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調查結果:企業使用者如何運用大資料技術?

調查結果:企業使用者如何運用大資料技術?

目前圍繞大資料技術所展開的宣傳炒作可謂一浪高過一浪,而由此推動的消費增長也堪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據idc預計,到2017年,大資料技術與服務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将達到27%,屆時整體市場規模也增長至324億美元。根據idc的說法,為了幫助大家更為直覺地進行比較,大資料市場的增長速度比資訊及通信技術市場的整體增幅高出六倍。

盡管資金在不斷湧入,但企業花掉的真金白銀到底能不能買回個光明的未來還真說不準——畢竟目前尚處于大資料技術部署的早期階段。為了找到确切答案,研究人員們調查了多位it高管及中層管理人員,旨在了解他們所在企業在大資料領域的計劃、投資以及發展傾向等情況。

以下是2014年大資料調查的一部分關鍵性結論:

這項調查所涉及的各企業分别處于大資料部署的不同階段。其中一些已經完成了實施工作(19%),也有一些尚處于大資料項目的實施過程之中(25%)。其它不少企業則正在制定部署規劃——具體時間為未來12個月之内(16%)或者未來13到24個月之内(16%)。最後剩下的這部分企業(23%)距離大資料項目的實施目标似乎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他們往往還在糾結于尋找正确的執行政策或者解決方案。

從宏觀前景角度看,大資料對于任何行業、任何規模的企業而言都具備極其重要的意義。在被問及企業為大資料規劃制定的重要級别時,5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項目處于關鍵性或者高優先級地位,另有34%的受訪者表示屬于中等優先級别。隻有12%的受訪者将其劃入低優先級範疇。

調查結果:企業使用者如何運用大資料技術?

  下面我們概括歸納受訪者們對于大資料的觀點:

  1.企業希望更好也更快地作出決策。

  為什麼要選擇大資料?因為它在幫助企業快速制定高品質決策方面扮演着關鍵性角色。在促使企業向大資料項目投入資金方面,有兩點因素最為重要,它們分别是改進決策品質(受到59%受訪者的認同)以及提高決策速度(受到53%受訪者的認同)。

  在大資料作用目标排名當中,緊随以上兩點之後的是改進規劃與預測(47%)、開發新産品/服務以及收來源(47%)、改進新客戶吸納/現有客戶保留情況(44%)以及建立新的業務合作關系(34%)。

  2.資料量達到pb級别?更多大型企業面臨資料爆炸這一現實問題。

  企業在營運過程中積累下與客戶及業務發展相關的龐大資料集。在全部受訪者當中,目前正在管理的平均資料規模已經達到了164tb。在被問及預計從現在起未來12到18個月内所需管理的資料總量時,受訪者給出的平均答案為289tb——增長幅度高達76%。

  就目前來看,已經有6%的受訪者在管理着數量超過1pb的龐大資料;而在接下來的十二到十八個月内,這部分受訪者的比例将上升至14%。而在規模最大的企業當中(即年營收數額至少達到10億美元),有31%的受訪者預計需要管理的資料量将超過1pb。

  3.企業感受到資料超載所引發的後果。

  面對目前大量資料持續湧入的狀況,企業也開始體會到由此帶來的負面結果。舉例來說:由于無法迅速找到所需資訊而錯失業務(31%的受訪者表示此類情況偶爾發生、11%的受訪者則表示經常發生);無法及時作出重要決策(39%的受訪者表示此類情況偶爾發生、14%的受訪者表示經常發生);使用者反映資料量過大而不堪重負(46%的受訪者表示偶爾發生、19%則表示經常發生);資料安全性方面也可能出現問題(46%的受訪者表示偶爾發生、19%則表示經常發生)。

  4.企業準備投資,而投資回報率目前也不再是主要障礙。

  調查發現,大資料推廣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日益緊迫的預算。在受訪者當中,投資數額存在着一定差别。在低端層面,19%的受訪者表示将在未來一年中向大資料項目投入10萬美元以下的資金。而在高端層面,有29%的受訪者表示将在大資料領域投入100萬美元以上(其中更有2%的受訪者計劃投入1億美元甚至更高額度的資金)。

  相關資金會花在與大資料相關的各個投入項目,其中包括:

  ●開發或者購買軟體應用程式(38%);

  ●用于添加額外的伺服器或者存儲硬體/軟體(37%);

  ●采用開源軟體架構(例如apache hadoop)(30%);

  ●遷移到基于雲環境的存儲服務(28%);

  ●增加網絡帶寬(27%);

  ●遷移到基于雲環境的分析服務(26%)。

  然而,盡管預算成為最普遍的難題,但投資回報率方面所并沒有帶來什麼壓力。隻有26%的受訪者認為目前投資的主要阻礙在于很難證明大資料項目帶來投資回報的能力。

  5.企業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

  企業擔心在内部環境中找不到有能力負責大資料相關事務的人才——譬如知識員工以及資料科學家——這就導緻大資料計劃很可能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在人員方面,34%的受訪企業目前正在招聘擁有分析技能的人才、26%則選擇将這部分工作外包給大資料專業服務供應商。

  在被問及未來十二到十八個月内計劃添加哪些技術人員組合時,資料科學家(27%)名列榜首,接下來依次為:資料架構師(24%)、資料分析師(24%)、資料可視化專家(23%)、業務分析師(21%)、研究分析師(21%)、分析主管或者經理(19%)以及資料庫程式員(19%)。

  6.資料安全成為關注重點,但并非最緊要的問題。

  根據此次調查,預算有限與人才稀缺并列成為大資料挑戰當中最為緊迫的兩大難題。此外,受訪者們同樣關注安全問題(35%)、開發時間(35%)、遺留問題——例如現有工具的整合(33%)、糟糕的資料品質(32%)以及資料實時整合或者分析難題(30%)。

  在談到安全話題時,接近一半的受訪者(49%)表示他們的現有安全解決方案及産品足以保障大資料項目的安全。29%的受訪者表示現有機制還不夠可靠,而另外22%則表示對此無法确定。

  7.哪個難題更令人頭痛:業務整合還是文化接納?

  研究人員向受訪者們詢問了他們在将大資料規劃融入企業業務流程及文化中時所遭遇的挑戰。通過選擇“極具挑戰性”和“頗具挑戰性”答案的受訪者比例,我們發現文化整合(54%)以微弱的得票數優勢壓倒了業務流程整合(50%),進而在這場并不光榮的比拼中勝出。

  8. it主導大資料規劃,但成功與否卻取決于跨職能合作關系。

  在受訪者當中,大資料項目由it部門主導已經成為普遍作法:46%的受訪者表示企業中是由進階或者高層it管理者來統領大資料規劃,而44%的受訪者表示由it管理者負責大資料項目的運作。不過後者的答案也并非如此單純:其中36%的受訪者指出高層業務上司者同樣會參與進來。另外,受訪者們表示他們的大資料項目得到了ceo(47%)或者lob級别的支援與贊助。it與業務部門負責人都認為大資料項目在由雙方共同擁有并實施時,解決特定業務挑戰的效果最為出色。

  9.大資料發展勢頭在多數企業中仍将持續。

  展望未來,接近一半(48%)的受訪者認為未來三年大資料在使用率方面将普及到企業的每個角落,但另外26%的受訪者則表示大資料最終的覆寫範疇隻能達到一個或者多個業務機關、部門或者分支機構。隻有5%的受訪者預計大資料會在這股炒作風潮平息後被打入冷宮,而另外5%表示不能确定。其餘的16%受訪者認為大資料将繼續作為實驗性技術存在,但不會出現在主流産品當中。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03-23</b>

<b></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