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日報的“大資料”

人民日報的“大資料”

兩篇人民日報與大資料相關的文章,共享之。

(一)大資料時代人民日報社全媒體戰略

● 這是一個精彩的時代,是一個技術革命、颠覆式創新的時代!網際網路不僅是技術、是媒體, 更是文化;不僅是器物、是産業,更是意識形态, 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展現。

● 主流媒體不挺“聲”而出,發出權威資訊,就不叫主流。主流是領跑,不是跟着跑。網際網路時代,主流媒體就得做網際網路上海量資訊的挖掘機,偏激情緒的緩釋劑,社會心态的壓艙石。

● 正是因為有了“雲”和“端”,8小時工作制變成了24小時,沒了時差,也沒了距離。“我+ 手機+網際網路=一個更強大的我”。

● 未來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不是石油、不是水,而是資訊,是大資料。資訊資源,将是一種更高意義上的戰略資源。

● 人民日報的報道周期從按“天”計算,報道“昨天”的事;到人民電視,按“小時”計算, 聚焦“今天”的事;到人民網、人民搜尋、人民日報法人微網誌,時間精确到分秒,随時記錄“此刻” 的事。

——馬 利

我們已經融入大資料時代

這是一個精彩的時代,一個技術革命、颠覆式創新的時代。

當今時代,網際網路世界的一天裡都發生什麼了呢?

據國外的資料統計,目前全世界約24億網際網路使用者,每天發出2940億封郵件,每天在網際網路上消耗的時間合計約13萬年。網上每天産生的資料要裝滿1.68億張dvd,每天有200萬原創部落格釋出,可以為《時代周刊》供稿770 年。谷歌每天的搜尋量接近100億。使用者每天花在facebook上的時間是47億分鐘,2500萬照片被分享,把這些圖檔列印出來,高度等于80個埃菲爾鐵塔。

去年底, 我帶隊去美國矽谷調研,整整7天。我的目的性很強,就是想看看什麼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網際網路企業?他們為什麼可以?憑什麼領先?我們到了蘋果、斯坦福大學、谷歌、facebook、twitter、autodesk、pinterest,參觀了計算機曆史博物館, 與50多位企業高管、工程師、留學生等座談交流。 在谷歌公司,我們看到最先進的街景掃描車,在“谷歌地球” 前,我們輕而易舉地就能找到大洋彼岸的人民日報社,每一幢建築、每一條道路,都清晰可見。在autodesk公司的展覽館,我們看到了最前沿的3d列印技術:隻要在電腦、移動終端上,建立3d數位模型,連接配接3d列印機,就可以快速、低成本地列印出各種産品,小到首飾耳環,大到飛機發動機,甚至是生物器官。

奧爾布賴特曾說“有了網際網路,對付中國就有了辦法。”但事實上,借助網際網路,中國的舞台更廣、天地更寬、步子更大。每逢重大曆史時刻,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中國的網民都爆發出極大的熱情。這次蘆山地震,網民自發組織抗震救災,再次表現了中國人的團結,書寫了愛國家、愛群眾的熱情。是以,德國《時代周刊》的文章上曾說:西方不怕中國,就怕中國新興媒體凝聚起來的中國群眾。

但是,中國的聲音在國際社會上仍很微弱,與我們的大國地位還很不相配。國際上以漢字為傳播符号的資訊量,僅占國際資訊傳播總量的5% 左右。在網際網路上,英語的使用頻率占84%,法語占5%,德語4.5%,日語3.1%,而中文僅占1%。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更需要“走出去”,向世界講述一個真實的中國。資訊有主權,網絡無國界,擺在我們面前的最佳工具就是新興媒體。

人民日報社的新媒體發展之路

身處大資料時代,中央要求人民日報社要走出一條展現時代特征、中國特色、國際水準的新興媒體發展之路,當好傳統主流媒體進軍新興媒體的排頭兵。這幾年人民日報社在新興媒體發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績。

人民網的資本價值

人民網經過16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擁有15種語言、16種版本,日均頁面通路量約3.8億(十八大期間最高達6.5 億)的大型網站。根據alexa全球網站排名,2012年底,人民網在中國新聞網站中排名第一,在世界報紙類新聞網站中排名第二(次于紐約時報網站)。公司辦公面積達10000平方米,擁有員工近2000人。

2012年人民網成功上市,成為國内第一家上市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這對人民日報乃至整個新聞界,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開盤當天,人民網股價最高達到35.6元,上漲74%,市值達96個億,相當于1.6個《紐約時報》、3.1個鳳凰新媒體、5.1個南華早報集團。英國《金融時報》稱人民網的成功上市“是一場小小的革命”。路透社在報道中借用了張研農同志的一句話說,《人民日報》的公信力、權威性和大衆化借助網絡平台,凝聚成可觀的“文化價值”。

法人微網誌的傳播力

去年7月22日,北京突降暴雨。這場61年來的最大暴雨催生了人民日報法人微網誌。我們對外的口号是 “參與、溝通、記錄時代”,對内的定位是“ 權威聲音、主流價值、清新表達”,力争“在融合中引導,在引導中融合”。

