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服務将終結傳統旅行社

資料服務将終結傳統旅行社

 衣食住行中的”行”如今已成潮流,旅遊産業鍊上湧現了衆多的垂直服務領域,尤其在網際網路時代,以資料為基礎的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旅行服務,從服務智能化、便捷程度到服務模式都對過去的旅行社組團模式形成了挑戰,這就使消費者過去習慣的“代辦”方式逐漸向自助旅行方式轉變。那麼,就整個行業來看,旅行社組團的方式還有多少生命力?資料型旅遊未來會取代旅行社嗎?來看看钛媒體作者自知的觀點和分析:

在展望未來的旅行社之前,我們需要先思考如下問題:旅行社作為依然普遍的出行選擇方式,他們提供的服務,隻是集合買方需求以團體價格訂購酒店機票業務麼?隻是提供全程跟班式、保姆式、翻譯式的領隊導遊服務就可滿足旅遊者的需求麼?

旅行社的盈利模式隻是從旅遊者處賺取利潤麼?盈利空間隻在旅遊者購買旅遊産品和酒店、餐車等供應商提供的價格間的差價麼?隻在組團(打包)的服務費麼?

更深入更根本的課題在于:旅遊者追求什麼樣的旅遊産品,産品(旅遊服務)是否應該有如下特征:

1,個性靈活——自由自在,不受(少受)限制,可随需改變。

2,便捷性——預定簡單輕松,無需人工預約(而通過系統自動預約)、可直接消費。

3,經濟性——購買前比價同類商品或服務(去哪兒網、淘寶貨比三家的做法),不是選最低而是選最高成本效益。

當今的移動網際網路在大資料和雲計算的支援下,已初步具備提供滿足旅遊者上述三個特點服務的技術可行性及可操作性。

大資料和雲計算為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奠定了基礎。智能手機日趨強大而且個性化的功能,越來越快的無線網際網路絡為旅遊者們提供了新的便利——旅遊者出行前無需做細緻繁瑣的行程規劃,不預訂酒店,不再為省銀子或是安排最佳行程而找攻略。直接出行,真正實作自由自主随心所欲的暢遊。

智能手機的世界為每一位旅行者提供了如此可能,如螞蜂窩旅行攻略、航班管家、今夜酒店特價等服務類的手機app。旅遊者想出發時,隻需拿起證件、手機、背包即刻動身,抵達目的地後盡興遊覽,日暮西沉時使用手機根據位置、星級、價格、酒店風格等個人偏好查找、選擇、比價、預訂,就可以找到喜歡的酒店,并借助一些旅行類app,以低廉價格享受舒适住宿。同樣,一些景點門票打折銷售、嘀嘀打車、火車票和機票預訂等手機應用也滿足了旅遊者們自主、随時完成旅遊資訊查詢、價格比較、預定購買支付等旅遊需求。

大資料、雲計算技術的支援下,旅遊者們通過手機不僅接收到了景點景區、酒店餐廳、娛樂場所、火車航空公司的推廣宣傳和促銷廣告,同時通過手機移動支付功能完成了購買行為。旅遊者們手機上付款購買的同時,商家們通過電子錢包、支付寶、财付通等方式24小時收款,随後安排落實該旅遊者購買的吃住行等相應的服務。

手機的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功能讓遊客們對某地點拍照後自動顯示出該地的曆史照片甚至視訊,再現曆史,讓人回到過去。同時聽筒或揚聲器中自動播放對該場景的曆史人文轶事等種種介紹(例如遊覽故宮時租借的導遊講解機在各點講解)。遊客有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使用搜尋等功能,自動擷取答案。

此外,手機的語音播放功能、雲技術支援的翻譯,基于地理位置的介紹推送功能的良好整合将取代導遊翻譯的工作,出國旅遊的語言和資訊障礙即将消失。

綜上所述,雲計算大資料技術支援的網際網路可以為每個旅遊者自動找到所需旅遊資訊、自動安排路線行程、自動預訂支付,自動導遊翻譯服務、自動幫助旅遊者和其他旅遊者、親友交流互動。

中國的網際網路還處于發展中,完全依靠手機等移動網際網路裝置旅遊還處于初期階段。讓我們将目光轉向日本,看看未來旅行社形态在日本是如何初露端倪的。

6月8日旅訊網報道,日本國家旅遊局為友善遊客出行推出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式“japan-i”,可以讓遊客在日本旅遊時根據所處地理位置随時檢視附近相關的美食、購物等資訊,并同時提供相關優惠券供旅遊者下載下傳使用,使用該應用程式可浏覽最新的日本旅遊資訊。

