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你的朋友圈是否也被旅遊黨刷屏了呢?今天帶大家重溫九部不輸美景的電影布景。這些曾經存在于我們想象中或者夢中的景觀,在傑出的電影人的努力下,化為大銀幕上的真實,并持續震撼着我們!
來源丨要有電影(微信号:be_cinephile)
作者丨木魚
轉載本文已獲得要有電影授權
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 (1982)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這是一座2020年的城市,屬于人類和人工智能。我們對于未來都市最直接、粗暴的想象都被賦予給這座都市: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暗無天日的惡劣氣候、飛行運輸裝置以及不堪重負的人口。這座城市是紐約和東京的綜合體,而且又加入了金字塔這種充滿寓意的科幻元素。

布達佩斯大飯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2014)
導演:韋斯·安德森
網上關于這部電影的攝影、布景等分析文章相當詳盡,小編認為這原本就是一部真人化了的童話故事動畫電影。不論是華麗的飯店本身,還是監獄、雪山纜車,這些布景已經被導演轉化為電影角色,直接參與電影叙事。
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 das cabinet des dr. caligari (1920)
導演:羅伯特·威恩
這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恐怖片鼻祖。表現主義是繪畫名詞,指藝術家通過作品着重表達内心情感,而忽視對象形式外在的摹寫。在制作這部電影布景的時候,藝術家直接在油畫布上繪制場景——那些不成比例的抽象鋸齒狀建築物以及随之産生的怪異光影效果,表達出了人物内心深處的恐懼和扭曲。
童夢失魂夜 la citédes enfants perdus (1995)
導演:馬克·卡羅 / 讓-皮埃爾·熱内
導演希望在電影中重制夢境,然而卻是一系列噩夢。導演創造了一座霧氣籠罩的海濱城市:大型鋼鐵機械和紅色磚瓦樓房,讓人不禁聯想起十八、十九世紀工業化時代的英國首都。
妙想天開 brazil (1985)
導演:特瑞·吉列姆
巨蟒戲團出生的特瑞·吉列姆的電影世界首先肯定不是正常的,其次必定充滿奇思妙想,就如同電影中文名稱一樣。電影設定了一座類似于反烏托邦小說《1984》描繪的城市,鋼筋混凝土工廠和方方正正的建築壓抑着人性,而主角飛向天空後見到是天堂一般的景色。
雨果 hugo (2011)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這部電影除了對默片的緻敬以外,最大的視覺成就在于用電腦特技重制了上個世紀20年代的大都會巴黎:巴黎聖母院、巴黎圖書館、街道以及橋梁……最令人興奮的是主要場景都集中在巴黎火車北站,各種時代符号令觀衆重回黃金時代的巴黎。
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1987)
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這部電影能夠入選有一個很簡單的理由,因為這是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許可在紫禁城内拍攝的劇情片,滿足了西方以及很多中國人的窺視皇家生活的欲望。
大都會 metropolis (1927)
導演:弗裡茨·朗
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是默片時代制作費用最高的影片。它開創了一種科幻片類型,即反烏托邦電影。資本家在類似空中花園般的大都會享樂,勞工階級則在惡劣的地下城拼命工作。在沒有特效的年代,全部以手工繪畫制作,堪稱藝術傑作。
2001太空漫遊 2001:a space odyssey(1968)
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
這部電影開創了影響至今的科幻片拍攝手法。電影故事時間跨度上百萬年,從人類起源到太空殖民。所有的道具和布景都必須符合我們對于曆史和未來的想象,尤其在庫布裡克如此嚴苛的導演執導下,布景的精準性以至于很多道具如今已經變為現實,例如平闆電腦。
來源丨要有電影
本文為要有電影(微信号:be_cinephile)釋出在拍電影網專欄
點選頂部「劇角映畫」
關注劇角微信,每天都有新姿勢!
戳左下角「閱讀原文」
去「劇角映畫」官網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