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子彈幾度威脅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曾經幾次面臨來自國外的核威脅。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種威脅最終都成為現實。

北韓戰争中的核陰影

1950年10月20日,我國毅然派出志願軍出兵北韓,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并于12月6日解放了平壤,戰線也推進到了三八線附近。沉不住氣的美國總統杜魯門,迫不及待地在11月30日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叫嚷“使用原子彈的問題,一直在積極考慮中”。據戰後解密的美國陸軍檔案資料記載,遠東美軍司令麥克阿瑟曾極力主張使用原子彈,并在1950年送出了一份“遲滞目标”的清單,他估計需要26顆原子彈,其中用4枚轟炸“進攻部隊”,4枚用于襲擊“敵人空軍的重要集結地”。另據一條消息說,1950年12月,未裝配好的原子彈已經悄悄地運到了停泊在北韓半島附近的美國航空母艦上。美國飛機還對北北韓首都平壤進行了模拟核襲擊,作為打核戰争的應急計劃的一部分。

原子彈幾度威脅中國

盡管由于種種原因,杜魯門最終沒敢在北韓戰場使用原子彈,也沒有讓麥克阿瑟企圖使戰争更新的冒險行徑得逞,但美國對使用原子彈一事仍未死心。據一份美國國務院1953年的絕密備忘錄記載,當南北北韓已達成停戰協定,但戰鬥仍在繼續進行的時候,新上台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認為北韓戰争中無休止的軍事僵持是不能容忍的,是以就使用核武器的合理性,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上進行讨論。由于考慮到如果蘇聯人決定用核武器進行反擊,在釜山港的美國海軍部隊将會成為很好的目标,因而這一問題又被擱了下來。

原子彈幾度威脅中國

未出手的一着險棋

1954年,越南戰争期間,法國召見美國駐法大使,表達希望美國在亞洲動用2-3枚原子彈的要求,因為當時法軍在越南的奠邊政府正面臨災難性的失敗。鑒于局勢嚴峻,美國、英國、法國、澳洲和紐西蘭等國軍事上司人在華盛頓舉行了一次會議,這次會議決定:“如果由于中共入侵東南亞而突然爆發對華戰争,我們将立即對軍事目标發動空襲。為了取得最大限度和持久的效果,從戰争一開始就立即使用正常武器,也使用核武器。”

這一計劃之是以沒有付諸實施,在英國的參謀長們于1954年6月17日送出内閣的一份備忘錄中道出了真實原因和他們的憂慮:“雖然從軍事觀點看,如果在對華戰争中使用核武器,顯然比使用正常武器更為有效,但是,這對亞洲輿論将普遍産生嚴重的惡果。”結果,企圖對中國進行核打擊的計劃又一次胎死腹中。

原子彈幾度威脅中國

襲擊中國的核計劃泡湯

北韓戰争結束後,美國的核陰影仍然籠罩在中國上空。1955年,我人民解放軍解放一江山島和大陳島時,美國國會正式授權總統可以對中國使用核武器,而且當時美國軍方已研究過幾種用原子彈襲擊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方案。

1955年3月10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上說:“我們将不得不使用原子武器,隻有它們能有效對付中國大陸的機場。”3月15日,杜勒斯又公開對新聞界宣稱:“我們可能利用某些小型的戰術原子武器。”但出于對國際因素的考慮尤其是顧忌到中蘇的結盟關系,美國還是不敢铤而走險。

1958年8月,我人民解放軍開始炮擊金門。美國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立即作出了反應,杜勒斯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張對中國進行核打擊。9月4日,艾森豪威爾會見杜勒斯,一起讨論了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的可行性。雖然最後在各方的壓力下,艾森豪威爾終于放棄了使用核武器的想法。但是在當年的夏天,美國進行了20多次核試驗,其中就包含對中國赤裸裸的核威脅。

原子彈幾度威脅中國

美核潛艇遊弋于亞洲大陸近海

美國政府的決策者們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關注中國發展核武器的問題,并拟定了各種各樣的應急方案。

1963年,美國的泰勒将軍曾推出一項戰争計劃,打算安排一次秘密突襲,使用非核炸彈,或者派出100個中國政治獨立運動的擁護者去中國北部進行陰謀破壞,一舉摧殷我核基地。但是,這一計劃被國會否決了。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宣布完成首次原子彈試爆。對此,蔣介石極為驚恐,一再要求美國在中國大陸取得投射原子彈技術之前對其采取軍事行動。美國政府同樣也驚慌失措。同年12月14日,美國軍備控制和裁軍部官員拉斯詹斯在送出的檔案中稱:“應考慮向中國的核設施采取進一步行動,”甚至考慮剌殺中國核武官員。但是,約翰遜總統沒采納這些建議,他決定繼續在外交上施壓,限制中國的核武擴張。不過,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不久,美國政府就把大批美軍開赴台灣,同蔣介石軍隊舉行了聯合空降演習。12月26日,美國又把裝備有16枚飛彈的“丹尼爾·布恩”号核潛艇從關島開到了亞洲大陸沿岸的海面。第三天,美國國防部宣布,派出“特庫姆賽”号潛艇到西太平洋遊弋。

面對美國的核威脅和戰争挑釁,我國政府于12月29日發表聲明:“中國政府堅持不懈地為謀求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而努力。但是,如果美國以為派出幾艘核潛艇,擺出一些核武器,就能夠把我們吓倒,那是永遠辦不到的。”

原子彈幾度威脅中國

來自北方的威脅

中國核武器的快速發展,也使前蘇聯感到“震驚”。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前蘇聯開始在中蘇邊界不斷加強軍事力量,并企圖在中國的核武器還沒發展到太強大之前就采取行動,對中國的核工廠進行一次“外科手術”式的打擊。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前蘇聯已把一些裝備核武器的師調到距中蘇邊界不到2英裡的地方。從美國空中拍攝的照片來看,數以百計的核彈頭成堆地疊在一起。蘇軍一夜之間就在雪地上架設起18000個帳篷。蘇聯駐日本、澳洲的武官曾同美國駐那裡的武官接觸,以很随便的方式試探美國對蘇聯這一計劃的意向。

1969年,前蘇聯人幾次向美國提議,聯合對中國采取“外科手術”式的打擊。蘇聯人以為,當年肯尼迪總統曾打算同蘇聯進行“某種合作”以摧毀中國的核計劃,因而很自然地認為這次他們的意圖很可能會得到美國的默許和支援。8月18日,前蘇聯駐華盛頓領事館的代表幾乎毫不隐晦地向美國政府的有關人士:如果蘇聯打擊中國的核設施,美國将會采取何種态度?随後,前蘇聯還秘密通知其東歐盟國,宣稱它有可能先發制人地打擊中國的核設施。與此同時,前蘇聯的《真理報》也發表編輯部文章制造輿論。

但是美國認為,如果“蘇聯勝利”得手,就不可能期望它就此為止,到那時美國在歐洲、中東等地的利益将會喪失。美國總統尼克松意識到蘇聯對中國的這種進攻将充滿着對美國的威脅,是以對蘇聯人的試探作出了否定的答複。

原子彈幾度威脅中國

(李江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