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的《南方周末》有一篇整版的深度報道:“葉企孫,不能不提的一個人”,說的是國慶50周年前夕表彰23位兩彈一星的元勳,九位是葉企孫這位實體教育大師的學生,另有兩位還是他學生的學生(其中一位是周光召)。九位學生是鄧稼先、朱光亞、錢三強、王大珩、王淦昌和彭恒武(後兩位是1948年被美國編入百年來科學大事記的兩位中國科學家)等。葉企孫,出身于上海書香門第,早年赴美留學,攻實體學,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執教于東南大學、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大,專司理學教育,培育新人,他對學生說過:我雖然未能給你們教好書,但我請來教你們的先生都是一流的。為此,他不計名利(甚至終身未娶),直至把請來的老師的工資定得高于自己這個系主任(後來是理學院院長)的月薪,甚至向吳有訓讓出自己的理學院院長職位。楊振甯和李政道都得到他的指教,對他倍加尊重。
《南方周末》一周摘要版塊。10月22日摘編《新周刊》當月15日的文章:“冷眼看财富”:“跨國公司的總裁們乘個人專機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目的當然不是真的要為中國的未來50年指點江山,熱鬧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的财富盛宴已經曲終人散。昨日的觥籌交錯看上去就像是一場世紀末的财富秀。一位企業家稱:‘我們有了一次與500強平等對話的機會’。其實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可能隻是獲得了一次與國際大亨們共進晚餐的機會”。
《南方周末》休閑“項目”“獨立思想”,那天題目是足球,但在中韓決戰前夕卻是“不談國奧”。該文談的是有關國奧的核心人物,即李金羽、孫繼海、範志毅和楊晨,說他們四人一同西進,猶如足球界的《西遊記》,于是,國内媒體認為中國的足球水準并不低,在國内并非主力的球員都可馳騁在德甲和英甲賽場上……但是,李金羽長期坐在南特二隊隻能回國;孫繼海隻是在關鍵深刻為水晶宮隊賺了筆外彙;楊晨正在為法蘭克福隊的主力位置而苦苦掙紮;國内電視早已停止了對水晶宮隊比賽的實況轉播,國人對範志毅是否參與假球事件更感興趣……
相反,中田英壽不知天高地厚地批評他的意甲隊友,但其主力位置卻穩如泰山,文章認為關鍵就是中田英壽“有料”,而我們運動員所參與的不過是英乙、德乙和法乙的比賽,看看楊晨的8個入球,都發生在法蘭克福非輸即平的場次,看來楊晨也不是該隊的“救世主”。文章批評國内輿論界(包括球迷)寵愛運動員的副作用──對足協和教練員可以大加“鞭撻”,但對球員卻不如此。文章最後一句:并非是與楊晨他們過不去,而是提醒我們自己不要過于頭腦發熱。
(馬秀山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