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巴巴王堅:我們的客戶才是最會用資料的人

阿裡巴巴王堅:我們的客戶才是最會用資料的人

王堅,阿裡巴巴最富争議性的人物之一,愛者極愛,恨者極恨。

5月12日,我和mtc的朋友,在杭州發起并主持了一場關于雲計算的沙龍,蝦米的思踐聊了雲音樂,快的打車陳偉星聊了雲時代的産品設計,短趣網王強宇聊了雲時代的創業,當然少不了王堅聊一聊他對雲計算的看法。

當天,青龍老賊發了一段王堅的部分觀點,遭遇了他開通微信公衆号以來最強烈的退粉,也激起了圈内人的各種讨論,這就是王堅的“影響力”。

我把王堅的分享做了個第一人稱詳細版的梳理,裡面涉及了阿裡雲的定位、對大資料的反思、對app創新的不看好,資訊量很大,你可以感受一下。

一 無人機是大資料的典型

我熱愛和平,但一講到雲計算和大資料,我想到的兩個例子,都跟戰争有關。

一個例子是,《世界是平的》作者去前線,看了現場的指揮官,發現西點軍校應該重新辦了。因為一個連排級的軍官,隻要一個電話,航母上的飛機就過來了。這放在以前的戰争裡是不會發生的,一個連排級軍官能夠動用的戰争資源非常有限。今天,其實一個連排級的軍官需要的訓練和過去的軍長師長是一樣的。

經常有人問,如果有一定的基礎設施,我能不能改變世界。在以前,隻有國家主席可以做,今天一個人可以做的比主席還能多。因為有了雲計算。

另外一個例子是,有人和我吹牛,說世界上大資料用得最好的就是無人機。前幾天美國還在開會讨論為什麼要租用中國的衛星,就是因為它自己的資料不夠。無人機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創新,以前仗不是這麼打的,今天有了大資料後就變了。

是以,雲計算可以讓你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做以前不能做的規模。

二 我們的客戶才是最會用資料的人

阿裡雲最早成立的時候,我們說自己是資料分享第一平台,對于這個定位,我自己覺得還蠻超前的。

阿裡巴巴最早在讨論的時候,我們說為什麼提資料,不提資訊,這是一個很關鍵的事情。ibm會說資料沒有用,知識才有用,是以這個定位很關鍵。

隻要一談到資料,我們其實就把自己定位在平台上了。我們想象我們的客戶是把資料用到最好的人,而不是我們自己。

今天,最成功的資料公司就是谷歌。谷歌拿了全世界每個人都有的資料,就是web,它就靠自己的處理能力,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生意。谷歌初期的時候,它有的資料别人也有,隻是别人沒有他的處理能力和思想。

資料就是資料,隻是要有人把他做成生意。

是以我們定位自己的時候,資料就是資料,這個是最基本的東西,有人比你更聰明,會把這個事情做成重要的生意。

今天的資料遠遠超過以前web的資料,是以可以想象的生意也會多很多很多,是以肯定可以比以前做得更大。

以前也沒人知道資料在哪裡,直到谷歌把他變成一個搜尋,有辦法把廣告引導搜尋裡面。今天看來這個很簡單,放當初很難,因為要把大家都有的東西,做成一個掙錢的東西,當時沒幾個人想清楚的,否則微軟、雅虎也都不會把雅虎外包給别人。

三 “大資料”叫錯了

之前田溯甯在北京組織了一個活動,請了《大資料》的作者,大家開了一個很小的研讨會。

我分享時說,其實大資料是叫錯掉的,“大資料”沒有反映這個問題最本質的東西。

其實大資料很早以前就有,隻是光隻有資料大是沒有用處的。世界上最大的資料估計和網際網路一點關系都沒有,歐洲對撞實驗室做一次碰撞的資料,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完,最大的資料估計在那裡。

今天的資料不是大,真正有意思的是資料變得線上了,這個恰恰是網際網路的特點。所有東西線上這個事情,遠遠比“大”更反映本質。

像快的打車要用一個交通的資料,如果這些東西不線上,是沒有用的。

為什麼今天的淘寶資料值錢,因為他線上了。寫在錄音帶、寫在紙上的資料,根本沒有用。

反過來講,線上讓資料搜集變得非常容易。過去美國誰要做總統,需要做蓋勒普調查,去街上攔2000個人,在紙上打個勾,預測就很準了。現在不用做這個事情,隻要在twitter上分析每個人發的東西,就可以知道總統會是誰了。

