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西的一個縣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裡三狀元,二十将軍

江西吉水縣曆史悠久,人文荟萃,東漢元年設石陽縣,南唐保太八年置吉水縣,有1800多年曆史,素稱“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千百年來,這塊古老富庶的土地養育了歐陽修、文天祥、楊萬裡、解缙、羅洪先、鄒元标、周必大等一大批名人學士,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曾出現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裡三狀元,十裡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人文盛況。究竟怎麼回事呢?

一門三進士:吉水縣上曾家曾存仁與子曾同亨、曾乾亨父子三人為明朝進士,縣城原有座“三曾祠”,是族人為紀念他們修建設的。唐朝,解缙的基祖解世隆和族人解從龍、解争盛同中唐複元年(901)進士。解稷谟、解醇谟、解益谟等兄弟同中唐升元三年(939)進士,解契谟、解臯谟、解圩谟等兄弟同中南唐保大三年(945)進士。谷村的李鶴鳴、李次蓮、李振裕等同中唐康熙九年(1670)進士。吉水還有“一門同科五進士”。董源坑的董誅、董思德、董思道、董訂、董儀等父子兄弟叔侄五人,同中景裕元年(1034)進士。這就文天祥所稱道的“吉水一門而五董,世羨其榮”。吉水還有“一門同科九進士”,更是名震京師、譽滿天下。趙諸、趙必堂、趙崇衤于、趙崇 衤萬、趙崇衤風、趙崇煜、趙崇彤等父子兄弟叔侄九人,同中宋朝鹹諄元年(1256)進士。

江西的一個縣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裡三狀元,二十将軍

隔河兩宰相:歐陽修是沙溪人,任參知政事,是宰相之副職。文天祥為南宋丞相,他是吉水縣永昌鄉富川村人(明喜靖末年,改隸廬陵縣純化鄉)。沙溪和富川是隔江相望,故稱“隔河兩宰相”。

江西的一個縣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裡三狀元,二十将軍

五裡三狀元:王艮,邱陂帶原村人,建文二年(1400)殿試第一(狀元),惠帝以其貌不揚易靖(即胡廣)第一。劉俨中正統七年(1442)狀元,家居水南夏朗村。水南泷頭村的彭教天順八年(1464)中狀元。這三個村位居泷江南北兩岸,各隔約五裡路,故曰“五裡三狀元”。

百步兩尚書:泥田水邊村周延,累官吏、兵兩部尚書。上曾家曾同亨,曆官吏、工兩部尚書。這兩村田舍交錯,雞犬相聞,出入相望,距離僅百來步。一家八尚書:盤 谷谷村,在宋、明、清三朝,人文蔚起,中進士的有68人。李邦華,任兵部尚書。他的族人李日宣任兵、吏兩部尚書。李振裕先後任工、刑、戶、禮四部尚書。民間道是“一家八尚書”。九子十知州:洪武年間,同水鄉銀廈村李德裕的兒子、孫子、曾孫以及侄兒、侄孫等九人和一個女婿,先後分别任知州、知府。李常,湖廣寶慶知府;李庸修,重慶府知府;李邏,重慶州知州;适,雲南和曲州知府;李昂,廣德州知州;李山,深州知州;李琏,壩州知州;李輻,騰越州知州;李獻,石屏州知州;玉風為德裕女婿,知州。婿稱“半子”,是以世傳吉水有“九子十知州”。

十裡九布政:吉水在明朝有幾處約距十裡路的村子裡,先後有有官任布政使。谷村李中,任廣東省布政使;上曾家曾存仁任雲南省布政使;泥田周延,任廣東省布政使;螺陂肖晚,任福建省布政使;肖寬,任湖廣布政使;泷頭彭傑,任湖廣布政使;李贊,任浙江省布政使;銀村謝體升,任浙江省布政使;李維祯,官至布政使。

而在現代,吉水縣也是革命老區,在風起雲湧的革命形勢中,吉水無數的英雄兒女,懷着對光明的向往和對真理的追求,前仆後繼,不惜抛頭顱,酒熱血,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吉水為革命英勇獻身的烈士就達6100多名。從1930年到1934年,吉水近萬名優秀兒女自願報名加入了工農紅軍,其中數千人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征。一方水土養育出一方人。一方人又創造出一方土地的曆史。而光榮的革命傳統、輝煌的曆史和炙手可熱的紅土地又鍛打和煉造出這方土地上的人。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有20位吉水籍軍人被授予少将軍銜。他們是王東保、王振奇、劉禮貴、李水清、李景瑞、李道之、楊家保、肖文玖、何運洪、餘緻泉、宋景華、張開荊、張文碧、羅仁全、羅文華、周長勝、姚國民、董永清、蔡長風、戴潤生。是有名的将軍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