遊客可以在個性化的旅遊過程中随性在多家服務商中比對查找适合自己的商家後下載下傳優惠券再去消費。消費券為中日雙語,友善旅遊者做出選擇,消費時則轉換為日文資訊展示給商家免除了語言不通的障礙。旅遊者還可以點選手機上部導航欄中的“地點”按鈕,直接輸入地名查找搜尋其他地區的優惠。消費完畢使用分享按鈕,相關資訊可以郵件、新浪和騰訊微網誌等形式自動分享出去。對商家來講,又一次免費的傳播或是廣告完成了。

japan-i的前台功能相對簡單,但其背後卻有可能隐藏着複雜的資料收集、篩選、分析、使用功能。這款應用程式既有效的滿足了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也把旅遊者從出遊前做攻略,訂酒店等繁瑣的勞心勞神的策劃活動中解放出來,可以說是基本滿足了當今時代旅遊者的基本需求:個性靈活、便捷經濟。作為國家層面的推送,相信該軟體可以覆寫到入境日本的漢語自助遊旅行者,為日本旅遊帶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事實上,相對日本雄厚的技術實力和高速的網絡,該應用程式功能十分簡單,并未充分利用日本的網絡技術資源。設想:如果把手機的語音播放功能、雲技術支援的翻譯和推送功能加上,則一個随身導遊翻譯就應運而生了。

在遊客開始使用該應用時,實力強大的日大學技界肯定會對該遊客的各項行為資料(檢視的資訊、檢視的時間、搜尋的時間、搜尋關鍵字語義内海、使用時段、路線等)進行收集分析,推算出該遊客的個性偏好,并在今後根據該遊客的個性偏好等因素主動推送可能受到該遊客喜歡的吃住遊購行等商家資訊,并幫該遊客制定行程後引導消費。

值得一提的是,該軟體的服務提供者為東京地圖出版株式會社(tokyo chizu publishing co.,ltd.),既非傳統旅行社,也不是ota。日本國家旅遊局委托一家地理位置資料服務商(非旅行社)提供旅遊服務。

進一步猜測,應用營運商通過該軟體的自動計算及統計功能可在遊客消費後向吃住行購遊娛商家收取傭金。而傳統旅遊者通過旅行社或ota組織的旅行團的過程就此變身為資料服務商提供行程(推送廣告)、遊客一步步完成旅遊計劃,遊客滿意,商家獲利。作為該應用營運者的資料服務商則客觀上起到旅行社的作用,完成了旅行社的相關業務,掙得了旅遊業的利潤。

在雲資料、網際網路時代,以旅遊者為對象、以組織策劃旅遊行為做主營業務的機關,隻有順應和借助大資料和雲計算的潮流才能生存下去。展望未來,筆者認為,随着市場佔有率的減少,傳統旅行社要麼做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者或是旅遊行業的投資機構,要麼向資料型旅行服務公司轉變。

十年前興起的零負團費、以自費項目進店購物補團費等旅遊産品并不能博得消費者的好感;固定的散客遊行程無法滿足當今旅遊者越發豐富的個性,旅遊過程中受限于導遊領隊及同團團友,不能随興趣愛好實時改變行程等局限性使得旅遊者在旅遊時盡量選擇自助遊的形式,能避免參團就不參團。

傳統旅行社或是ota如不及時轉型,改變服務方式、戰略思路、經營模式,隻保守地一味拼價格、不善用創新技術、拒絕用資料管理和服務遊客,隻有面臨資料型旅遊服務商不斷蠶食直至完全攫取其市場的尴尬。

騰訊、百度、阿裡巴巴,高德地圖,誰将第一個揮舞時代科技的利器,借助自身已蓄積的資料和研發能力、平台和線下商務管道等第一個進軍此領域,依然有好戲可看。

作者:孫明,字自知,号崇文花市草民,2000年開始做入境導遊全陪,後做旅行社計調。之後輾轉财務分析咨詢行業後進入為旅遊行業客戶服務的網際網路資料營銷公司工作。自建過外文網站,偏好最新的網際網路資訊。樂于聽“道成愛虧、萬物刍狗、安時處順、生寄死歸”的大宇宙真言。

<b></b>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3-12-07</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