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大資料電視新聞時代的到來

中國大資料電視新聞時代的到來

從大資料新聞的可視化來看,以央視2014年的“據說兩會”為例,這次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可視化logo—“資料哥”(sir data),這是cctv電視新聞史上第一次出現基于大資料而生成的可視化人形圖像。

中國大資料電視新聞時代的到來

——《據說春運(節)》 《據說兩會》開創中國大資料電視新聞之路

陳超 央視新聞中心 大資料新聞討論區

在全球進入“大資料時代”的背景下,中國電視應運而生了一個未來新聞業的重要方向——“大資料電視新聞”。從2014年馬年春運春節到2014年的兩會,央視一套通過“據說春運(節)”“據說兩會”系列,積極地探索了大資料電視新聞的制作流程,為未來創新新聞制作流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我國在新媒介環境下如何發展資料新聞提供了一個具有啟示性的模闆,同時也宣告了中國大資料電視新聞時代的到來。

一、大資料電視新聞重構新聞制作流程

“據說”系列大資料電視新聞最大的亮點就是:改變了傳統的電視新聞制作流程。它是通過反複抓取、篩選和重組來深度挖掘資料聚焦專門資訊以過濾資料,發現新聞點,并結合目前最先進的可視化的技術來呈現資料以形成新聞故事。具體來說,記者編輯通過對各類原始資料資訊的挖掘、鑒别、甄選、吸收、分析,将錯綜複雜的資訊和資料“碎片”篩選、整合、凝練而成條理清晰的新聞報道,進而更好地描繪全景、提煉觀點、闡述細節。

從記者編輯角度來看的話,全媒體背景下的新聞人應當擅于挖掘大資料,将其轉化為生動的故事和洞見,并且借助于新媒體使新聞報道呈現出“可視性、縱深性、互動性”的特點,滿足閱聽人對電視新聞報道“更精确、更深入、更直覺”的要求。一般來說,以編輯為核心的大資料新聞制作流程可分為兩類:1、預設選題型;2、非預設選題型。第一類:預設選題型,要求編輯預先定好清晰的選題方向,定好要找的大資料次元,開始跑資料并進行篩選、分析,整合成條理分明的新聞報道。這樣的方式搜集來的資料可能會佐證編輯原來預設的結論,也有很大可能跟預設的結論背道而馳,則不管資料是否佐證預先結論,都能發現很好的新聞。第二類:非預設選題型,簡單說,就是在海量的資料裡,尋找并發現超越認知的新聞點。這種方式要求編輯要有豐富的新聞從業經驗,通過聯想搜尋自身的新聞資料庫,才有可能在大資料海洋裡發現未知世界裡的認知遺珠。而這樣挖掘出來的新聞往往是最有價值的,最能拓寬人類資料認知半徑(數知半徑)的。大資料新聞涵蓋的往往是與公共事務和國計民生密切相關、但又不容易通過文字或圖表等傳統手段了解和闡明的領域。目前較為成功的資料新聞集中于政治、民生、财經、能源、環境、體育等領域的相關選題。

二、大資料電視新聞可視化表達

從大資料新聞的可視化來看,以央視2014年的“據說兩會”為例,這次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可視化logo—“資料哥”(sir data),這是cctv電視新聞史上第一次出現基于大資料而生成的可視化人形圖像。“資料哥”是全媒體背景下的新聞産品,它的制作流程也是完全按照大資料思維來實作的,在“據說兩會“中,每天由新聞主創人員定好當日選題,通過十大關鍵詞的搜尋排行,用制圖軟體來按照關鍵詞的重要性和搜尋量兩個次元來自行生成“資料哥”人形形象。這樣創新的大資料産品在電視新聞上首次亮相,便受到了觀衆和網民們的喜愛,受到追捧。具體來說,“資料哥”是由兩會“熱詞”組成的人形圖像,詞的大小、位置、顔色深淺都根據網際網路海量大資料産生,9位軟體工程師,一台大型伺服器,每天實時運算兩會會場内外資料,經過背景運算生成,直覺呈現“民有所呼 會有所應”。“資料哥”充分展示大資料新聞直覺客觀的特質。組成“資料哥”的每個詞,都由客觀海量資料運算生成,改變憑主觀想象制作人物形象的正常做法,觀衆可以一眼了解群眾關注領域,最希望解決問題等。中國人民大學輿情所多媒體輿情監測顯示, 97%的網民認為“資料哥”的形象準确表達了群眾對“兩會”的真正訴求。國内大資料視學呈現領域權威專家認為,“資料哥”是央視嘗試利用大資料,反映群眾關注動态的直覺産品,它用網際網路傳播思維設計,是大資料新聞視覺呈現方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三、據說系列大資料電視新聞的影響力

