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都科技大資料平台建設将啟動

首都科技大資料平台建設将啟動

首都科技大資料平台建設方案昨天開始征集,政府部門将攜手企業,建設一系列大資料共享共用平台,在推動科技産業發展的同時,也用于破解空氣污染、水環境治理、交通擁堵等城市發展難題。

此次征集活動由市科委組織,京東、百度、用友、億贊普等網際網路龍頭企業及長風聯盟、市科技金融促進會等大資料領域相關聯盟、協會代表共同發起。“目前,在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從星巴克咖啡到總統選舉,都需要應用大資料分析。”北京大資料研究院院長周海榮說,“大資料不僅是一項技術,也是一種國家戰略。”

用友軟體公司進階副總裁鄭雨林透露,今後通過深度開發大資料應用,将有助于解決空氣污染、水環境治理及交通擁堵、垃圾圍城等“城市病”。昨天的釋出會現場,市環保局、市氣象局、市交通委、市水務局、市衛生計生委、市金融局、市食品藥品監督局等政府部門中的科技資料使用者機關,與大資料科研機關初步建立了合作關系。

對政府來說,通過大資料分析,外來污染物的運動速度、成分,疊加到本地污染的排放曲線上,就能提前幾天甚至幾周預測可能到來的重度污染天。在重度污染到來之前,大資料分析就能分門别類地提供污染源的控制措施,進而有效減少污染排放,減輕空氣污染,最終成功“分解”掉預期中的重度污染天。

同樣的,大資料也能用于交通擁堵治理、水環境治理、垃圾減量等領域,有助于治療“城市病”。例如,精确管理水源污染;讓垃圾處理大幅減量;使綠化澆水得到最大化利用;通過追蹤車輛資料,分析一天、一公裡的并線次數、刹車次數、行車軌迹等,進而幫助司機減少“添堵”的駕駛習慣;準确反映不同路段的車流資訊,智能控制紅綠燈,大幅度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通過建設首都科技大資料平台,本市希望逐漸向社會開放科技資料資源,更好地服務民生。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坦言,目前,大量政府科技資料資源仍有待融入大資料平台共享,比如,政府的各種技術成果、高新技術企業名錄、技術交易資料、新技術新産品等,以及各類設計創新中心、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和重點實驗室掌握的科技資料還在“沉睡”中。她表示,今後大資料建設的目标是“三起來”—資料活起來、資訊聯起來、成果用起來。北京将根據網際網路大資料時代服務業重構和社會管理現代化水準提升的要求,提供智能化的增值服務、商業活動的增信服務、線上線下供需對接服務。

據悉,此次征集到的“首都科技大資料平台”建設方案将被逐一論證,成熟一個、啟動一個,完成一個、測試一個,上線一個、商業化營運一個,使大資料應用更快地通過市場化營運手段,發揮其科研價值,并向公衆提供服務。

<b></b>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04-11</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