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所喜歡的寵物,大部分都是毛絨絨類型的,雖然也有很多人喜歡兩栖爬行類、魚類等寵物,但相比之下也算是很小衆了,大多數人養的寵物都還是有毛的,軟軟的那種,貓咪和狗狗是這樣,倉鼠、龍貓、松鼠等小寵也是這樣。還有一種毛絨絨的小寵物也很可愛很讨人喜歡,它的名字叫兔兔。

兔子是屬于那種馴化曆史很悠久的動物,是以寵物兔子的類型也有很多種,不但顔色有很多花樣,還開發出了不少品系:短毛的波蘭兔、長毛的安哥拉兔、體型小的侏儒兔、個頭大的花明兔等等等等。上面這隻比較有特色的兔寶寶,它的品種是喜馬拉雅兔。
喜馬拉雅兔的特征很明顯,身上是雪白色,但是雙耳、鼻子、四肢和尾巴是黑色的。喜歡貓的朋友看到這樣的配色是不是有些眼熟?沒錯兒,這個配色跟暹羅貓、喜馬拉雅貓、巴厘島貓、部分布偶貓差不多。因為它們都屬于同一種基因突變,從外部表現出了這種顔色,被稱為重點色。
重點色基因不隻存在于貓咪中,喜馬拉雅兔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連喜馬拉雅貓這個品種的名字都來源于喜馬拉雅兔。出現重點色的原因是基因中酪氨酸酶的突變。酪氨酸酶控制黑色素的生成,發生突變以後會變得熱度不耐受,也就是說,在溫度比較高的地方無法成功合成黑色素,但是在溫度低的地方就會變得活躍起來。
這種針對溫度的敏感性有兩種,一種是外部環境的溫度,一種是内部的身體溫度。作用在身體上的表現就是體溫低的地方變黑,體溫高的地方就是白色,距離心髒比較遠的身體末端,是以耳朵、臉部、四肢和尾巴才會是黑色的。而受外部環境影響,在溫度較高的夏天,身上的黑色區域面積就會變小,顔色也會變淺,就像下面這樣。
有些喜馬拉雅兔在夏天溫度高的時候甚至會變成渾身純白色,跟小白兔沒差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由于環境溫度低,導緻動物本身的體溫也會下降,身上的黑色區域就會擴大,顔色也會變深,有時候可能會蔓延到整張臉。
喜馬拉雅兔和其他重點色動物一樣,剛出生的時候是白色的,因為母體内溫度是均衡并且溫暖的,沒有差别。出生一段時間後,會因為溫度變得不均衡而顯現出黑色,而且會因為個體差異稍有不同。下面是一窩喜馬拉雅寶寶,能夠清晰看出每隻的黑化程度都略有不同。
這種會變色的基因不但在動物身上表現出來很有趣味性,也能讓鏟屎官很友善很直覺的去了解它們的一些身體健康狀況,雖然兔兔不會說話,但是重點色基因導緻的顔色變化可不會撒謊,鏟屎官能夠根據觀察它們的顔色來擷取溫度資訊,出現異常就可以及時發現并調整溫度或送醫診治。
喜馬拉雅兔的性格比較溫和,它們的馴化曆史其實也很久了,是以性格比較穩定,正常飼養的話很少出現應激反應,可以跟家裡的小孩、貓咪和狗狗打成一片,還能牽着出去散步呢。
小時候的喜馬拉雅兔寶寶性格還沒成熟穩定下來,是以也很活潑頑皮,到處蹦跶,看到自己好奇的東西就會主動去探索,小小一隻毛球,就像玩具一樣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