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用大資料建立最尖端IT國家

【大資料國家檔案】

國名:日本

資料開放計劃:“電子政務開放資料戰略草案”、跨政府部門的資訊檢索網站

大資料國家戰略:建立最尖端it國家宣言” 、《面向2020年的ict綜合戰略》

釋出時間:2013年、2012年

主導機構:政府内閣、總務省ict基本戰略委員會

核心内容:2013~2020年期間以發展開放公共資料和大資料為核心的日本新it國家戰略,把日本建設成為一個具有“世界最高水準的廣泛運用資訊産業技術的社會”

涉及部門:政府内閣、政府内閣總務省官、ict基本戰略委員會等

“日本政府提出:“提升日本競争力,大資料應用不可或缺”。日本的大資料戰略,以務實的應用開發為主,尤其是在和能源、交通、醫療、農業等傳統行業結合方面,日本大資料應用都是可圈可點的。

國家戰略

2013年6月,安倍内閣正式公布了新it戰略——“建立最尖端it國家宣言”。“宣言”全面闡述了2013~2020年期間以發展開放公共資料和大資料為核心的日本新it國家戰略,提出要把日本建設成為一個具有“世界最高水準的廣泛運用資訊産業技術的社會”。

日本政府一直受到長期經濟低迷,人口老齡化以及社會負擔加大等諸多問題困擾,為了促進經濟增長,解決内部沖突,日本政府将it産業,尤其是大資料及雲計算作為一個關鍵。

在日本政府公開的大資料戰略方向中,關鍵有這樣幾個部分:

(1)開放資料。2012年6月,日本it戰略本部釋出電子政務開放資料戰略草案,邁出了政府資料公開的關鍵性一步。方案啟動居民可浏覽中央各部委和地方省廳公開資料的網站。為了確定國民友善地獲得行政資訊,政府将利用資訊公開方式标準化技術實作統計資訊、測量資訊、災害資訊等公共資訊,在緊急情況時可以較少的網絡流量向手機使用者提供資訊,并盡快在網絡上實作行政資訊全部公開并可被重複使用,以進一步推進開放政府的建設程序。2013年 7月27日,日本三菱綜合研究所牽頭成立了“開放資料流通推進聯盟”,旨在由産官學聯合,促進日本公共資料的開放應用。

(2)資料流通。類似亞洲鄰國,日本在個人資訊保護法等法律基礎設施也落後于歐美國家。實際上,不僅日本行政部門對于公開資訊持消極的态度,企業在如何對個人資訊進行保護方法和動力也不足。日本大資料産業發展中,如何處理隐私和資訊保護的問題已經很關鍵,修改和進一步完善個人資訊保護法規也已經被提上日程。日本政府内閣總務省官房審議官谷協康彥就提出,在進一步充分利用匿名化技術,并制定合理的活用大資料的規則的前提下,應當修改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2013 日本it綜合戰略也提出,盡快建立跨政府部門的資訊檢索網站,以便于企業利用政府的大量資訊資源,計劃到2015年度末達到與其他發達國家同等的資訊開放度。關于個人資訊,保護隐私等問題,日本政府将成立研究機制針對法律措施的必要性等展開研究,并在今年内制定基本方針。

(3)創新應用。2012年7月,日本總務省ict基本戰略委員會釋出了《面向2020年的ict綜合戰略》,提出“活躍在ict領域的日本”的目标。新ict戰略将重點關注大資料應用所需的社會化媒體等智能技術開發、傳統産業it創新、新醫療技術開發、緩解交通擁堵等公共領域應用等。如通過it技術實作農業及其周邊相關産業的高水準化,使農業經營體共享經過積累并分析的農業現場的相關資料及新技術;構築醫療資訊聯結網絡,根據門診資料及處方箋,确立地區和企業的國民健康管理對策;對社會基礎設施進行維護管理,通過使用傳感器的遠端監控,在2020年前實作對全國20%的重要基礎設施實施檢修;改革國家及地方的行政資訊系統,2021年度之前,原則上将所有的政府資訊系統雲計算化,減少三成運作成本。

産業狀況

根據日本著名的矢野經濟研究所預測,2020年度日本大資料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兆日元。矢野經濟研究所的報告顯示,2011年度日本的大資料相關行業的市場規模為1900億日元,2012年度約為2000億日元,同比大約增長5%.該機構同時預測,到2013年度以後,每年度将增長20%;照此計算,到2015年度将達到4200億日元,2017年度達6300億日元,2020年度約為1兆500億日元。

從日本大資料投資方向上來看,把資料利用于産品銷售及新産品開發的bi關聯it投資目前占其總額的半數以上。2015年度以前,本企業内部的資料利用将占主導地位,而2017年度以後,能源管理系統等維護社會基礎設施的系統需求将會推動大資料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日本大資料市場在其本國内it市場中所占比重,2011年度為1、7%.假定今後日本的it投資額不變,那麼,在此情況下,到2015年度其比重為3、8%,2017年度占5、7%.據此分析,到2020年度,大資料市場在日本it市場總額中将占10%左右。

