5.84%),這還僅僅是賣出的費用,不包括購買基金的費用和基金收的管理費,多高的收益才能禁得起這麼霍霍?

頻繁交易的背後,是投資者大多都有着不知從何而來的自信。根據基金業協會的資料,89%的投資者都覺得自己的金融知識水準,高于或者至少處于同齡人的平均水準,換句話說,平均都是股神下凡,能的不行。

所有人都覺得自己能在低點買入,高點賣出,抓住每一波上漲,避開每一次下跌。說白了就是貪婪,但是即便專業做投資的基金經理,都很難通過踩點賺錢,普通投資者哪來的自信呢?

過去10年,很多基金的漲幅明明比房價漲幅高,但是很多人買房賺了錢,買基金卻沒賺到錢,之是以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房産交易麻煩,稅費高昂,買了房就不得不持有一段時間,而基金想買就買,想賣就賣,結果被動持有的房産,反而比基金更能幫你賺錢。

是以如果你想買基金,但是又怕管不住自己的手,那麼可以考慮選擇帶有鎖定期的基金,就是一下鎖定幾個月甚至幾年都不能贖回,強迫自己持有基金,而不是追漲殺跌,頻繁換手。

财富的增長不可能一蹴而就,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參考文獻:

1. 基金個人投資者投資情況調查問卷分析報告(2018 年度),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2. 為何基金賺錢,基民卻不賺錢?吳先興等

3. 基金銷售巨頭資料揭秘:基金很賺錢,為何基民收益大打折扣,朱妍

4. 2020年公募狂賺2萬億,不少基民卻說虧了,李蕾

5. 基金賺錢但基民不賺錢,公募業痛點何解?陸海晴

6. 不動也是一種智慧——千裡馬持有期基金投顧組合,譚華清

7. 公募基金2020年平均收益超30%,嶽躍

8. 為什麼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嶽躍

9. 解秘“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怪相,前海開源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