而且蓋勒普調查做完之後很難快速影響社會,現在資料可以反過來快速影響社會。就像打車軟體,如果要影響計程車司機,可能比計程車公司更大,原因就是資料線上了。

有時候,一些石油、地質之類的公司來跟我講大資料,我就想不通這算不算大資料。他們的資料多是肯定的,但是他們的資料不線上,沒有意義。

四 資料比功能更重要

産品我是不太懂的,阿裡雲的産品做得那麼不好,都是我的責任,這個得求大家原諒。

但吃了很多苦頭後,對于産品心得還是有的。

目前我沒有看到一個産品和資料結合得很好。非網際網路時期的産品,功能一定是它的價值,今天網際網路的産品,資料一定是它的價值。

做航旅資訊的産品,出了很多款。最近我看到出了一個“航旅縱橫”,我用的比較多,我也不知道産品好不好,反正資料很好,他可以告訴你前一個航班發生了什麼事情。

過去的軟體,很多功能超出資料的重要性,但我相信,接下來,資料比功能會更重要。網際網路人應該會能了解這個說法。

我和馬雲開玩笑說,阿裡巴巴對資料的了解深度,不會超過蘇甯對電子商務的了解。我的意思其實是,機會在哪裡,大家都沒搞清楚。

前幾天我在北京碰到葉凱(京玩蟹科技有限公司ceo),他說遊戲做來做去,發現資料是最重要的東西,在幾個機房裡資料拷來拷去很痛苦。

我猜測,他了解遊戲的話,完全靠直覺已經不夠了,資料可以幫他做這個事情。就好像一個人做在室内用資料來開飛機,光是訓練飛行員的成本都不知道降低多少,這和用資料去改進遊戲是異曲同工的。

五 雲計算是個信任生意

我看雲計算的時候,突然發現,雲計算是個信任生意。包括蝦米,短趣,能搬到阿裡雲,都是一個信任。

中國是全世界最早用紙币的國家。一張紙上蓋個章,就讓人相信是财富,這需要極大勇氣的。今天,我們反而大大落後了,我們不相信信用卡,把信用卡當借記卡在用了,這是很要命的地方。

有人說他要做三年賺200億美金(的網際網路項目),他還要依靠别人(的雲計算服務),他要相信這一點,是很了不起的。

我覺得,沒有這個勇氣,是不可能創新的。中國今天是有這樣的機會。

我這裡有個很自豪的案例。今天全國中國的藥品,都有一個條形碼,它需要去追蹤每個藥到了哪個批發商,到了哪個零售商,到了哪個醫院,到了哪個患者,這個東西是個很重要的東西。現在這個東西就在阿裡雲上面,350萬億盒的資料都在上面。将來你跑到醫院,自然能知道哪個是真藥假藥,也就是說,原來亂七八糟的事情就沒了。這個是很大的創新。以前這些資料不線上的時候,你根本不敢去想,現在,你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了。

另外一個案例,保險是一個很傳統的行業。開一個保險公司,必須要開辦事處。每人敢說,現在辦一個保險,可以不簽一個書面的東西。但是,可能今年下半年,中國會出一家保險公司,這是全世界第一家沒有辦事處的保險公司。不需要在紙上簽任何東西,線上就能做完所有事情。

按我的了解,雲計算能做好的話,創新機會非常大。

六 做app,是在别人花園弄點盆栽

我覺得,移動網際網路的創新,可以超越app創新的範疇。

今天app上的創新,有點像在人家花園裡種點小花。因為蘋果和安卓已經圈了一個花園,你種點花種點草是沒有問題的,就像是去花鳥市場買點盆栽,反正是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好。

