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不是藥神》的評價中,很多人都提到了一個關鍵詞:
中國版《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因為兩部電影都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都非常貼近現實,而且都試圖揭露醫藥行業的内幕等社會問題。
那麼,婊姐今天就先向你們推薦這部經典之作。
因為,這部電影,也同樣值得你看一遍。
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dallas buyers club

豆瓣評分8.7分,好于95%的劇情片和傳記片。top250的榜單中,排名第181位。
電影于2013年北美上映,随後橫掃了當年的頒獎季,先後斬獲了大大小小40多個獎項。
第86屆奧斯卡電影頒獎禮上,六項提名;最終包攬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最佳化妝與發型三項大獎。
然而這樣一部震撼了好萊塢的傑作,卻隻用了25天就拍攝完成。
而且由于預算緊缺,拍攝期間采用手持式數位錄影機和現場光線拍攝,在觀影過程中,有一種類似紀錄片的觀感。
即使制作經費捉襟見肘,但通過精彩的劇本和幾位主演靈魂附體式的表演,将一段美國80年代的「艾滋病人抗争史」,近乎無瑕地展現到了我們的眼前。
1986年,美國德州的南部城市達拉斯。
這裡是一座牛仔之城,生活在這裡的老牛仔們,生活有三大愛好:
喝酒,美女,賭鬥牛比賽。
男主角羅恩·伍德魯夫就是這其中的代表,他是一名普通的電工,生活邋遢,放蕩堕落。
可以說羅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混蛋。他和身邊的狐朋狗友一樣,羅恩除了賺錢和吸粉以外,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女人。
在那個相對守舊的年代裡,同志被認為是一種變态。
羅恩和他的朋友們就是一群固執的「恐同者」,當有人提到某位出櫃的男星,患上艾滋病的新聞的時候,羅恩更是滿眼鄙夷。
可命運有時候就是很喜歡捉弄人。
一個對同志深惡痛絕的惡棍,卻突然患上了艾滋病。更慘的是,醫生告訴他,他隻剩下30天的生命了。
在電影中飾演男主角羅恩,是美國著名實力派演員馬修·麥康納飾演。
還記得他在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中,飾演的穿越蟲洞的宇航員父親嗎?
而在《達拉斯買家俱樂部》中,馬修·麥康納完全是用生命在表演!
為了飾演好身患絕症的瘾君子形象,他瘋狂地減掉近50斤體重,幾乎是瘦到面目全非。
最終他用「靈魂附體式的演技」,拿下了2014年的奧斯卡影帝和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那一年的奧斯卡頒獎台下,坐着切瓦特·埃加福特(《為奴十二年》),布魯斯·鄧恩(《内布拉斯加》),克裡斯蒂安·貝爾(《美國騙局》),還有小李子帶着他的《華爾街之狼》,但通通铩羽而歸。
在得知患上自己最鄙夷的絕症的時候,他這段表演簡直炸裂了。
他第一反應是有些茫然,自己不是同志,他不相信自己會得上這種病。
随後是情緒失控,他憤怒地質問着醫生的檢查結果,但其實眼神裡早已閃過一絲不經意的慌亂。
當一個人的生命隻剩下30天的時候,他終于感到害怕了!
一開始,羅恩先是自暴自棄,他開始瘋狂嗑藥,酗酒。然後胡天胡地地開始縱欲。可在縱欲過後,卻又感到一種巨大的絕望感壓迫着自己。
就連身邊的朋友,也開始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同僚和朋友們都認為他是個基佬。
因為亂搞才得了這種病,多麼諷刺的論調。
這讓羅恩開始逐漸認清現實,為了搞清楚自己的病因,他查了很多資料。
通過資料,他了解到當地醫院剛剛引進了一種新型藥品,名叫 azt,對治療艾滋病可能有一定幫助。
這種藥物是當時美國藥管局,唯一準許面市的抗艾藥物。但是由于還處在臨床試驗階段,是以藥品數量有限,試驗名額很少。
這讓羅恩看到了希望,他想要活下去,必須想辦法獲得藥品。
他先是通過一名醫院的臨時工購買這種藥品,可當他服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卻發現:
這種藥并不會讓艾滋病好轉,反而有很強的副作用,甚至會加速身體免疫力的下降。
為了能夠活下去,羅恩又開始研究各種抗艾的其他處方藥。
但卻被當地醫院的醫生告知,他所需要的藥物都沒有被藥物局審批,屬于禁藥。
羅恩不明白。
為什麼明明有治療效果更好的藥,卻被當做禁藥?