2014年3月,兩會召開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暢談大資料,稱贊中央電視台“據說兩會”節目。張春賢說:“全社會對大資料越來越熟悉,它是利用海量的資料和資訊進行歸納和統計,比如這次中央電視台推出的“據說兩會”節目就是大資料的成功應用。”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大資料科學家薛淩洲(華裔)認為,大資料新聞是富礦,新聞聯播《據說春運》基于大資料的遷徙圖具有科技感、時代感,在美國還沒有類似的可視化,展現出節目制作者對科技前沿的探索與融合。在這我們也用資料例證一下大資料新聞的影響力。國内方面,截至2月7日,央視新聞微網誌、微信、用戶端,新華網、人民網等主要媒體及網站、新媒體轉發超過1280萬篇(條),其中新浪、網易、騰訊網、 騰訊新聞用戶端、搜狐、鳳凰、虎嗅網、中新網、新華網、人民網、donews、techweb等主要網站均在首轉載和重要位置推薦,覆寫國内超過5億網民,“據說春運”成為網絡搜尋熱詞,進入百度詞條。這也是cnn、bbc,華爾街日報等國外媒體競相轉載報道的原因。而更為重要的是,央視大資料電視新聞又一次引領了國内媒體界創新與模仿潮流,大資料新聞革命浪潮勢不可擋。

中國人民大學輿情所和中國傳媒大學網際網路研究院通過對央視 “據說兩會”報道的多媒體輿情監測顯示,據說系列得到網際網路廣泛轉發,新浪首頁頭條,搜狐、百度、騰訊等主流新聞網站均重點位置轉發,新浪微網誌頭條新聞(粉絲超過三千萬)連續四天轉發,“據說兩會”在新浪微網誌熱門話題中排名第二,新浪微網誌熱門話題是新浪網根據新聞及微網誌浏覽量,用大資料統計熱詞抓取形成,改變了熱門話題以往基本被社會及明星占據的局面。搜狐新聞用戶端大頭條轉發,央視新聞用戶端、新浪微網誌頭條新聞、騰訊視訊等粉絲量至少近億的新媒體也持續轉發,“據說兩會”網際網路形象“資料哥”新浪官方微網誌3月3日建立當日粉絲量即過萬,大幅提升群眾對“兩會”關注度。 “據說兩會”站在全媒體時代一個全新的高度,确立了草根大資料在未來中國新聞中的重要地位。

四、電視新聞人的大資料思維建構

那作為全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人要如何玩轉大資料呢?簡單說,大資料可以是新聞的來源,也可以是講述新聞故事的參考工具,還可以兩者兼具。那麼電視新聞人要具備大資料新聞思維,像其他資訊源一樣,電視新聞人應該持懷疑态度去對待它;如任何工具一樣,我們應該對于随新聞衍生的大資料如何影響和左右新聞故事的發展持高度清醒态度。最好的問題還是老問題:這些大資料真的重要嗎?從哪裡能夠獲得?你确定它真的如你認為的一樣有價值?而以上這些步驟隻是提醒你全盤考慮大資料,因為隻參考單組資料會使眼光狹隘。當然還有其他次元,現實生活環境、将資料作縱橫雙向對比、覆寫的時間長度、資料的分類和結構…簡而言之,所有關于大資料的背景都要考慮,可靠安全為第一原則。

國外媒體同行使用大資料挖掘新聞的成功案例也不在少數,如,英國媒體使用大資料軟體來找出千萬份檔案之間的聯系。《每日電報》對議員消費的資料分析也極具現實意義。議員消費調查 (衛報) 的大資料新聞能夠幫助新聞工作者通過可視化資訊圖表來報道一個複雜的故事。再如大衛•麥克坎德雷斯(david mccandless)從大資料中提煉關鍵的工作——把公衆消費、冰島火山爆發所産生和防止的污染計入資料庫,這些關于清晰設計的重要性都在他的著作—— 《資訊資料之美》(information is beautiful) 中展露無遺。

這或許也能解釋一個新聞故事是如何與個人産生共鳴的,就像bbc廣播公司和《财經時代》雜志開始習慣性地互相監督對方的财政預算(這樣你就能發現預算是怎麼影響你的個人生活的,而不是從《衛報》的“joe public”專欄中獲知一樣。大資料新聞能夠自發地彙聚新聞資訊,正如《衛報》通過它的資料部落格成功地分享其大資料、文章和問題。

大資料新聞戰場硝煙乍起,未來新聞行業領軍人物必須具備大資料新聞思維,方能“據”劍得天下。

  

五、2014--中國大資料電視新聞時代的元年

大資料時代的口号是“一切皆可量化”,“大資料電視新聞”作為一種新聞新品種應運而生,越來越受到學界和業界的關注和重視。大資料新聞利用精細準确的大資料資訊及互動、可視的多媒體技術,正在逐漸替代僅依托“文本配圖檔”式的傳統報道模式。從理念上說,大資料新聞已從簡單描摹事件的表層現象轉為深入挖掘其内在本質。随着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民媒介素養不斷提升,可以預見到資料新聞在中國未來廣闊的發展前景。為了更好地适應大資料時代的新聞傳播變局,中國新聞界應該繼續深入思考,開拓創新,鼓勵和引導閱聽人挖掘資料,認知資料,與資料進行互動,進而更好地發揮資料新聞在資訊傳播、公衆溝通、輿論監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14年,中國大資料電視新聞時代的元年。而在馬年伊始, “據說”系列是央視大資料新聞創新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中國新聞邁出的一大步,開創并引領了未來中國大資料新聞的潮流與方向。作為大資料時代背景下的新聞人,我們一直在努力,用資料來發現新聞,為閱聽人展示事件本質,讓真相顯露,電視新聞人任重而道遠。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04-12</b>

<b></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