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中醫在非洲:緩解病痛 締結友誼

山西中醫在非洲:緩解病痛 締結友誼

圖為朱永旺臨床診治工作照。 練濤 攝

中新網太原2月23日電 題目:山西中醫在非洲:緩解病痛 締結友誼

作者 範麗芳 溫永剛

1975年始,山西向非洲派出首批援外醫療隊,從國醫大師呂景山一根小小的銀針震動喀麥隆,到文洪、劉永林、張默江等中醫醫生在受援國被熱捧,45年來一輩輩中醫人通過援外實踐書寫曆史。作為有着十餘年援非經曆的山西醫療隊員,孫翠萍見證了中醫在非洲的“成長”。

山西中醫在非洲:緩解病痛 締結友誼

潘衛峰向多哥卡拉醫生講解火針技術。受訪者供圖

十餘年援非見證“中醫成長”

2005年至今,孫翠萍曾先後去往多哥、吉布地、喀麥隆三個國家,“從正常坐診、義診,到當地患者對中醫的認可,我就想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1年,第二次到多哥卡拉時,孫翠萍制作了講解針灸治療的ppt課件,率先在受援醫院為助手授課,邊講授邊實操,這一創舉得到院長和同僚好評。

2019年底,孫翠萍到喀麥隆雅溫得婦兒醫院工作,她了解到小兒推拿在當地尚屬空白,便于2020年舉辦了“小兒推拿專項普及推廣”主題活動,這是山西援非史上首次在受援醫院開展以中醫針灸推拿為主題的專項活動。此次活動引發當地院方醫護人員和群眾的濃厚興趣,院方表示,希望能把這項技術納入臨床實踐中,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

中醫針灸簡便廉驗獲認可

由于氣候、環境等諸多原因,頸肩腰腿關節疼痛、偏癱、面癱等成為非洲的常見病,車禍外傷、腦血管意外等導緻的神經損傷及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也不在少數。但醫療基礎設施落後、輔助檢查手段缺乏,成為當地群眾求醫問藥的“攔路虎”。而作為治療腰腿痛、膝關節疼痛的重要療法,中醫針灸以其簡、便、廉、驗的特點逐漸在非洲“落地生根”。

吉布地四季如夏,最高氣溫可達50攝氏度。人們經常開空調,甚至在室外席地而睡,易着涼受寒,輕則身體不适、全身肌肉疼痛,重則面癱。山西援吉布地醫生趙利軍說,經過針灸、火罐治療,患者疼痛能明顯減輕,既節省藥費又減少藥品對胃腸的刺激。

援多哥卡拉隊員趙萍曾對來診患者進行中醫針灸調研,1600多份有效調查問卷顯示,中醫針灸對腰肌勞損、周圍性面癱等的治療有效率達到80%以上;接受針灸治療的患者中年齡最小的10歲,平均年齡為45歲,“在這裡拓展中醫針灸是行之有效的”。

山西中醫在非洲:緩解病痛 締結友誼

“郝世飛先生,非常感謝您來這裡工作,你運用針刺技術治好了疾病,感謝。”郝世飛供圖

獨特療效引發“針灸熱”

山西援多哥卡拉隊員潘衛峰為治療一位左膝關節腫脹疼痛的患者,在當地第一次使用火針技術,“他們的大夫感到很神奇,跟我學習的joseph醫生(曾在山西省針灸醫院學習3個月)學會了火針技術後,在他妻子身上試驗,向我回報火針有非常好的療效。我詳細告訴他火針的适應症、禁忌症、操作注意事項,長期為患者服務。”

山西援多哥洛美醫療隊針灸科的郭張海、闫曉瑞,首次将小針刀等技術引入,讓當地群眾感受到中醫針灸的獨特魅力;在喀麥隆的“中國文化周”,甄曉然為各國參會人員示範針刺火罐技術,也引發了針灸熱潮。

“針灸熱”在非洲的不斷升溫,激發了當地學生和醫務人員學習中醫的熱情。山西援喀隊員朱永旺所在的醫院是雅溫得第二大學定點臨床實習醫院。2019年4月,7名非洲大學生被安排到該院跟診學習。“閑暇之餘,我也會與他們交流中醫養生功法,如八段錦、24式太極拳。我也會對學生嚴格考核,不僅要求記住本周所學的常用穴位和經絡,還要能在患者體表标記出正确位置。”朱永旺認為,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非洲學生更好地學習中醫知識、了解中國文化。

正如患者向援吉布地隊員郝世飛所回報,“随着病情改善,大家越來越相信和喜歡針灸”。(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