一方面,日本大資料産業發展受到隐私問題、人力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諸多限制;另一方面,日立、松下、富士通、豐田等日大學技和制造企業多年的積累和優勢,對于應用的創新和開發走在全球前列。如日本在2007~2008年間迅速展開了對智能城市構成要素的可再生能源與電動汽車等一系列相關要素的試點實驗,并于2010年正式開始建設包含各要素在内的綜合智能社群。在官民聯手建設“智能社群聯盟(jsca)”的同時,日本也在橫濱市、北九州市、豐田市、京阪奈科學城這4個地方開始了試點實驗。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日立和東芝,在能源管理、智能家庭、交通安全等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的實踐。對于智能交通、車聯網等方面,本田、豐田等日系汽車巨頭也都投入很大精力。如豐田汽車通過采用來自行駛在道路上車輛的實時交通資訊,提供針對本地政府和企業的大資料服務,并在災難發生的時候對駕駛員起到幫助作用。該項服務已經可以自動收集日本國内路面駕駛的約70萬輛豐田汽車的資料,經過資料處理之後為豐田的客戶提供結果。

富山大學附屬醫院在最近9年間共積累了1700萬件病例記錄、1000萬個客戶、1億4300萬件用藥處方及300萬件病名。富山大學附屬醫院以這些資料作為基礎,目前實時地提供“處方知識”和“輸入支援功能”。“處方知識”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與病情,協助醫師分析出最佳藥物處方方案。而“輸入支援功能”則可将輸入的單詞和文章的候選,通過下拉菜單進行多項提示,可幫助醫師提高電子病曆的輸入作業效率。

日本總務相新藤義孝在2013年版《資訊通信白皮書》中估算,如果國内充分利用記錄個人購物資料等龐大資料的“大資料”服務,零售業、制造業等4個領域有望通過促進銷售和削減成本帶來每年7.7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币4800億元)的經濟效益。白皮書指出,顯示大資料交換量的“國内流通量”在2005年到2012年的7年間猛增了4.5倍。

日本gartner的調查報告也指出,大約六成以上的企業目前正在積極考慮活用大資料。同時,預計到2016年,積極緻力于大資料項目的日本大企業的數量将增加一倍,其中七成将有it部門之外的經營及事業部門參與。是以,確定大資料分析的人才将成為重要的課題。

根據野村綜合研究所公布的調查顯示,目前日本企業活用大資料所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把大資料具體運用于商務營運的問題,即大資料運用的手段和具體做法不甚明确。目前日本大資料還面臨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加緊進行人才培養也是當務之急。

典型案例

(1)日立制作所——發展指導大資料利用方式的服務項目

從2012年6月起,日立向使用者企業提供“dataanalytics meister service ”,用來幫助使用者企業通過活用大資料,創造出新的商業價值。此項服務包括:“建構活用大資料的企業形象”,“標明活用大資料實施方案”,“具體運用驗證及安裝工作”等。此項服務可對不同的使用者企業提供最适合于該企業的系統分析方式及活用大資料的具體實施方案。2013年6月1日,日立建立了300人的囊括并統轄全世界大資料關聯部門的專門組織機構,計劃于2015年将人數增加到500人。同時,日立計劃同英國行政機構共同研發疾病預防等服務,目的是使之成為日立實作“全球化”的前奏和開路先鋒。

(2)nec——活用臉部資料,以增加産品銷售額

nec通過獨自開發的臉部驗證技術“neo-face”,提供“活用臉部驗證技術營銷服務”,通過設定于店鋪内的錄影機所拍照的顧客臉部資料,可自動識别顧客的年齡、性别以及來店經曆。它可推算出不同年齡段來店者狀況和回頭率,分析兩者同銷售額的關系等,以便采取相應措施增加銷售額。而使用者企業則不必自行購置此項系統,隻需繳納每月7萬日元的裝置使用費,即可利用這項服務。目前,nec拟進一步擴大臉部驗證技術的服務範圍,而且已于2013年1月起,增加了“監視可疑人物安全服務”項目。

(3)富士通 ——啟動800人的“data initiative center ”

富士通利用其資料中心和雲計算服務方面的優勢,積極拓展由專業資料分析小組所提供的活用大資料的咨詢服務“convergence service”。富士通還提出強化社交網絡服務(sns)上的資料分析服務,因為使用者企業要求以更快、更高的準确度,及時發現社交網絡上可用的資訊,以便企業能夠實時地開展市場營銷活動,加強商品規劃和顧客支援。2013年6月24日富士通建立了由30名核心業務人員以及800多人資料專家和咨詢顧問組成的“大資料主導中心”。

(4)ntt data——成立“大資料商務推進室”

2013年7月1日,ntt data集中本企業内部各大資料業務關聯部門,成立了專門的“大資料商務推進室”,它囊括了130名資料運用專業人才,對使用者企業實行一站式服務,包括協助企業挖掘商機并提供相應服務等,計劃到2015年度之前,把大資料營收增加到200億日元。

(5)電通——提供位置資訊分析服務“draffic”

日本電通公司利用gps系統收集70萬人的位置資訊,開發出位置資訊服務“draffic”,實作人流動可視化。通過這項服務,可獲得持有ntt docomo内置gps系統的部分手機和智能手機使用者的現在以及3年期間的移動情況。而且,可指定具體日期分析手機使用者的移動情況。由于“draffic”可把檢測區域縮小到50米四方(2500平方米),是以它可更确切地分析顧客在商業設施或商場的流動狀況,比如來店的人來自何處又将去何處及其人數等。

<b></b>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02-07</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