人民日報法人微網誌開通營運11個月來,粉絲量一路飙升,傳播力和影響力迅速擴大,參與度、活躍度都非常高。43天粉絲總數就突破100萬,76天突破200萬,200天突破400萬,目前粉絲總數已超過1500萬。人民日報法人微網誌的粉絲活躍度居微網誌平台的前列,單條微網誌最高轉發超過20萬次。理論上講,每次轉發可以帶來100到500次的閱讀。由此計算,這條微網誌的閱讀人次,至少2000萬,最高能達到1億。可以說,人民日報法人微網誌,已經成為微網誌平台上最具影響力的媒體賬号之一。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傳統媒體通過社交平台實作轉型,早就不是新鮮事。網際網路社交化已是大勢所趨,從facebook、twitter到google+,都已經成為社交資訊的熱門平台。比如《紐約時報》,所有内容都會被放到網站上,所有的頭條内容都會編成微網誌釋出,網站20%的通路者是由社交媒體引入的。現在,數億網友也正在逐漸通過人民日報法人微網誌,重新認識黨報、了解黨報、接受黨報。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正如達爾文所說,“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并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能做出快速反應的。”今天的中國需要快速反應,人民日報在快速反應上也毫不遜色。

人民日報法人微網誌上線以來,不斷總結調整,聯合人民網、人民搜尋,創新技術,提高應用能力。建立了微網誌營運室,配備完善的網絡環境、獨立的音視訊采集系統。21塊大螢幕拼接成的電視牆,同時監測9路電視信号、21路網絡信号。自主研發了“人民日報社社交媒體聚合管理系統”,實作微網誌的多平台一鍵釋出。對每一條微網誌的傳播路徑,都能精細化分析,實時抓取。

140個字很短,但是微網誌決不是微不足道,我們要利用好這個重要的輿論陣地。當年毛澤東同志把共産黨員比作種子,人民好比土地。現在微網誌已經成為聯系群衆、服務群衆的沃土,那我們就應該在這塊沃土上生根、開花、結果。

人民搜尋的技術創新

人民搜尋創辦以來,自主開發代碼數百萬行,1000多個功能子產品,30個産品,20多款移動用戶端應用,在搜尋技術、大資料處理、雲計算等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什麼是搜尋?長春同志說,搜尋是資訊海洋中的燈塔,是網絡沖浪的指南。更簡單的定義可以了解為4個字: 檢索、備份。現在的網絡雜亂無章,資料龐大,要想精确找到需要的資訊,就要用“檢索”。搜尋的另一個功能是“備份”,聚集所有的資訊,儲存在雲端。也可以說它是個集散地,需要的時候,它可以輸送到一個一個的端口。通過這一個個端口,我們準确地捕捉和運用需要的資訊。

大大小小的計算機、智能手機、平闆電腦和電子書等等電子産品,就是我們所說的“端”,這些端口可以讓我們随時随地接入網際網路的雲。人民搜尋, 就是一朵搜尋雲。正是因為有了“雲” 和“端”,8小時工作制變成了24小時,沒了時差,也沒了距離。“我+手機+網際網路=一個更強大的我”。

“雲”計算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前沿, 它的到來一定會來世界新一輪的資訊技術革命。在“大資料時代”,被武裝上“雲”計算的移動搜尋,是這個時代的朝陽産業。在美國,大資料的商業争奪戰和戰略布局早就開始了。手中有了資料,就等于擁有了金礦,資料交易可以産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比如谷歌、facebook; 資料挖掘帶來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幫助企業找使用者、降低成本、精準營銷。谷歌的街景掃描車、360度錄影機,擷取了全世界大街小巷的全景圖檔,通過自己的衛星,谷歌為使用者提供全世界每個角落的清晰的三維圖像。足不出戶,“走”遍全球。谷歌街景及谷歌地球,本身的資料就具有戰略性意義。僅這一項服務所耗費的資料儲存,就曾占谷歌存儲容量的1/3。

大資料不僅有商業價值,還有政治意義。在奧馬巴的兩次總統競選中,資料挖掘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去年美國大選,他就是利用大資料:用資料分析選民變化的趨勢,定位投放廣告,自己應該在什麼時間,出現在什麼地方, 用什麼樣的人,出席什麼樣的活動。資料說了算,他照單執行。比如,電腦測算,影星喬治·克魯尼在美西地區40-49歲的女性中極富魅力,奧巴馬就請他在該地籌備一場晚宴,邀請女士共進晚餐,僅此一次就募集1500萬美元。競選期間,奧巴馬通過大資料成功“策劃”,募集到的資金高達10億美元。

各國的搜尋引擎也都具有很強的篩選功能和政治傾向。在日本,很長一段時間,用谷歌是搜尋不到“南京大屠殺”任何資訊的。伊拉克戰争期間,由于美國的幹涉,網際網路上的伊拉克瞬間就蒸發了。這意味着,谷歌在思想意識形态、在文化理念等方方面面,都擁有了人類最集中、最權威的資料庫。

可以判斷,未來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不是石油、不是水,而是資訊,是大資料。資訊資源,将是一種更高意義上的戰略資源。資料就是情報,就是競争力和未來。這些足以說明,我們為什麼要做人民搜尋,做我們國家自己的搜尋, 這是一個國家戰略。

此外,人民日報也正在試營運微信上的公共賬号,人民搜尋很多産品也都有了相應的微信公共賬号和自媒體。報社正在加緊建設海外網、環球網。今年,海外網正在籌備建設全球華人精神家園、海外同胞生活社群、政府部門外宣平台等三大平台,全方位定位海外華人,傳遞中國聲音。還有,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已在全國簽約建設1萬多塊屏,人民數字資産增幅達13倍多。

人民日報社的全媒體時代已經到來。

(作者系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二)《人民日報》是怎麼描述我們的“敵人”的

人民日報的“大資料”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3-10-19</b>

<b></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