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通懶熊體育視訊電話的時候,是英國當地時間上午9點。華天看上去精神滿滿,隔着螢幕都能感受到他對即将到來的這一天的興奮。這一天是5月14日,東京奧運會倒計時70天,也是華天出征奧運釋出會的日子。
這場活動原本應該去年在北京舉行,疫情來襲打斷了原有計劃,釋出會地點也改在了華天在曼徹斯特的馬房。
這給了華天雙重身份,既是活動的主角,又是活動的東道主。釋出會開始前,他跟團隊反複敲定細節——為潛在下雨天設計plan b、kt版和反光鏡怎麼放置才不會使馬兒受驚等。
每次參加奧運、亞運等大賽之前,華天都會準備一個出征口号,這次是“新的印迹(hoof print to tokyo)”。hoof print代表馬蹄印,象征一步一個腳印。
釋出會現場(圖檔版權akplus)。
即将到來的東京奧運會是華天的第三屆奧運。華天不僅自己拿到了參賽資格,國家馬術隊更是拿下了團體賽資格,屬曆史首次,其他幾位隊員及教練和保障團隊從2018年起都在歐洲訓練,背井離鄉,一步一步跑進奧運賽場。
随着奧運會如期舉辦的逐漸明朗,中國馬術也将在奧運賽場邁出嶄新一步,踏上新的印迹。
“華天的馬房”
華天不是在馬房,就是在去馬房的路上。
周圍的人都說,不比賽的時候,華天的生活很規律,基本就是家和馬房兩點一線。不過每周末,華天都會開着馬車,載着幾匹馬,驅車60公裡到跑馬地訓練,主要針對在馬術三項賽中越野項目的練習。
華天的馬房pinfold在英國曼徹斯特郊外,規模中等,共有26匹馬,其中8匹是華天個人的三項賽運動馬。
從左到右:巧克力chocs、堂·熱内盧don geniro、靈犀王spike,三匹馬都有可能跟随華天去到東京參與奧運角逐,看馬的狀态。
華天的馬房配置齊全,馬房經理、顧問、馬醫生、馬按摩師、釘蹄師等各工種都有,華天和女朋友——也是一位盛裝舞步運動員,平時也會帶學生。在英國學馬術,大都是學徒制,就是徒弟跟着師傅學技術,同時也要承擔一些日常工作。
事實上pinfold是一個非盈利性馬房,華天并沒有把精力放在經營上。
“在歐洲,像你這樣的馬房營運方式很普遍嗎?”
“當然不是了,他們大多沒有我這麼幸運能拿到贊助。”華天笑着說。
華天的商業價值毋庸贅述。19歲便作為“中國奧運馬術第一人”亮相北京奧運會賽場,讓很多人認識了這個中英混血、很有貴族氣質的“紳士騎士”。他之後先後在仁川亞運會和雅加達亞運會奪得馬術三項賽的銀牌和銅牌,并在2016年拿下裡約奧運會馬術三項賽的第8名。
2018年,華天簽約體育營銷公司akplus,之後,華天先後簽下了護膚品品牌la mer、汽車品牌阿斯頓·馬丁以及運動品牌fila。2020年8月,華天在國内推出了生活方式品牌urban stables,也通過urban stables支援了國内的一些賽事和活動。
不過“華天的馬房”還有另一重意思,那是微信公衆号的名字,“華天的馬房”是他傳播馬術文化的出口。華天會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心得,釋出教學文章和視訊,用這個平台與粉絲交流;公衆号上也釋出了系列漫畫,分享他生活中的趣事。
不少讀者已經把“華天的馬房”作為擷取國際馬術賽事相關資訊的主要管道之一。
“裡約(奧運會)之前,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比賽上。”華天告訴懶熊體育,“裡約之後,我認為自己是時候為國内馬術運動的推廣和馬術産業的發展做一點貢獻。這時候我才注意到國内馬術産業的發展非常快。”
根據北京馬術協會2020年1月釋出的《2019中國馬術市場發展狀況報告》,截止2019年8月31日,國内總計2272家馬術俱樂部。而在2008年,全國還不到100家。
易倩如是華天賽馬“巧克力”的馬主,去年6月在上海徐彙區開了一家馬術中心,初衷是“兩個孩子都喜歡騎馬”,易倩如也看好馬術教育的前景。
在農業農村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的《全國馬産業發展規劃(2020-2025)》資料顯示,2019年,國内馬業全産業鍊産值約700億元。
奧運會是一個天然的馬術運動推廣期。大賽預熱期間,華天會與國際馬術聯合會(fei)合作推出16集equestrianunlock系列推廣視訊,講述馬術比賽知識,“目标是讓每一位觀衆都看得懂比賽。”
華天想做的,是把馬術運動“拉下神壇”。現在人們提到馬術,大多印象還是“貴族運動”、“有錢人的遊戲”,華天則緻力于平民化推廣。以目前馬術産業的承載力來看,這項工作任重道遠,但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馬術文化,華天正在努力。
馬背上的智慧
私底下,華天是一個随和不拘小節的人。“他的性格大大咧咧的,對待日常起居方面比較馬虎。”華天的家族好友eddy告訴懶熊體育,“他穿的襪子經常不是同一雙,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幾乎找不到相同的襪子。’”
華天的手機被起了一個跟馬兒相似的名字“歲平王”,經常因為各種原因摔碎螢幕,有一次還跟垃圾一起被丢進垃圾箱,華天不得不趴到垃圾箱一通翻找。
“我一直認為他對馬比對他自己還好。”eddy點評。
