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是一進制羧酸,是構成單純脂、複合脂和結合脂的主要成分。上述脂類水解時都可以得到脂肪酸,是以它在分類上屬于衍生脂。同樣,甘油、乙酰輔酶a等都屬于衍生脂。
動植物中的脂肪酸比較簡單,都是直鍊的,可含有多個雙鍵,而細菌的脂肪酸最多隻有一個雙鍵。細菌的脂肪酸碳鍊結構比較複雜,可含有支鍊或脂環,如結核酸就是飽和支鍊脂肪酸。植物中可能含有三鍵、環氧基及環丙烯基等。
人體及高等動物體内的脂肪酸都是直鍊偶數碳一進制酸,最多見的是c16、c18、c22等長鍊脂肪酸。人體的不飽和脂肪酸都是順式雙鍵,有多個雙鍵的脂肪酸稱為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或多不飽和脂肪酸。相鄰雙鍵之間都插入亞甲基,不構成共轭體系。
某些植物來源的脂肪酸中含有較多的共轭雙鍵,在空氣中放置,表面能生成一層幹燥而有韌性的薄膜,這種現象叫做幹化。來自油桐種子中的桐油酸幹化性能良好,是以桐油可耐冷、熱和潮濕,古代用來制作油紙傘,現代用與船舶、電器等防水。

桐油酸
脂肪酸有俗名、系統名和縮寫。俗名主要反映其來源和特點,系統名反映其碳原子數目、雙鍵數和位置。如:硬脂酸的系統名是十八烷酸,用18:0表示,其中“18”表示碳鍊長度,“0”表示無雙鍵;油酸是十八碳烯酸,用18:1表示,“1”表示有一個雙鍵。反油酸用18:1Δ9,trans表示。
雙鍵位置的表示方法有兩種,即Δ編号系統和ω(或n)編号系統。前者按碳原子的系統序數(從羧基端數起),用雙鍵羧基側碳原子的序數給雙鍵定位。後者采用碳原子的倒數序數(從甲基端數起),用雙鍵甲基側碳原子的(倒數)序數給雙鍵定位。
兩種雙鍵定位方法
倒數序數的優點是可将脂肪酸分為代謝相關的4組,即ω3、ω6、ω7、ω9。在哺乳動物體内,脂肪酸隻能由該組母體衍生而來,各組母體分别是軟油酸(16:1,ω7)、油酸(18:1,ω9)、亞油酸(18:2,ω6)和α亞麻酸(18:3,ω3)。
哺乳動物可以合成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不能合成多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亞麻酸等。維持哺乳動物正常生長所必需,而體内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稱為必需脂肪酸。嚴格來說,真正必需的脂肪酸就是亞油酸和亞麻酸這兩種母體,其它都可以在此基礎上合成。
脂肪酸根據碳鍊長度可以分為四組:
短鍊脂肪酸(scfa):碳原子數1-5;
中鍊脂肪酸(mcfa):碳原子數6-12;
長鍊脂肪酸(lcfa):碳原子數13-21;
極長鍊脂肪酸(vlcfa):碳原子數21以上。
短鍊脂肪酸可以通過單羧酸轉運蛋白穿過血腦屏障。膳食纖維在結腸發酵會産生短鍊脂肪酸,主要是乙酸、丙酸和丁酸。其中丁酸最為重要,因為它是結腸上皮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
丁酸
中鍊脂肪酸甘油三酯(mct)可以從胃腸道擴散到門靜脈系統,進而被身體快速吸收,是以可用于治療各種吸收不良疾病。mct容易代謝,誘導生酮,可作為生酮飲食,用于癫痫治療。不過要防止代謝性酸中毒。
長鍊脂肪酸甘油三酯需要消化成脂肪酸才能被吸收,然後重新酯化,形成乳糜微粒,通過淋巴系統進入血液中。
極長鍊脂肪酸存在于大腦、視網膜等處,用于合成神經酰胺,構成各種膜結構。其生物合成在内質網進行,而代謝在過氧化物酶體,因其無法進入粒體。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