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算是踏入了過去不斷被提起的2020年,我們賦予了年代和時間一些象征,這是一個充滿未來感的年份,這組平齊循環的四位數字總會給我們以美好的遐想,或是秩序,或是科技。
但是在遙遠的千年前,那個神秘的遠古種族對世界的末日預言,給往後的世世代代埋下了末日危機的謎題,以及一個憂心忡忡的年份——2012。

根據瑪雅人預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瑪雅人的月曆也到那天為止,再沒有下一頁。
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這次我們要聊的就是電影《2012》。
《2012》是由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約翰·庫薩克、桑迪·牛頓、阿曼達·皮特等出演的大型災難電影。
這部電影于2009年11月13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的是在2012年12月,太陽活動異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統面臨崩潰,瑪雅人的預言即将實作,人類将遭遇滅頂之災,各國政府聯手開始秘密制造方舟。當各種自然災害爆發,主人公和衆多家庭一樣踏上了求生之路的故事。
在此特别說明一下,這部電影的導演羅蘭·艾默裡奇是世界上頂級的災難片大師,《獨立日》、《後天》等經典災難大片均是出自他手。
不過,這位導演拍攝完影片之後曾在《今日美國》的采訪裡表示,《2012》是他的最後一部災難電影。
這部電影共用1400個cg特效鏡頭,耗資近兩億美元,如此多的cg鏡頭,為3d版做了充分的準備,力求最震撼、最真實、最符合實體空間關系的效果。
除cg特效鏡頭外,原拍攝保留了大量的3d拍攝素材,也都投入到3d制作中。
是以,這部電影的特效和場景塑造也是絕對可以放心的。
但也因為大量的cg鏡頭和3d特效,這部電影的成本高達2億美元,是羅蘭·艾默裡奇執導電影裡成本最高的一部。而最終在全球的票房表現也不賴。
影片于2009年11月13日在全球同步上映,最後拿下7.8億美金的成績,是當年全球票房第五的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頻繁出現的中國元素吸引了大批國内觀衆,這部電影在内地上映後席卷院線,一度占據了市場60%以上的排映空間,單日票房占比最高超過90%,最終以4.6億,打敗《變形金剛2》成為内地2009年的票房冠軍!
回到這部電影本身,它并沒有用特别豐富的想象力來塑造世界末日,而是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撕裂來吞噬人類社會的事物。
并且,它通過災難強加給人類的身心摧毀來推動人性的善惡轉變。
是以,我們想從災難和人性這兩個方面來解讀這部電影。
一是災難:基于現實,更具震撼。
這部電影裡的“破壞”特效是基于現實的,一半真實,一半誇張。
并且災難帶有三個特點:由小及大、速度快、有序。
前兩個特點是災難常見的拍攝手法,但第三個就較為少見了。
或許各種災難的發生是可以并行不悖的,甚至會更有鋪天蓋地的毀滅感。
但這部電影則不同,它或許是為了給人性的閃光争取那麼一點點時間,或許是想給觀衆間隙式的視覺驚喜,它選擇按順序來發生災難。
通過地殼相撞,導緻地面崩塌;接着引發活火山噴發,讓所謂“天災”空降;最後海平面上升,地殼的接連運動再次推動大型海嘯爆發。
影片由此實作了陸地、天空、海洋的環星球式毀滅性災難。
在陸地災難方面,這部電影呈現給觀衆的更多是刺激。
這種“過山車式”的震撼,不得不說導演不愧為災難片大師。那些畫面至今還留存在董哥的腦海裡。
譬如,災難開始時,突如其來的大地崩裂。
地皮在一瞬間的兇神化,像一台巨大的絞肉機把地面上的任何事物碾碎、卷入。
而後又像海浪一層層襲來,迅速将萬物吞沒。
