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章魚哥自制流沙以在海床下安家

動物園志是我們的每周欄目,聚焦世界各地離經叛道的動物——偶爾也有其他生物混進來。

章魚哥自制流沙以在海床下安家

(圖檔:馬克•諾曼)

種類:南部沙章魚(指蛸)

栖息地:在那澳洲東南海岸的海床上

指蛸哥玩躲貓貓真是玩出了新境界。它朝海床上狂射水形成适合自己施展遁地術的流沙接着遁入沙門。

指蛸的建築技術堪稱魯班,它在海床上建了一個20厘米深的配有煙囪、桌面(雖然是粘液制的)的家,然後白天基本就死宅在家裡不出門了。隻有等到晚上餓了才會從它的地洞——哦不對是海洞裡探出頭來,爬上海床去找點殼類小點心吃。

現在,它獨一無二的挖洞技術被首次曝光。

指蛸哥的遠房表親和其他親戚,包括南方脊蛸都是通過觸手狂掃海床上沉積物的薄層來掩埋自己。不過,因為南方脊蛸需要直接吸水來呼吸,是以隻能呆在靠近沉積物表面的地方,露出它們漏鬥狀的體管。

墨爾本大學的賈思帕·蒙塔納說:“指蛸的技術就相當不一樣了——它熱衷于在細沙上挖得更深并建一個整個都在地表下的洞。這在軟體動物造洞界還是第一家呢。”

2008年蒙塔納和他的團隊在澳洲墨爾本南部的菲利普海灣器械潛水時第一次發現了一隻正在挖洞的這種章魚。拿燈一照,這隻受驚的動物馬上張開觸手,快速地用體管向海底沉積物發射高能水槍。這使沙粒暫時地浮在水裡,搞出了個沙水流障眼法。

蒙塔納說:“海底沉積物像流沙陷阱般流動。這隻章魚将它的觸手伸進沙裡同時不停地排水,最終自己潛入到沉積物下面。”他的團隊猜測,流沙大概是能減少阻力讓這家夥用更少的能量更快地挖洞吧。

接着這支隊伍收集了一些野生樣本并放了五隻在水族箱裡,用來觀察遁到沉積物下面的章魚都幹了些啥。(看圖)

章魚哥自制流沙以在海床下安家

(别急~~以下是圖檔解說翻譯啦啦~)

<b>挖洞章魚</b>

指蛸哥用它的虹吸管和外套膜朝沉積物射水,使沙粒流動形成流沙

它在流沙裡手腳并用,同時保持射水。然後把它身體的剩餘部分埋入地表

緊接着它向表面伸出倆手,造一個通風井,用一層粘液将新造地洞的洞壁定形

最後,它收回自己的手,在住進自己的新家之前用力将散沙吹出去

他們發現指蛸哥用它的觸手和外套膜将沙子推開形成洞穴,伸出兩隻觸手到地表造個窄窄的用來呼吸的煙囪。最後就是新家牆體加強啦,用一層粘液使沙粒粘在一起,保持形狀,整個家是穩穩的幸福。

這種牆體不貼着動物身體的地下住宅真是軟體動物建築界的真·寶石級住所。

蒙塔納說:“這種住所其實是個口袋,像是個剛好夠章魚進去靜一靜的地方,是以真的就是個洞啦。”

這個團隊猜想這種章魚可能是為了躲避捕食者才練就了這項建築頭腦,不像其它種類的章魚,哥是真漢子,學不來僞裝。當隊裡的人挖掉海底的許多洞穴時,他們發現這種章魚重建家鄉的時候也毫不含糊,倆觸手的末端往上推啊推啊,不用幾分鐘,房子又蓋起來了,還帶煙囪呢。

蒙塔納說:“借着瘦胳膊和伸縮自如的身體,這種章魚可能也進化出了能通過狹窄洞穴的技能,吃洞裡的蟲蟲跟殼類妥妥的。這些洞穴潛在食物資源豐富,又尚未開發,指蛸哥發現了世外桃源啊。”

這個團隊觀察到這種章魚用它們的觸手探進之前存在的蟲洞,擠啊擠啊,整個身子就進去看了看,這個猜想已經得到了章魚們的親身支援。

譯者:zzz

校對:莫笑

微信/知乎/果殼/豆瓣也有小洋芋的駐紮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