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一打東平,兩打東昌,回歸山寨,計點大小頭領,共有一百單八員,心中大喜,水泊英雄大聚義,遂按天降石碣搞了個三十六天罡星,以及七十二地煞,大小頭領各授軍銜和職務。
大刀關勝、豹子頭林沖、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雙槍将董平等五人成了水泊梁山軍團戰鬥力最強的馬軍五虎将。
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董平等五将,都是朝廷軍官,除了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以外,都具有率兵打仗的經驗,特别是關勝和呼延灼具備大兵團指揮作戰能力。

關勝,手中兵器青龍偃月刀,率兵以圍魏救趙之計,解了大名府之圍;呼延灼的鐵甲連環馬,曾一度殺得梁山泊軍兵棄甲丢盔,漫山遍野地逃命,隻恨爹媽少生了兩條腿。
若論武功排名,梁山泊五虎将就不能安授銜時的前後次序排列了,盡管林沖的粉絲對關勝遲來和尚吃厚粥,在授銜時力壓三朝元老林沖,座上了五虎将第一位序,感到憤憤不平,但實話實說,關勝武功不在林沖之下。
事實上,兩人對打可能分不出高下,頂多打個平手,半斤對八兩,但關勝客觀上有以一敵二,即獨戰林沖和秦明這兩大高手的紀錄,盡管書中關勝自己都認為敵不過林秦兩人聯手。
但宋江卻求才心切,在關勝即将落敗前,叫鳴金收兵,給人留下了關勝一人能單挑梁山泊其他兩虎的實力,以為關勝武藝在林沖之上。
林沖,手中兵器為丈八蛇矛,是梁山好漢中出戰次數、獲勝次數、斬敵将數量最多的一個,也是梁山英雄中為數不多的未嘗敗迹的戰将,十合内速勝并生擒扈三娘,就顯得比呼延灼武功高出許多。
作者有意将林沖塑成三國的張飛,書中言其相貌,長得豹頭環眼,燕颌虎須,因而得綽号豹子頭,兵器為丈八蛇矛,另外一個綽号小張飛;卻将關勝描繪成關羽,本身就是關勝的嫡派子孫,同樣的美髯公,同樣的青龍偃月刀,是以林沖隻能排第二了,遲來的關勝壓了林沖一頭。
五虎将中,秦明手舞狼牙棒,是唯一在二十回合内,被人直接打敗,撥轉馬頭就逃,但卻被人追上槍挑馬下的将領,敗給有蓋世武功的史文恭,其實,秦明并不丢臉,換成其他四虎,也戰不過史文恭,但此戰,卻成了秦大将軍的污點戰例。
但同時,不能否定秦明是員猛将,經常替梁山泊軍團打頭陣,曾與李懹麾下“紀山五虎”之一,虎威将軍袁朗大戰一百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創造了水浒傳中将領之間單挑的最高紀錄,是以秦明的實力非同小可。
呼延灼,武藝高強,殺伐骁勇,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其善使兩條水磨八棱鋼鞭,但也曾用鐵槍與雲中雁門節度使韓存保展開了一場死鬥搏殺,打到二人鬥得兵器、軍馬全失,互相扭住衣甲厮打。
一人率兵馬獨戰白虎山、桃花山、二龍山,與楊志、魯智深這般高手四、五十合内打成平手,無奈三山隻得向梁山泊求救共同征讨呼延灼,又與秦明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董平,盡管人品不怎麼樣,單卻風流倜傥,善使雙槍,作者在寫董平時突出一個“撞”字,宋江看中的就是“董一撞”是一員悍不畏死的猛将,東平府下董平與金槍手徐甯大戰五十回合後,宋江怕徐甯有失,便叫鳴金收軍,說明董平武功當在徐甯之上。
宋江鞭梢一展,四下軍兵,一齊圍住,董平一匹馬、兩杆槍,在陣中橫沖直撞,沖開條路,殺将出去,顯示出高超的武功,以及沖陣的實戰水準。
綜合梁山泊五虎将,其實力大同小異,但非要排出個子醜寅卯,第一種排法,即現成答案,也就是按位序排列,是有一定道理的,否則,作者不會憑空怎麼寫。
第二種排法,那就是讀者閱完全書後,對五虎将實力,都心中有杆秤了,但這杆秤得出的結論也會與他人不一樣,但最大公約數,應該還是在的。
争論最大的,肯定究竟是關勝武功高,還是林沖武功高,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是以個人以為最好是折中的辦法,即關勝和林沖,并列第一名,如同當下的某某大獎,讓某某和某某同為影帝,下個雙黃蛋,也未嘗不可,也是解決關勝迷和林沖粉沖突的最佳途徑。
那麼第二名應該是雙槍将董平,僅從純武功排名出發,若論帶兵打仗,那董平遠遜于呼延灼;第三名呼延灼,第四名秦明,秦大将軍墊底,估計意見不大,誰讓他被史文恭二十回合内,一槍刺下馬來呢。
本文由“國平軍史”釋出,有不同意見,歡迎拍磚,發表您的高論,切勿亂噴,喜歡噴的人,真理不一定在你手中,即使在你手中,也請尊重他人,其實就是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