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由于氣候變化等因素,澳洲短頸龜生存遭遇嚴重威脅。于是,生物學家近日提出一個頗具争議性的計劃,以保護這種瀕危動物:将它們搬遷到已知的曆史生存區域之外的“新家”。而如果計劃實施,澳洲短頸龜将成為首個因氣候變化而被迫人為遷移的脊椎動物。
從被人們認識開始,身材嬌小的西方沼澤龜就已深陷困境。等到1901年它被正式命名為澳洲短頸龜時,人們就推測這種動物已經滅絕。但上世紀50年代,人們又重新發現了這種海龜。于是,生物學家強烈呼籲對該動物進行保護。數量稀少的澳洲短頸龜正面臨栖息地喪失和外來物種入侵的雙重打擊。
經過數年計劃,持續一年的試驗項目将追蹤被釋放到兩個區域的12隻圈養幼龜。這些地點距離澳洲短頸龜天然栖息地佩斯郊區以南約250公裡。盡管這些地區目前并非這些烏龜的理想家園,但降雨量、氣溫、水文和龜類生物學詳細模型預測,這些地區将在半個世紀内成為澳洲短頸龜的新家。
但該計劃備受争議,将非本地物種引入新生态系統中具有不良曆史記錄,至少在澳洲是如此。但在過去10年間,輔助移殖的理念收到自然保護者的歡迎。他們希望能借此扭轉氣候變化對許多生物群栖息地可持續性的影響。
由于之前的圈養計劃未能緩解澳洲短頸龜的瀕危狀态,西澳洲大學生理學家nicola mitchell及其同僚就轉而求助于輔助移殖。“是時候嘗試一些新東西了。”她說。昆士蘭大學生物學家hugh possingham 也指出,“除非我們進行嘗試,否則就不知道該如何做,是以越快越好。”(張章)
《中國科學報》 (2016-08-18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