他又一次感到了絕望,坐在汽車裡的他,摸了一下口袋裡手槍,随後卻隻能無助得幹嚎。
他不甘心,于是又開始瘋狂地四處求醫。
最終一路南下來到了墨西哥,找到一位被美國吊銷執照的醫生。
在私立醫生的治療下,羅恩服用了一種未獲得藥監局許可的抗艾藥物,結果居然活過了3個月!
這讓羅恩看到了商機和希望,他決定從墨西哥帶藥回國,賣給與自己同病相憐的人們。
為了自己能活下去,也為了活下去所需的錢。
在這期間,羅恩認識了一名艾滋患者雷恩,他是一名感染艾滋病且毒瘾纏身的變性人。
在電影中颠覆出演雷恩的是曾經在《自殺小隊》中飾演小醜,好萊塢實力派男星傑瑞德·萊托。
在片中,他大膽挑戰了一位打扮妖豔的變性異裝癖艾滋病患者,同樣演技炸裂,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大獎。
起初,羅恩對雷恩的同志身份也很介意,但因為想要擴大市場才選擇拉攏雷恩,畢竟同志群體是艾滋高發人群。
于是兩人合夥開了一家經營非法走私藥品的代購俱樂部——
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加入俱樂部隻要400美元,就可以享受當地醫院上萬元治療費用才能用的同等治療效果的抗艾藥物。
俱樂部人員一天天的增加,患者們的病情也都一天天有所緩解,越來越多人,慢慢活過了醫院宣告死亡的日期。
但随着俱樂部規模的擴大,羅恩的非法藥品生意,也觸犯了當地藥監部門與醫院的利益,開始被各種圍追堵截。
而随着與艾滋病患者群體的接觸和相處,羅恩的态度也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他開始真正得去了解“同志”群體,勸雷恩放棄吸毒,甚至當以前的朋友侮雷恩的同志身份時,主動為雷恩挺身而出。
至于那些罹患艾滋病的患者們,其實和自己沒什麼不一樣,他們也隻是一群過着普通生活的普通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
在抗争絕症的道路上,他們都是同樣無依無靠的弱勢群體,他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才能卑微得活着。
為了讓更多人的活下去,曾經的老混蛋羅恩,逐漸變成了一位為艾滋病人争取權益的的鬥士。
從他被确診隻剩30天生命之日直至去世,現實中的羅恩本人一共存活了7年時間。
在這2557天中,他一直堅持不懈地與病魔、與藥品監督管理局,制藥商進行異常艱苦的抗争……
電影的迷人之處在于——
它雖然聚焦的一幫特殊邊緣人群,但導演并沒有通過賣慘騙觀衆眼淚,也沒有以局外人的視角來同情憐憫他們。
反而講述的隻是他們在生死邊界,絕望掙紮中,奮力求生的故事。
導演塑造了一位不完美的非典型英雄形象,無論是羅恩的走私行為,還是因為好友死亡而大鬧醫院的行為,因為背後的人性光芒而變得熠熠生輝。
在電影的開頭和結尾,先後兩次出現了鬥牛的場景,一頭一尾互相照應,并暗示了主角對生活态度的轉變和對命運的抗争。
鬥牛,起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是一項人與牛鬥的運動,參與鬥牛的人稱為鬥牛士。在西班牙乃至整個西語世界裡,鬥牛士被視為英勇無畏的男子漢,備受國人的敬仰與崇拜。
鬥牛運動激烈殘酷,鬥牛士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膽識。硬漢海明威曾經說過:“鬥牛是唯一一種使藝術家處于死亡威脅之中的藝術。”
電影開始時,一名牛仔在牛背上與牛搏鬥的時候,羅恩正躲在賽場的陰暗角落與兩名女人做不可描述之事。
而在電影結尾,他瘦骨嶙峋的他終于騎上了牛背,在颠簸不堪的牛背上,緊緊握住了生命的缰繩。
這是最後的羅恩,一個為生命而抗争不屈的鬥士。
生而為人本身,走在生老病死的輪回中,注定是場悲劇。我們每個人即便能遠離羅恩與雷恩的痛苦,卻也終将是各自悲劇盛宴中的主角。
人類與疾病的抗争,會是一場永遠無法停止的戰役,而了解與尊重,更是每個人與自己愚昧的鬥争。
正如電影中所說的那樣:
有時候明知那種生活我可能沒有機會體驗,可還是想為之奮鬥。
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電影,那麼有時間一定要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