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安一賬通:平安的又一大資料案例

平安一賬通:平安的又一大資料案例

各位朋友:這是平安應用大資料的又一篇文章,回複“平安”,為您分享有關平安的系列文章。

2014年,大資料金融将實作全面的落地開花。玩轉大資料金融,一方面需要機構對大量非結構化資料的專業分析、梳理能力,另一方面,則是資料來源本身的擷取。什麼樣的資料更具備價值?高流動性、時序間隔更小的資料,也就是更高活躍度的資料。平安集團正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毫無疑問,平安擁有大量的金融類資料,截至2013年,平安保險、銀行、投資三大闆塊積累了8000多萬實名客戶,涉及客戶資産資訊、汽車資訊、健康資訊種種,這些資料是其他網際網路公司難以抵達的。如何以網際網路的方式催化和激活自己的這些資料,平安一賬通向外界展示了其中正發生的變化。

大資料與營銷的改變

2013年6月份,10萬經過挑選的平安微信服務賬戶的使用者收到了平安主動推送的貸款産品的資訊。約有1萬人打開了并閱讀了這條資訊。在此之後,平安銀行接待了2000人左右的電話詢問,他們都是通過這一條微信資訊反向聯系銀行。

在過去,擺攤、下寫字樓、“冷電話”等曾是金融領域開拓新客戶的方式之一。這種被稱為“冷電話”的營銷曾被營銷者奉為寶典,但在網際網路時代,這種使用者體驗不佳的方式正成為曆史。

通過資料分析了解使用者的潛在需求,通過更便捷和安靜的管道抵達使用者,讓使用者自主選擇産品,這正在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的營銷方式。

這建立在平安一賬通及其富有成效的資料分析之上。平安一賬通,一個用一套賬戶和密碼,管理多個金融、消費賬戶的系統。由于平安集團橫跨銀行、證券、保險三大領域,使用者可能使用平安的信用卡、房貸、壽險、車險、基金、信托、證券等服務,在此之上,一賬通可以集納這些賬戶資訊,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資産負債表,如果加挂更多消費賬戶,還同樣可以反映客戶的現金流量,同時為使用者投資選擇提供幫助。

平安一賬通打通了平安旗下保險、銀行、投資等闆塊的使用者資訊,并通過積分消費服務“萬裡通”的配合,提高了使用者活躍度,在這一基礎上,使用者的習慣和需求得以通過資料更精準的描述。

除了信用卡與個人貸款之間的資料分析外,信托等針對高淨值客戶的投資同樣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尋找到最合适的客戶。

平安曾通過類似的方式向1萬名客戶展示信托産品資訊,随後收到了超過100名使用者的咨詢。

未來通過平安一賬通與萬裡通的優化,金融資料的使用将有更多可能。比如使用者在購買嬰兒用品時,同時可能有購買兒童保險的需求,在購買車飾時,可能有購買車險的需求。

使用者導向提升活躍度

金融行業中統一的賬戶入口并不少見,平安一賬通與以往金融機構的探索有什麼不同?

銀行以往推出的産品可以看做是一種解決方案,理論上,使用者到銀行可以辦理大多數業務,比如繳費、轉賬彙款、辦理理财等。但這與支付寶等網際網路企業的思路不同,傳統銀行的一些電子服務是隐藏在背景中的。比如北京的使用者如果探尋一下如何通過網銀給智能電卡繳費,就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銀行提供了解決方案,它的确可以解決問題。但在使用者體驗上并不好。

平安一賬通未來将采取将生活服務類賬戶前置的辦法,即将水電瓦斯通訊繳費等使用者賬戶從隐藏在某一個系統中,前置到客戶可以看見的地方。

同時,平安集團旗下積分服務“萬裡通”與一賬通搭配,将更多生活消費服務置入其中,使用者在網上購物、訂機票、酒店、網下商戶消費等過程中,都能與平安一賬通産生關系。

使用者體驗的優化同時也帶來使用者使用率的提升,對于金融企業來說,資料隻有在時間序列上才有意義,活躍度提升将有利于資料的進一步開掘。

據平安金融科技副總裁、一賬通總經理皮山杉透露:在過去的一年中,平安一賬通的平均活躍使用者從200萬提升到了350萬,而單個使用者使用的頻率,從月均2-3次提升到6次左右。

網際網路思維與金融思維的融合

金融機構如何順利擁抱網際網路?這其中金融團隊和網際網路團隊的互相認同必不可少。

金融機構在安全、資金保障、監管要求等方面有成熟的經驗,但在快速推進和使用者體驗上略遜;使用者體驗是網際網路團隊的強項,但也有很多例子顯示,他們對金融産品的了解未必透徹。

在金融與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中,雙方的互相學習和認同可能都是必不可少的。簡單來說,即如何在風險限制和監管局限下實作使用者體驗的最優。

以平安一賬通為例,使用者使用身份證登陸平安一賬通之後,目前隻有信用卡和保險等會自動添加的使用者的平安一賬通賬戶上,而信托、證券、借記卡等則需要使用者手動添加。

從網際網路從業者的角度看,一次登陸、已有的賬戶全部自動加挂對使用者來說更便捷。但從金融的角度看,這涉及到不同的監管,平安的做法是先與監管層溝通,待溝通完成後實作自動加挂。

此外,金融從業者更關注投資者适當性管理,就是一項業務、産品是否銷售或者推介給了合适的人,平安一賬通在這方面既注重使用者體驗、也兼顧了适當性要求。

在賬戶注冊方面,一賬通注冊盡量簡便。現在使用者可以看到,僅需要用身份證号碼即可很快完成注冊和驗證;其次在驗證為客戶本人之後,對于現有金融賬戶實作自動比對。

而在此之後,使用者的其它賬戶需要手動選擇開通。比如投資者注冊了一賬通,并不是直接成為陸金所會員,但投資者可以很快捷地開通陸金所賬戶。

按照皮山杉的說法,這是從簡便化、自動化到自主化的過程。

<b></b>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01-08</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