高樓不攻自破,地基難敵自然蠻力,不斷淪陷、坍塌。
還有就是傑克遜一家開着轎車逃生的那幾分鐘,連環壓迫的災難,步步緊逼,電影節奏穩定攀升,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死裡逃生的經典片段。
在天空災難方面,自然是從源頭——火山說起。
在此處,印象比較深的是:火山噴發時還不忘告知世界的那個人。
他看似在歡慶着末日的來臨,其實是表達着對政府隐瞞真相的不滿。
而另一邊,火山徹底爆發後,傑克遜一家又開始了“天空版”的死裡逃生。
四處隕落的巨大火星,飛機途經的坍塌,火山的肆虐與城市的破敗,整片天空被染成了末日專屬色調,大地的萬物此刻被末日天空支配。
而在海洋方面的災難,隻能用宏大來形容了。
先是大型輪船被直接掀翻,沉入海底。再一浪接着一浪侵蝕水陸邊緣。
海嘯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爆發,整個地球的海域幾乎同時掀起波動,來勢洶洶,并一舉淹沒陸地。
海水瘋狂入侵,人類的恐懼填滿内心。
當海平面到了珠穆朗瑪峰的山腰,這種毀滅性的淹沒程度不言而喻。
毫無疑問,海洋是場面最大的,甚至把山川也納入自己的領土。
它的淹沒鏡頭仿佛在宣示:人類文明就此終結,地球終歸海洋。
二是人性:公私并存,善惡交織。
對于人性而言,災難面前,隻有兩種選擇:自私、無私。
第一,人性的自私無所遁形。
譬如,政府以維護延續人類文明為由,兜售船票,而政府的精英階層免門票進船。
同時保密造船工作,暗殺洩密人員,給人民以假象。
還有一個更諷刺的:英國女王帶着自己兩條狗上船了。
即将死掉的那些人連貴族的狗都不如。
第二,無私的人終究會得到普世的尊重。
印象最深的是富豪尤裡的年輕女朋友塔瑪拉。水淹方舟時,她在艙門關閉前的舉動實在是動人。
第一個沖出去的不是她自己,而是被她擡出去的小女孩,第二個是被她擡出去的寵物狗,結果她隻身一人溺死在不斷漲水的封鎖通道裡。
第三,在生死面前,一切都會很渺小,自私和無私的轉換,難以預測,每個人的選擇無外乎都是為了生命。
這次說的是那個富豪尤裡,他一直是自私自利的,他出十億買票,隻給他和自己的兩個兒子買票,卻苛刻對待自己多年的女朋友。
但在生死存亡關頭把自己的孩子推上船,自己卻跌下去。
作為大衆,他是自私的,作為父母,面對至親,他是無私的。
這部電影很長,它通過足夠的時間展示不同的人物群像,也展現了人與人之間對于生存與公平的争辯。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普世的:患難見真情。
此話真的不假,并且是符合人性的普遍邏輯的,但這種生死都難以預判的情況下,如何自保、如何延續生命成了最具争辯的議題。
盡管董哥上述列出了許多這部電影較為不錯的角度和主題,但其實它的評價在整體上其實是好壞參半的,尤其在專業影評人的評價中。
在爛番茄網站的專業影評中,給它差評的基本上是覺得這電影的時長太長,以及它呈現未來的荒謬形式。
“這是一部過于冗長的災難電影,它想要有趣和刺激,但實際上相當乏味和令人疲憊。”
而好評主要集中于特效的呈現。
“《2012》是一部罕見的爛片,但我還是不得不推薦你去看。”——《電影網》
“盡管這部電影兩個半小時的片長比預期長了一個小時,但這依然是一部很酷的災難片。”——《看電影》
《2012》見諸于史詩電影配樂,它帶我們鳥瞰了世界山脈海峽。
它既沒有像《獨立日》那般與星際外敵對抗,對付自然,人類沒有還手之力。
它又沒有科幻傳奇元素,沒有英雄救世,也沒有扭轉關鍵的奇迹,隻能無奈地接受家園被破壞。
但無論是大膽想象的2009年,還是代言末日的2012年,或者是現在拉開序幕的2020年,
世界末日永遠難以預判,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當下和不斷進步,用有限的現在去創造無限的未來。
總而言之,對于放假來說,看這樣一部波瀾壯闊的特效大片絕對是一次過瘾的體驗,想回顧的小夥伴可以重新撩起來了。
青石編輯部|董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