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浪微網誌的大資料政策

新浪微網誌的大資料政策

   中原標準時間10月7日上午消息 新浪聯席總裁兼首席技術官許良傑上周六出席了矽谷華源科技協會2013年會,并在會議間隙接受了當地數家媒體采訪。他在采訪中表示,新浪将通過大資料整合門戶與微網誌等諸多業務,推動微網誌從此前的單純媒體平台提升為一個開放的、綜合服務平台。大資料将是新浪未來商業産品與規劃的基礎。此外,微網誌将推出長度10秒的短視訊服務。

許良傑在采訪中透露,新浪四個月前成立了一個戰略級别的秘密項目“達爾文”,基于對新浪門戶、微網誌、站外應用等海量資料的結構化處理,将資訊按照“人”、“物”、“關系”進行有業務價值和商業價值的重組,服務于新浪微網誌的智能推薦、搜尋、廣告等使用者産品與商業産品,實作資料資産的價格。他表示,目前“達爾文”項目已基本完成了大資料的聚合。

他進一步闡述說,微網誌早期的目的是連接配接人與人,但每個人在一天24小時内會有很多節點,例如聽過什麼音樂、看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喝過什麼咖啡。“達爾文”項目的關鍵就是怎樣把這些人、這些節點、這些物連接配接在一起,變成一個大資料的模型。理順這些關系分析這些資料,将能夠給新浪的商業模式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一方面為使用者提供更加精準、更加智能的産品投放與推薦,提高使用者活躍度和參與度,另一方面為廣告主與商家提供基于消費者興趣的、更加智能的一站式廣告服務。

許良傑指出,大資料并不隻是微網誌的業務,而是服務于大新浪的基礎架構,将整個新浪的業務與資産整合在一起。大媒體的概念一定要有大資料來支撐,未來門戶上的廣告平台也會搭建在大資料上。新浪将為廣告主與商家提供一站式的廣告服務,通過大資料幫助他們合理優化廣告預算安排,橫跨電腦、平闆、手機甚至未來的電視螢幕。而在使用者方面,微網誌也将繼續推進粉絲頭條、服務平台等增值服務。

新浪微網誌幾個月前釋出了大資料移動産品page,這是一個聚合了使用者興趣愛好社交關系資料的綜合展示頁面,無論是話題、圖書、音樂、餐飲美食等内容都能在微網誌上生成專屬的page頁面。通過page頁面,網友可以很友善的檢視到有價值的微網誌内容。許良傑指出,不同于其他社交網絡的強關系聯合,微網誌是以使用者興趣為驅動力的節點組合,而大資料的目的就把人、興趣、物有效串聯在一起。

他強調,大資料必須要落地,要有具體産品呈現出來。廣告主最關心的就是使用者興趣點,精準了解使用者興趣也意味着給廣告主帶來更多價值,這是其他社交平台所不具備的。目前移動端廣告是美國與中國都共同面臨的行業挑戰,許良傑也對此表示了樂觀。他認為,微網誌擁有近6億的海量注冊使用者,而門戶更有十多年的營運資料沉澱,通過大資料分析進行使用者興趣與資源整合,新浪微網誌在移動廣告端占據着一定的優勢地位。

他舉例說,目前有76%的微網誌使用者是通過手機登陸,這帶來了很多基于位置的服務(lbs)資料。一個使用者如果經常去某個咖啡廳買某種咖啡,那麼經過對使用者在微網誌足迹的分析,當那個咖啡廳特定咖啡促銷的時候,微網誌就可以将優惠劵推送給使用者。他強調,隻有精準的、基于使用者興趣的資訊推送才是有價值的,也不會被使用者認為是幹擾;而且使用者會有選擇權,隻會在确認了之後才會推送資訊。

談到怎樣平衡資訊推送與使用者體驗的問題,許良傑認為,大資料服務還在逐漸測試,不會一步到位。他透露,得益于大資料分析的成果,微網誌過去幾個月一直通過ab兩個版本,對特定人群、地區以及使用習慣的限定使用者進行精準的謹慎測試,根據使用者的回報情況再決定是否繼續推進。

今年2月,前思科全球副總裁許良傑加盟新浪出任聯席總裁兼首席技術官。近來新浪微網誌明顯加快了産品釋出的步伐,現在每一個半月就有一個大版本釋出,最近兩個版本(3.6與4.0)首周下載下傳量就突破了2000萬。許良傑認為,新産品的探索不能怕犯錯誤,要鼓勵小步快跑,疊代更新,但也不能急于求成,可以進行精準定點測試。他還透露,微網誌馬上就會正式釋出長度為10秒的短視訊服務。

關于微網誌與阿裡的合作,許良傑也給出了積極的展望。他認為,作為中國最大的社交媒體平台與電商平台,新浪微網誌與阿裡巴巴的合作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微網誌與淘寶在賬戶互通、資料交換、線上支付、網絡營銷都存在明顯的協同效應。雙方具有極高的使用者重合度,賬戶打通後可以更加完整的了解一個使用者的社交、興趣、購物等資訊,通過大資料分析讓廣告變得更加精準和符合需求。

上個月初,微網誌淘寶版正式向五鑽以上淘寶商家開放。許良傑透露,測試結果令人驚喜,部分測試商家在用微網誌淘寶前後流量(card的互動量)相差了六倍,賣家所獲得的微網誌導流量增長了五倍。

近期微網誌與空調廠商海信推出了智能空調産品;使用者可以通過微網誌私信遠端操控空調,并在微網誌上實時獲知空調運作狀況與家中環境狀況。在被問及微網誌的物聯網發展前景時,許良傑表示,空調隻是微網誌早期的物聯網模式嘗試,還有路況攝像頭、汽車等更多的探索産品,但具體的載體并不是關鍵,關鍵是如何通過大資料把微網誌提升為一個開放的、綜合的服務平台,将人與物與興趣有效關聯起來。在大資料的基礎上,未來新浪微網誌還會在金融、醫療、教育、支付等更多領域有更多新服務拓展空間。

<b></b>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3-10-11</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