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國家檔案】
國名:印度
資料開放計劃:一站式政府資料門戶網站data.gov.in
大資料國家戰略:未知,提出到2020年跻身全球五大科技強國的美好藍圖.
釋出時間:未知
主導機構:印度聯邦内閣、印度通信與資訊技術部
核心内容:印度政府将2010-2020年作為“創新十年”,并組建了國家創新委員會,提出了到2020年跻身全球五大科技強國的美好藍圖。印度将加強科學、技術與創新之間的協同,使之全方位融入社會經濟程序。
涉及部門:印度聯邦内閣、印度通信與資訊技術部、印度全國軟體和服務業公司協會
印度的軟體行業、軟體人才及其培養一直聞名于世,無論矽谷,還是各大科技公司,都不乏印度的軟體精英。經過多年的發展,印度軟體園已經成為印度經濟的支援産業,尤其是軟體外包方面。大資料時代的來臨,讓印度軟體行業找到的新的增長機遇。
基礎設施
與印度軟體大國格格不入的是,其寬帶速度較慢。在2012年的世界排名中,印度落後于中國。對此,印度政府在2010年12月釋出了新寬帶計劃:将采用開放式光纖接入,對所有人口超過500人的村莊進行光纖普及。到2014年,63個大城市家庭的固定寬帶下載下傳帶寬将達10m,城鎮和農村地區的寬帶達到2m。
此外,一些國外的it公司及印度國内的it公司也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維基百科、at&t;、印度tata通信公司已經在印度建立了資料中心。2011年,艾默生宣布在印度建立六個網際網路資料中心;2012年,ibm為印度的電信公司tuliptelecom建造一個堪稱是印度最大的資料中心,其面積達到90多萬平方英尺,在一個四成建築中内置20組子產品,并配備近100兆瓦的電能源。
科技市場研究員garner預計,由于服務供應商帶動增長,印度資料中心面積将從400萬平方英尺增長到2016年的660萬平方英尺,同期市場規模将由22億美元增長到30億。
不過,包括facebook、谷歌、亞馬遜在内的一些網絡巨頭雖然非常高興于印度網絡的激增,但是他們卻選擇在新加坡建立資料中心,以滿足印度網絡的需求。印度的不穩定的電力供應,不協調網絡聯接、限定的頻帶寬度以及印度各地區間不可靠的光纖網絡是一方面因素,另一方面因素則是印度不具備新加坡那樣的資料安全隐私保護法。印度一直對國内的網際網路使用者進行監視。
資料開放
在2012年初,印度聯邦内閣準許了國家資料共享和開放政策,目的是在于促進政府擁有的資料和資訊得到共享及使用。在資料開放方面,印度效仿美國政府的做法,制定了一個一站式政府資料門戶網站data.gov.in,把政府收集的所有非涉密資料集中起來,包括全國的人口、經濟和社會資訊。不過,data.gov.in本身隻有中繼資料,而資料來自于各部委的門戶網站。與此同時,印度的資訊技術局也制定架構和标準,以人讀和機讀形式保證資料和資訊的共享。印度政府還拟定一個非共享資料清單,保護國家安全、隐私、機密、商業秘密和知識産權等資料的安全。
與資料開放相反,印度政府一直對國内1.6億的網際網路使用者進行監視。通過使用其合法攔截和監視系統,印度政府可以實時監測skype電話、電子郵件、浏覽網頁等幾乎所有網際網路行為。而在此前,印度政府曾要求黑莓、谷歌、skype等對政府開放資料系統。而在2013年七月,印度政府和加拿大公司達成關于合法攔截和監視系統協定。
推進
印度軟體行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援。印度政府能始終把發展科技置于大政方針的地位,科技政策和科技立法配套且具體。早在1985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就明确提出:“要用電子革命把印度帶入21世紀。”1986年,印度政府頒布《計算機軟體出口發展和教育訓練政策》,為軟體生産提供從稅率優惠、人員教育訓練到降低門檻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優惠。1998年,印度政府成立“國家資訊技術與軟體發展委員會”,并釋出《2008年資訊技術發展計劃》,印度計劃在在十年内成為“軟體超級大國”。
2013年1月,印度政府公布新的科技創新政策。新政策既着眼于形成新的創新視角,又提出了到2020年跻身全球五大科技強國的美好藍圖。新政策強調印度将加強科學、技術與創新之間的協同,使之全方位融入社會經濟程序。印度政府還将2010-2020年作為“創新十年”,并組建了國家創新委員會,預計在2017年,該國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将提高到2%。
印度全國軟體和服務業公司協會還成立了一個“2013—2015産品委員會”,主要負責監管整個印度軟體行業的發展。
同時,面對人才外流嚴重的情況,印度也加強了對于人才吸引的政策,辛格總理表示,印度政府計劃“逐漸增加研發支出比例,并同時建立獎勵制度,促使私營部門增加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支出。”這類舉措正在推動建立更多的精英研究機構,吸引外籍印度科學家回國,充實科學教育,配備新的智能化實驗室。
一大批大資料公司正在來臨
目前,印度大多數軟體公司的業務主要集中在中低檔領域,如軟體開發、測試等,仍資料低成本勞動密集型模式。在印度的外包服務中,附加值最高的業務隻占到6%左右。對于印度的整個it行業來說,大資料時代帶來了新的增長機遇。目前,不僅印度外包行業巨頭infosys和wipro進軍大資料市場,就連一些小公司也紛紛淘金大資料市場。
四個月前,桑托什•納爾(santoshnair)辭去it服務供應商的工作創立了一個資料分析公司analyticedge,總部位于班加羅爾,這家公司研究醫藥銷售、人口趨勢等資料,幫助美國一家殡葬服務公司精準确定發起營銷活動的地區。他表示:“印度目前有數百家小型資料分析公司,每隔幾周,我就聽說有朋友創辦了自己的資料分析公司。”
mu sigma是一家成立了8年的資料分析公司,主要從事存儲、解密和分析非結構化資料及海量事實和數字的業務。目前,員勞工數已達2000人,平均年齡為25、26歲。mu sigma自稱是全球最大的專業性資料分析公司之一。mu sigma ceo迪拉吉•拉賈拉姆(dhiraj rajaram)表示:mu sigma通過對百貨商店監管攝像頭的資料進行分析,得出消費者的購買意圖、傾向、滿意度等。
班加羅爾資料服務公司analytticaceo拉吉夫•巴赫納(rajeevbaphna)表示:“由于成本、技能、語言和學習能力等原因,印度在大資料行業具有非常強大的優勢。印度充分利用自己具備的獨特優勢,專注于在這個領域打造屬于自己的空間。這些優勢首先是人才,其次是以更低成本實作強大的流程驅動型傳遞的能力。”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02-10</b>
<b></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