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隗知
樣子象羊,但是有一支很長的獨角,具有能分辯善惡的能力,會用角觸傷有罪的人。傳說中國古代法庭曾用隗知來斷案,傳到日本以後成為狛犬的一種,東京日本橋的守護石像即是。
3. 鯥
又東三百裡,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有一種魚,形狀像牛,栖息在山坡上,長着蛇一樣的尾巴并且有翅膀,而翅膀長在脅骨上,鳴叫的聲音像犁牛,名稱是鯥,冬天蟄伏而夏天複蘇,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癰腫疾病。出自《山海經》
4. 蠪侄
亦作“蠪蛭”。亦作“蠪蚳”。神話中的獸名。《山海經·東山經》“又南五百裡,曰凫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嬰兒,是食人。”郭璞注“龍蛭二音。”袁珂校注“經文蠪侄注文龍蛭,王念孫郝懿行并校作蠪蛭龍侄。”
《山海經·中山經》“又西二百裡,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蚳,食之不眯。”郝懿行箋疏“蚳,疑當為蛭。”
5. 欽原
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種巨蜂)。蜇獸獸死,蜇樹樹枯。《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有鳥焉,其狀如蜂,大如鴛鴦,名曰欽原,蟄鳥獸則死,蟄木則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