但是你要做點有生命力的東西,還是有挑戰的。你要跑到大森林裡,才能做有生命力的東西。否則叫你下架就下架,你會覺得還是有問題的。

當然,那個花園是一個很好的環境,也有人來看。但是在中國做生态的話,我們還是可以做有革命性的東西。

具體是什麼,我們也真不知道。

七 有了施樂,才有蘋果

我們做雲計算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就是我們真不懂。

這是一個無中生有的行業,我們過去隻是在書上讀到過的。是靠大家的互相配合、互動才能做起來。

我覺得應該辦一個網際網路博物館。今天大家都看到了結果,沒看到過程,這樣的國家是很難創新。

大家可能不知道,大概百分之一百的滑鼠都在中國生産,大部分也在中國消費,很多技術也在中國。很少有人去問,為什麼有個東西要叫滑鼠,第一個滑鼠出來的時候是很醜陋的木頭做的。

今天大家看到有個很漂亮的手機,叫做iphone,有個很好的作業系統,有個很好的appstore,大家可能沒想過,這東西怎麼來的。我早上在看一個關于美國八十年代經濟的片子,其中采訪了喬布斯,他說,如果不被蘋果趕走,可能不會發生後面的事情。如果當時喬布斯沒被趕走,沒有一賭氣去做next,沒有被買回來作為ios的基礎的話,是不會有今天的蘋果的。

是以,這裡面的機緣巧合是很難計劃的。

我要抱歉的是,阿裡雲是肯定要做好的,這個吃苦過程肯定逃不掉。

有一個八卦,蘋果先做麥金塔,微軟随後出了視窗,蘋果就告微軟抄襲。蓋茨就和喬布斯說,我們就别互相搞了,其實我們都偷了施樂的東西。施樂沒做大,但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中國的環境裡沒有施樂這樣的公司,自然而然就不要想出蘋果這樣的公司。

我想說,就算各位創業者和施樂一樣做點死不死活不活的東西,也很有意義。

八 不是搜集什麼資料,而是做什麼服務

今天的手機的傳感器,和巡航飛彈的傳感器差不多。它能搜集到的東西很多,但是沒有産生多大價值。

我覺得,資料搜集這件事,已經沒有多大創新了,隻要你想得到,我們一定能做得到。我覺得真正的創新,是你在這上面能夠做什麼,這還沒有人弄懂。

這是一個雞和蛋的問題,如果沒有人能夠用得好,那後面的東西不會發生。

最早的時候,有人會說,基于位置的服務什麼的。但是到了今天,依然沒有人知道了位置後,把服務做好。我覺得,這是最大的挑戰。

九 雲計算這名字有歧義

雲計算是工業時代的電,大資料就是福特生産線,雲存儲就是鋼鐵工業。

也就是說,沒有鋼鐵,就沒有電,就不會有大規模工業化生産。沒有雲計算,大資料不會出來,如果美雲計算沒有解決雲存儲的問題,也不會出來。

我覺得雲計算這名字的歧義在于,我們說這個的時候,其實包括了雲計算、大資料、雲存儲等等所有的東西。

大資料,是我今天能想到的,那條能起來的福特生産線。到了最後,大家應該會忘記了雲計算,隻記得福特了。是以我說,看得見的前端,看不見的背景。

我不相信有人說,我做大資料,但是沒有雲的,那就是小作坊。

十 千萬不要想着拿資料去改進業務

今天的銀行,都不會是靠大資料起來的公司。銀行靠什麼處理資料,靠ibm。你可以算出來他做資料的成本,他處理資料産生的價值,可能都無法抹平處理資料的成本。

資料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靠小的成本,去産生有價值的東西。

并不是說,有資料的地方,就會有大資料業務的存在。

阿裡巴巴在資料上做的最好的是金融,但金融不等于銀行。阿裡金融做小貸的事情,恰恰是銀行做不了的。銀行沒有這個資料,銀行做信用評級的成本極高,銀行不做小的貸款。

阿裡金融每天貸10塊錢,100塊錢的人多得很。有個貸1塊錢的客戶,寫了個感謝信,說這輩子從來沒有人借給他一塊錢,突然有人借他1塊錢,他就覺得人生從此被尊敬了。

你千萬不要想着拿資料去改進一個業務,這不是大資料。你一定是去做了一件以前做不了的事情。

亞馬遜是全球做推薦最好的業務,這可以算是大資料的早期,但現在它每天想着怎麼把推薦做得更好,我覺得這件事情一定沒有希望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3-09-05</b>

<b></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