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哈佛商業評論:大資料的創業方向、商業模式與投資機會

哈佛商業評論:大資料的創業方向、商業模式與投資機會

       雲計算和大資料将注定帶來一次革命,無論是對社會、公司和個人來說,都是一次世界觀的改變。技術和需求的雙重推動,會讓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公司企業和個人意識到資料是巨大的經濟資産,像貨币或黃金一樣,它将帶來全新的創業方向、商業模式和投資機會。

      從2011年年底開始,大資料成了行業内的時髦的名詞。那麼什麼是大資料?

      這個世界的資料由兩類組成:交易型的資料,是線性的,在牛頓力學的範疇之内,由理性思考的右腦産生并進行邏輯運算,比如銀行的金融交易活動、營運商的計費資訊。大資料,則是離散的,屬于量子力學的範疇,由感性思維的左腦生成情感類的資訊,比如facebook這些門戶網站、搜尋網站和社交網站的使用者生成資訊。

      現有大資料公司的模式,不外乎這三種

      首先,像亞馬遜、谷歌和facebook 這類公司,因其擁有大量的使用者資訊,通過對使用者資訊的大資料分析解決自己公司的精準營銷和個性化廣告推介等問題。這類公司将改變營銷學的根基,精準營銷和個性化營銷将有針對性地找到使用者,多重管道的營銷手段将逐漸消失。

      其次,像ibm和惠普這類公司,是通過整合大資料的資訊和應用,給其他公司提供“硬體+軟體+資料”的整體解決方案。這類公司将改變公司的管理理念和政策制定方式,沒有資料分析支撐的決定将越來越不具有可靠性。

      最後,新興的創業公司則通過出售資料和服務更有針對性地提供單個解決方案。這些公司更接近與把大資料商業化、商品化的模式。這類公司将大資料商品化,這将帶來繼門戶網站、搜尋引擎、社交媒體之後的新一波創業浪潮和産業革命,并會對傳統的咨詢公司産生強烈的沖擊。

      我認為還會有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就像網際網路創造了搜尋、電子商務、競價排名一系列商業模式一樣,大資料會孕育更多新的公司類型,這也是大資料最有投資潛力的原因。 

      障礙:資料的“流動性”和“可擷取性”

      大資料帶來的挑戰是跨行業、跨領域的。而與此同時,大資料發展的最大障礙在于資料的“流動性”和“可擷取性”。2009年,美國政府建立了 data.gov網站,為大資料敞開了大門,公衆能夠通過這個網站獲得各種政府資料。現在,在印度也有“資料公開”運動。中國要趕上這樣一場資料的變革,首先從政府開始公開資料,其次是企業,最後在個人。

      雲計算和大資料将注定帶來一次革命,無論是對社會、公司和個人來說,都是一次世界觀的改變。網際網路不再是一個展示公司的工具或平台,而是屬于未來的生産方式,是關乎競争和生存的關鍵。就像工業經濟時代,人們無法拒絕用電;個人計算機時代,公司無法拒絕用電腦辦公;大資料将帶來的是競争形态的改變,當你的客戶都在網際網路上,你的市場就在網際網路上,如果缺乏對客戶資料的判斷對市場的了解,缺少的就是核心競争力——企業的iq。政府和個人也一樣,需要擁抱大資料時代的來臨。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3-09-11</b>

<b></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