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高校“獨特立行”的高精尖大學

近年來伴随着國内大學的不斷擴招,很多高校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由于高校合并可以實作資源的集中,規模擴大給高校帶來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多數高校的師資并沒有随着規模擴大而有明顯的增加,同時又新增很多弱勢學科,這就導緻了教育品質的明顯下降。與走規模化道路的這些高校相比,有些高校就顯得獨特立行,一直在走高精尖之路。我們今天就來關注幾所著名的“高精尖”高校。

中國高校“獨特立行”的高精尖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58年9月建立于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建校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施“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彙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78年以後,學校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所學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等新舉措;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優秀人才,并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原創性科技成果。

中國高校“獨特立行”的高精尖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直屬院校,學校先後入選國家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學,也是唯一參與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大學。經過多年的發展,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是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醫學、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學校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建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12個國家級科研機構、4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62個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力在全國前列,但其師資僅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1/3,開設的理科、工科學科裡,實力都是全國頂尖。這所大學堅持不擴招,每年錄取大學生人數僅有1800人,并且一直堅持了10多年。這所大學一直在走高精尖之路,畢業生數量雖然少但品質冠絕全國,“千生一院士”是其專有名号。堪稱高精尖大學的代表高校。

中國高校“獨特立行”的高精尖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園一景

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大學前身是建立于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此後曆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曆史時期,于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範等部分院系後與創辦于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學。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大原址。

中國高校“獨特立行”的高精尖大學

南京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學校先後入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2006年,教育部和江蘇省重點共建南京大學。這所大學是近半個世紀沒有進行過合并的高校,能取得如今的成績實屬不易。其理工學科規模都不大,但凡是開設的學科實力都是國内頂尖。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南京大學以區區300多位教授的規模、北大1/5的财政撥款在國際權威的sci上稱霸中國學術界長達8年之久,讓擁有1000多位教授的北大汗顔不已。

中國高校“獨特立行”的高精尖大學

南京大學校園一景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簡稱“人大”,坐落于首都北京。學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過了《關于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并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正式開學,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1954年,被确定為以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大學和首批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被确定為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高校“獨特立行”的高精尖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目前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自建校至今,國家曆次确立重點大學,學校均位居其中。學校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17年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是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容易被遺忘的學校,主要是其優勢學科均在大家易忽視的人文社科領域。這所大學規模不大,僅開設了38個學科,但其中有14個學科都是一流學科。

中國高校“獨特立行”的高精尖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校園一景

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簡稱“南開”,位于華北重鎮天津市。南開大學由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園遭侵華日軍炸毀,學校南遷。1938年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合組西南聯合大學,被譽為“學府北辰”。1946年回津複校并改為國立南開大學。新中國成立後,經曆高等教育院系調整,成為文理并重的全國重點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相繼并入。南開大學得到教育部與天津市共建支援,發展成為八裡台校區、津南校區、泰達學院“一校三區”辦學格局。

中國高校“獨特立行”的高精尖大學

南開大學目前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國家曆次确立重點大學,學校均位居其中。學校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17年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文理并重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南開大學巅峰時期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組成西南聯大,當時南開和清華、北大是一個檔次的高校。敬愛的周總理曾經在此讀書,使得南開大學備受學子青睐。近年來學校實力有所下降,考慮到僅有不到1700的專職教師數,維持在目前的高水準也實屬不易。

中國高校“獨特立行”的高精尖大學

南開大學校園一景

學科建設

中國高校“獨特立行”的高精尖大學

四大強校師資力量雄厚,均有多位院士坐鎮,其中中科大擁有55位院士最多,也彰顯了該校師資力量的超強實力,人大由于人文社科類為主,院士一欄空缺情有可原;在科研平台建設中,中科大擁有2個核彈級别的國家實驗室,為四所高校中科研平台建設作為先進的,在全國高校也是名列前茅,中國人大同樣由于學科設定問題,沒有國家級别的實驗室;在學科建設一欄中,四校的學科建設各項數量相差不大,中科大 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學科偏重理科,而人大着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和管理類。顯示了四所大學學科建設的成績斐然,實力超群。

中國高校“獨特立行”的高精尖大學

綜合實力

中國高校“獨特立行”的高精尖大學

綜上,我們從學科建設和大學排名等幾個次元進行對比分析。參考中國高校各大排行的資料,可以看出四所大學作為中國重點高校的傑出代表,綜合實力不盡相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大學占據在四大排行榜首位,顯示了兩校在中國高校的領頭羊地位;中國人民大學和南開大學分别為22位和18位排名相差不大,緊随其後。總體而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大學作為中國高校的傑出代表,c9成員,學科設定精度高實力超群;南開大學理科、商科等實力雄厚,不過與其西南聯大的地位相比還是略有下降;中國人民大學作為人文社科領域的排頭兵高校,其人文社科實力領軍全國。

中國高校“獨特立行”的高精尖大學

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中國高校學科實力日益雄厚,在世界科教領域的排名和認知度不斷提升。以高精尖四所高校為代表的中國高校,唯有攜手共進,不斷創新,才能在競争日益激烈的世界高教領域占領一席之地,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