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文/圖/視訊/ 郭星宇 朱書齋 胡立霞 劉佳福
北枕藕池河,南臨洞庭湖,河湖交彙貫通,滋養出一片沃土——華容縣注滋口鎮。這裡河道蜿蜒,湖洲彎曲,因位于藕池河入洞庭湖的河口,水陸交通便利,商貿繁榮,又被稱為“小漢口”。近年來,注滋口鎮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以“三品牌一中心”富美強鎮建設為目标,立足區位優勢,推進産業融合發展,繪制出一副産業勃興生态宜居的美麗鄉村新藍圖。
幸福村“幸福家園”。
鄉村振興,無論如何也離不開大地的饋贈。屹立于洞庭湖畔的注滋口鎮,氣候濕潤,土地肥沃,素來有“魚米之鄉”的稱号。近年來,全鎮充分發揮地域特色,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主抓“優質米”、“生态魚”品質提升,推動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産業化發展。
洞庭湖畔風景。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地處洞庭湖沖積平原帶,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條件使得注滋口鎮盛産優質稻。為了進一步提升水稻品質,積極開展水稻集中育秧。今年上半年,全鎮建設早稻集中育秧示範區3000多畝,優質稻種植面積達6萬多畝。微風吹過,稻禾翩翩起舞,稻香沁人心脾。
稻米香,稻魚肥。不僅有優質稻,更有聞名遐迩的“注滋口四寶”:鳝魚、才魚、刁子魚和小龍蝦。聚焦本地特色,注滋口鎮充分發揮“黨建+誠信金融”功能,大力發展稻田特色種養。今年發展“稻蝦”、“稻蛙”、“稻鼈”等4萬多畝,進一步發展同豐浃村片區黃鳝養殖基地、八千村片區才魚養殖基地等一批特色品種闆塊,形成“一村一品、一區一業”的産業格局。
湖區風光。
此外,積極開展規模化、機械化、産業化生産。通過“緻富帶頭人+合作社+農戶”模式,積極引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專業經營。今年,注滋口鎮成立合作社147家、家庭農場162家。同時,農業機械化發展也讓農民告别了“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種植時代。規模大戶黃豆、小麥、玉米、油菜機收率達到100%,水稻種植基本實作了全程機械化。
沃土千裡。
農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産業的勃興将助推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注滋口鎮依托本地特色農業,立足區位優勢,加快推動産業融合發展,産業發展節節攀升。
新時代文明實踐黨員志願服務隊助農秋收。
一方面,大力促進本土工業發展。通過重點發展、引進加工、儲運、物流等環節,延伸産業鍊,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大力發展農産品深加工,湧現出了諸如“新富水産”“和諧菜業”“滋油坊”“魚麗享”等一批本地農副産品加工企業。依托村級綜合服務平台,建立覆寫各村的供銷合作平台和電商服務平台。
大通湖東垸分洪閘。
另一方面,促進集鎮商業發展。通過本土獨幕喜劇牌到代理店、加盟商的轉變,進一步提升門店層次;對老街進行統一規劃,打造美食特色街,拆除九龍商場後将建立“漢口街”商業街,進一步豐富全鎮居民消費更新需求。
集鎮全景。
目前,注滋口鎮集鎮已有經營主體446家,其中大型超市、茶樓飯店、休閑農莊近50餘家。街路相連,店鋪林立,商賈雲集,車水馬龍。每逢節假日,熙熙攘攘的人群更是讓這裡分外熱鬧。遠眺是青山綠水風光好,近聽是歡聲笑語人安樂。
中心敬老院。
風光秀麗的藕池河不僅滋養了衆生,也為麋鹿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溫床。為了守住湖光山色,實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近年來,注滋口鎮以中央環保組督查整改及落實河長制、湖長制為契機,全力推進矮圍拆除、牛羊退養、禁捕退捕等八大專項生态環境整治。全鎮生态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藍天白雲、綠水青山成為注滋口最鮮明的底色。
退捕禁捕巡查。
一百多年過去了,藕池河仍舊無聲地流淌着,見證着這裡從一片荒洲變為商賈雲集的“小漢口”,再到如今的全國“千強鎮”。無數勤勞的注滋口人民在此開墾、耕耘、收獲,将這片河洲打造成為一顆璀璨的“洞庭明珠”。随着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施,未來,注滋口鎮将推動産業進一步融合發展,在時代的畫卷上留下屬于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責編:伍霞]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