易倩如記得有一次去現場看越野賽,天氣非常炎熱,結束比賽滿身泥濘的華天立刻把馬兒牽去刷洗,給馬兒降溫。沒和華天接觸之前,易倩如一直以為華天有個“養馬團隊”,他自己主要負責比賽,馬兒由别人照顧。但結果不是這樣的,“全部都是他自己幹。”
這其實是華天從小就接受的教育。“訓練後無論多渴多髒多累,要先保證馬先喝水、洗澡,安頓下來後,我才會喝水、洗澡,哪怕是比賽中發生重大失誤,也不能因懊惱的情緒而對馬兒置之不理。” 阿斯頓·馬丁拉共達亞太及中國區總裁彭明山轉述了與華天的閑聊,這是華天和媽媽在他剛剛接觸馬術時立下的約定。
華天小時候給馬兒刷毛(華天提供)。
fila大中華區總裁姚偉雄也曾提到華天打動他的一點,華天對運動馬的健康狀況非常敏感,有幾次因為擔心運動馬的健康狀況而放棄了對更好名次的追逐和沖擊。
在華天眼裡,馬是主要的,騎士是次要的。“我對馬的了解遠遠大于對人的認知。”華天自嘲。
經紀人amy yang(楊佳)是體育營銷公司akplus創始人之一兼ceo,她認為有一定比例的馬術教育訓練機構并沒有抓住馬術教育的精髓。
“馬術教育,學的并不隻是如何騎馬,馬房裡的勞作同等重要。”amy提到,騎士一般很早就去騎術學校備馬,鞍時結束之後,把它們牽回馬房,卸下裝備、喂食、按摩。這是一整套流程,培養的不僅僅是愛心,還有耐心、了解力、獨立等一系列能力。“現在大部分都是家長把孩子送來,騎一個小時,就把孩子接走,恰恰錯過了可能是最有價值的部分。”amy觀察到。
随着年輕家長的認知逐漸變化,體育教育在孩子——尤其是兒童的教育體系裡地位逐漸上升。大家談論的早已不再是技能擷取、身體素質的提升,而是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在她看來,華天就是一個很真實的案例。雙方從2018年開始正式合作,amy形容華天是“處女座都覺得跟他共事很愉快”的人,總會把事情想到前面,很細緻,“特别能扛事兒。”
事實上,懶熊體育收集了一圈熟人評價華天的關鍵詞,大底圍繞在幽默、讓人舒服、在意别人感受、理性至上、擅長控制情緒等等。
華天這把這些正面評價歸功于馬兒:“馬兒教會我的就是,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謙卑。這個群體裡任何級别的騎士,都有過類似調整心态的經驗,你越是成功,往往意味着心态被調整得越徹底。”
2008年,19歲的華天代表中國出戰奧運,讓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援和關注;但比賽最終以墜馬終結,華天對此的形容是“從未經曆過的、毀滅性極強的風暴”,一度想要退出馬術運動。
随着對馬術了解得不斷深入,華天明白“騎士經曆過山車一般的心理波動是常态”,堅韌才是必備的品質,“盲目樂觀隻會讓你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深陷失望,失望藏在每一個成功的拐角,要把負面結果充當為已知的變量,就能擁有解決問題的掌控權。”
和馬兒接觸的這十幾年似乎拓寬了華天的生命次元,30出頭的他,似乎比大多數成年人都懂得消解負面情緒、管理期望值,笑看得失。
“目标是10屆奧運會”
除了跟運動馬術有關的事情之外,華天提到自己的其他消遣方式也不過是和朋友聚一聚(amy補充:“聊得也都是和馬相關。”),再不然就是看看劇。2019年華天曾用漫畫的方式表達,自己“最愛的夜晚”就是“和狗狗bodger坐在沙發上,它的頭枕在我的腿上,一起看《權力的遊戲》。” 他還曾提醒粉絲不要劇透。
但這段日子華天很難有休息時間,備戰奧運讓他忙碌,也讓他興奮。
受疫情影響奧運推遲了一年,也給了他充足的休息和調整時間。之前的自己像“輪子上的倉鼠”,不停地向前跑,但也是由于疫情,華天已經18個月沒有回到國内。
“我喜歡與奧運有關的一切——競技、超越、發掘和培養馬術新人。”華天說從沒想到退休,也沒想過不是馬術運動員自己會做什麼。
有個人的故事讓華天深受觸動,那就是英國馬術運動員尼古拉斯·大衛·斯凱爾頓(nicholas david skelton)——2016年裡約奧運會馬術個人障礙賽冠軍。那是斯凱爾頓的第一塊奧運金牌,當時他已經56歲。
尼克·斯凱爾頓奪得奧運金牌。
斯凱爾頓出生于1957年。2000年,43歲時曾墜馬摔斷過脖子,本可能結束職業生涯,但斯凱爾頓在2001年就複出了,後來還做過髋關節置換手術。這些都可能結束一個專業運動員的馬術生涯,但斯凱爾頓仍然堅持,并最終奪冠,他對奧運的執著深深打動着華天。
2021年華天已經31歲,對于大多數奧運項目來說31歲已經是職業生涯的末期,但對馬術來說,很多人30歲才剛開始登上奧運賽場。這項運動的參賽選手年齡跨度很大,年輕如華天19歲就登上賽場,但同場競技的已經有60多歲的運動員了。
華天的個人目标是10屆奧運會,目前已經完成2個,即将迎來第3個,正值當打之年。
華天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身體狀态,據eddy介紹,華天在沒有刻意健身的情況下體脂也基本保持在個位數。但除了騎馬,他對其他運動也沒有那麼大的熱情了,“華天說自己騎馬能騎一整天的強度,跑步可能跑個100米就累了。還美其名曰‘我身上的肌肉是用來騎馬的,不是跑步的。’”
華天也希望,自己能和運動馬一直跑,一直跑,直到跑不動為止。
延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