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大名将:兩位滅亡蜀漢,一位為西晉奠基

前文介紹了在曹魏集團早期的六位名将。就整體而言,這六位名将有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馳騁疆場、披堅持銳的一代悍将,但都沒有統帥之才。與之相比,曹魏中後期的名将就要更加全面。他們不但能在戰争的第一線克敵制勝,且大都具備統帥之才,都曾統率過千軍萬馬。非常巧合的是,他們的主要對手都是諸葛亮。本文根據史料記載,對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位名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大名将:兩位滅亡蜀漢,一位為西晉奠基

第一位:陳泰。陳泰,字玄伯,颍川郡許昌縣人,即今河南省許昌市人。陳泰出身于漢末名門望族,其高祖陳寔是東漢名士,以品德高尚備受時人尊重;陳泰的祖父陳紀以德才聞名,曾擔任過大鴻胪一職;陳泰的父親陳群則是曹魏帝國開國元勳,曆經三朝,是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的創始人。

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大名将:兩位滅亡蜀漢,一位為西晉奠基

不過,陳泰的經曆與父親陳群有着巨大的差異。陳群一生都在朝中擔任文職,陳泰則是以武勇聞名于世。陳泰早年擔任過散騎侍郎,後出任遊擊将軍、并州刺史、雍州刺史等職,成為曹魏帝國在西北戰場上的一員悍将。陳泰任職西北期間,正值蜀漢大将軍姜維發動北伐之際。面對姜維的多次攻勢,陳泰率領西北曹軍沉着應戰,多次擊退姜維的進攻,成為姜維的克星。

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大名将:兩位滅亡蜀漢,一位為西晉奠基

第二位:司馬懿。司馬懿,字仲達,河内郡溫縣人,即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司馬懿出身名門,父親司馬防曾在漢末朝廷任職,大哥司馬朗也是曹魏集團的重臣。司馬懿加入曹魏集團後,因在立嗣之争中協助曹丕,得到了曹丕的信任和器重。曹丕建立魏國後,任命司馬懿為尚書,後将其晉升為督軍、禦史中丞、侍中、尚書右仆射、撫軍大将軍等職,并成為曹丕的托孤重臣之一。

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大名将:兩位滅亡蜀漢,一位為西晉奠基

司馬懿不僅在鎮守荊州期間多次擊敗東吳的進攻,還在西北戰場與諸葛亮有過多年的較量,令諸葛亮的北伐無功而返。司馬懿還曾千裡奔襲東三郡,斬殺孟達,又在遼東之戰中殲滅公孫淵。不僅如此,司馬懿還平定了由王淩發動的淮南之亂,堪稱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

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大名将:兩位滅亡蜀漢,一位為西晉奠基

除了在軍事上成就突出之外,司馬懿還是一位政治家,是西晉帝國的創始者。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大獲全勝,誅殺曹爽,為西晉帝國的建立奠定基礎。

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大名将:兩位滅亡蜀漢,一位為西晉奠基

第三位:鐘會。鐘會,字士季,颍川郡長社縣人,即今河南省長葛市人。鐘會出身名門,父親鐘繇是曹魏帝國的開國元勳。鐘會早年聰慧,為時人譽為“神童”。

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大名将:兩位滅亡蜀漢,一位為西晉奠基

鐘會早年入仕,深受司馬師的器重。司馬師親征淮南期間,鐘會跟随左右,多次獻出奇策,保證了戰争的勝利。司馬昭掌權期間,鐘會又随軍平定諸葛誕的叛亂,受到司馬昭的賞識,将其譽為張良。從此,鐘會在仕途上一帆風順,曆任司隸校尉、鎮西将軍等職。

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大名将:兩位滅亡蜀漢,一位為西晉奠基

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動伐蜀之戰,鐘會作為大軍統帥攻入益州,期間多次擊敗姜維,并配合鄧艾滅亡蜀漢。不過,蜀漢滅亡後,鐘會心生反意,與姜維一起密謀在益州自立,最終事洩被殺。

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大名将:兩位滅亡蜀漢,一位為西晉奠基

第四位:鄧艾。鄧艾,字士載,義陽郡棘陽縣人,即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人。與上面提到的陳泰、司馬懿、鐘會等出身顯赫的名将不同,鄧艾來自于一個草根家庭,童年時因家貧還當過放牛娃。不過,鄧艾自幼刻苦學習,并憑借自己的才華被推薦為典農校尉。

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大名将:兩位滅亡蜀漢,一位為西晉奠基

此後,鄧艾得到司馬懿的賞識,在兩淮一帶屯田,使得江淮一帶的農業、水利、經濟發展達到巅峰,鄧艾也是以成為曹魏政壇的一顆新星。

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大名将:兩位滅亡蜀漢,一位為西晉奠基

曹魏正始四年(公元243年),鄧艾被任命為參征西軍事,不久後轉任南安太守,從此成為曹魏西北戰場的一員悍将。在此期間,鄧艾與姜維有過多次較量,先後多次粉碎姜維的北伐,并因戰功被晉升為兖州刺史、長水校尉、安西将軍、鎮西将軍等職。

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大名将:兩位滅亡蜀漢,一位為西晉奠基

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伐蜀之戰爆發。當戰争陷入膠着之際,鄧艾率數千兵馬穿越陰平小道突入漢中,創造了三國軍事史上的奇迹。随後,鄧艾在綿竹之戰中斬殺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攻占雒縣,逼近成都。後主劉禅得知這一消息後,驚慌失措,不久後開城投降,蜀漢帝國也是以滅亡。

曹魏中後期河南籍四大名将:兩位滅亡蜀漢,一位為西晉奠基

伐蜀之戰結束後,鄧艾居功自傲,與司馬昭出現意見分歧,再加上鐘會、衛瓘等人的陷害,最終被殺,直到司馬炎建立西晉帝國後才被平反昭雪。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