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華絕代,經典不逝一淺析電影《梅豔芳》

談到梅豔芳,我們總會想到她一生的各種稱呼。無論是"anita","梅姐"還是“香港女兒”都展現出了她個人魅力與個人奉獻。在她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她非常現代的一面,是那個年代最流行,最酷的歌手之一,頂着百變天後的名頭,一直是很多香港人心目中“有型”的代表;她也有相當傳統的一面,有情有義,渴望婚姻,始終把家庭和友情放在第一位。回到電影本身,它将梅豔芳的一生的跌宕起伏用電影視角展現在世人面前。也正如電影裡的一句台詞“做人要有頭有尾,有交代”無論是梅豔芳還是電影本身都在做着這麼一件樸實無華的事情。

很有幸能作為電影路演現場的觀衆,并與主創進行近距離的交流與了解。電影的籌拍源于十八年前的一次約定,在梅姐生命最後的不多時日。電影監制江志強先生與梅姐有過交流,梅姐表達出自己想拍一部可以傳世的電影,可惜最終還是沒有實作。而今天花費了團隊近七年的時間籌拍的梅豔芳終于可以展現在世人面前。遺憾已經彌補,但更重要的是讓那些還記得梅豔芳的人再度追憶,不認識她的人有了一個了解與領略的機會。就如電影的宣傳語一樣:忘不了,終相見。

風華絕代,經典不逝一淺析電影《梅豔芳》

從整體的兩個多小時的觀影中,觀者從一個完全不了解梅豔芳的人,也逐漸被梅姐的個人所散發出的魅力所吸引。這個魅力的表現是從電影的視聽語言與梅姐的人生經曆相結合來展現的。在電影的叙述是以時間節點來展開的,講述了主角的成長經曆與人生起伏。在電影中想要表達出她還沒出道時那種不服輸敢争第一的精神,采用了對比的手法,用俯拍和側面跟拍的方式,展現出她逆着人流走的畫面,加以俯拍的手法又展現了她當時的困窘與低谷。在影片中拍攝香港紅館時采用了拉鏡頭和推鏡頭,強調了香港紅館與梅姐的一生有着不解的緣分。從她巅峰到謝幕演出都在這裡完成。當電影講述梅豔芳處于人生低谷期時電影整的的色調偏暗,色彩偏向灰白色,用來表現出她當時的壓抑與困苦。影片中間不斷的紀錄片的插入,增強電影的真實性,給觀衆了一種紀實感。類似這樣的視聽語言的表達還有很多表現出了創作團隊的用心與細緻。

從整體劇情來看符合一個故事該有的起承轉合與起伏波動,我想這并不是編劇的功勞,而是梅姐作為自己人生的導演所寫出了屬于她自己那濃墨重彩的一比,從少兒時期迫于生計與姐姐登台賣唱到青春年少選秀出道這一路她走的很順利,再到她問鼎影壇歌壇的巅峰時。影片也表現了她在感情線上收到的挫折,與男友愛而不得的無奈。事業與愛情形成了鮮明了對比。當影片到達高潮部分時就是具體講述了梅豔芳在香港ktv被掌掴事件,為此她不得不為了逃避追殺離開香港前往泰國。就此電影的節奏整體放慢,沒有了先前的鮮花與掌聲,有的隻是身處異國他鄉的無奈與反思。電影在此處着筆也較為深刻,從這以後梅豔芳的人生發生了轉折,但她的那種香港精神敢拼,敢拚,倔強依然還在。在影片的後半段将她的這種精神重新诠釋,在梅豔芳生命的最後一年,非典的爆發對香港社會造成了恐慌與沉寂。梅豔芳選擇隐瞞病情,積極投身抗疫,發起《1:99音樂會》号召全香港藝人演出,喚起大家共同抗疫的信心。這也與今天的時代背景相契合。影片的結尾選取的是大家熟悉的梅姐謝幕演出,演出也是高度還原,從舞台的布置演員的服飾,還有後期的剪輯與特效制作都展現了影片對經典的敬畏。憑借着一首夕陽之歌不僅将電影高調結束而且對風華絕代尤可見,世間再無梅豔芳這句話做出了完美诠釋。藝術事業裡,她百變的造型,有着反叛精神的音樂,開啟了那個時代女性的覺醒意識。梅豔芳身穿白色婚紗将自己嫁給了音樂,觀衆還有她最不舍的舞台。她也将自己最漂亮的樣子永遠留在了人們的腦海裡。真正做到了“有頭有尾,有交代”。

電影的選角采用了新老演員的搭配,主角梅豔芳啟用新人王丹妮。從與監制江志強先生的交流中了解到他這麼做的原因是,啟用新人能更好塑造梅豔芳形像,避免觀衆出戲。避免流量明星的固有的明星形象的影響。從目前來看主創團隊的選擇是正确的,王丹妮在演技方面做到了神似,氣質,眼神,動作,形體。無一不達到了梅豔芳的标準。這很好的讓電影在中間插入紀錄片時沒有違和感與出戲感。

風華絕代,經典不逝一淺析電影《梅豔芳》

本部影片我想應該定位為人物傳記,在劇情的設定上因過于恪守時間節點的限制導緻有些流水賬式叙述。情懷大于一切,從創作的最初的目的是能讓今天的人因為這部影片愛上她,記住她,這部影片我想就完成了她最大的價值,當夕陽之歌再次響起時,梅豔芳似乎一直都在。正如電影海報上寫的一句話“隻要有人記得,你便不曾離開”。

風華絕代,經典不逝一淺析電影《梅豔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