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第一式】技術</b>
很多人都覺得京東是一家電商公司,劉強東卻認為京東本質上是一家技術公司,是一家以技術驅動去解放傳統零售,傳統物流和傳統金融的一個公司。同樣馬雲也多次提到阿裡是一家技術公司,如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援,也不可能撐得住今年雙11每秒12萬筆的交易。可見技術是一個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另外技術還是決定一個業務系統穩定性的核心要素。

系統穩定性計算公式,摘自王喜春在運維世界大會的分享
<b>關于技術有兩個方面的考慮:</b>
▶技術向往
作為一個技術男,我們應努力嗅探新技術,新技術的出現,必然會涉及到一些颠覆或改進,對于産品而言,改進一點點,也許就是進一大步。積極運用新技術,不要懼怕新技術的坑,拿出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氣勢來!
▶技術取舍
對于新技術我們要積極接納又要有所甄别,取自己需要的。根據其各自特點和擅長的領域,讓其各司其職,最大化的挖掘單個技術的價值,物善其用。
<b>【第二式】場景</b>
每款産品的出現都是源于需求,需求的出現,都是來自使用者的特殊場景。産品設計的本源是解決問題,隻有去親身體驗去思考使用者使用的真實場景,才能設計出貼合使用者,接地氣的産品。基于場景,我們應該怎麼做設計呢?我這裡分了四步驟。
<b>我們以ci關系的展現這個場景來舉例說明:</b>
▶場景說明
運維人員(基礎運維,應用運維,系統運維)在系統變更、故障等時候,需要檢視ci的關系,知道變更、故障的等影響範圍,輔助運維人員分析。
▶分析,分解
ci關系,可以看成ci的社交關系,和人一樣都是活在一張彌天大網之中。但往往在生活中,我們遇事尋求幫助的時候,一般僅利用這張大網的其中一部分。其實運維也一樣,我們遇到故障排查時候,我們并不是要這種彌天大網,而僅僅需要其中某一個子網。比如網絡人員,關心網絡連接配接的情況,根本不關心這台伺服器上運作了什麼。是以基于場景我們應該提供能夠按照不同的次元,不同的視角提供子網的能力。
▶串聯、組合、引導
對于ci關系,我們利用圖形化的手段直覺的展示複雜的ci關系,讓人一目了然,并且在關系的建立上,采用引導化的互動模式。另外我們也提供了詳細的api能力,不僅滿足界面的展現同時也支援了外部系統的自動擷取和分析能力。
▶性能、體驗、亮點、驚喜
非常流暢的、美觀的在圖上展現關系資訊,提供内置的自動化布局能力(星型布局、層級布局、橫向布局等),關系的自動挖掘能力,以及兩點最佳路徑搜尋能力,幫組運維人員快速制圖。
<b>【第三式】資料</b>
目前正處于it時代走向dt(data technology)時代,運用資料處理技術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的運維,資料是才是産品的未來。
資料的處理也包括三部分:
▶資料的發現能力
傳統配置資料難以維護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過分依賴人工收集、維護。由于人的自有惰性,時間久了資料會失去鮮活性,變成一團散沙。是以資料維護應該采用技術手段來降低管理負擔,多依賴于自動化發現與調和能力,來源可以兼顧多重途徑擷取,結合内置算法、人工修正、自動學習,對發現結果進行調和,最終形成可以感覺實際it環境的配置資料。
目前自動發現的管道主要有:
Ø 遠端協定擷取:主要包含icmp,snmp,wmi,ssh等協定,例如icmp主要是看ip可達,掃描全網的在網ip。snmp主要是網絡裝置的采集,wmi是windows的作業系統,利用網絡連接配接跟蹤腳本發現應用端口的關系。
Ø 安裝代理:在被管機器上安裝代理程式,通過代理内置的發現能力,可擴充的腳本,來發現主機硬體、作業系統、安裝的資料庫、中間件等配置資訊。
Ø 和第三方工具內建:例如,可以利用apm監控系統,apm通過交換機端口鏡像,分析網絡中的7層協定,可以分析得到業務系統的服務路徑關系,并将關系資料送至cmdb調和。
通過合理的模型顆粒度和自動發現能力配合,可以解決it運維中70%左右的資訊擷取,再通過人工維護來進行補充、校驗完善。
▶資料的感覺能力
網際網路+時代的雲化資料中心,為快速響應業務的需求,應用需要随時應對擴容的需要,是以,配置及關系是動态變化,然而cmdb的本質就是為了真實、實時、反映資料中心的架構,這樣使得cmdb能否實時捕獲和感覺資料的變化顯得尤為重要。對于變化的内容,需要向訂閱使用者和第三方系統實時推送。
▶資料的分析能力
cmdb建設成功帶來的另一個未來價值是作為配置中繼資料的價值,可以為運維大資料分析提供可信基礎,促進運維走向大資料分析、智能決策階段。例如,我們在做變更的時候,需要去看該變更的影響範圍是多大?變更将引起什麼樣的情況發生?曾經這樣的變更是否引起故障?如果有故障是怎麼修複?
内功心法+招式,希望能夠助力您加快建設cmdb的步伐。最後,還是那句話,<b>在修煉的路上,任重而道遠,祝君好運!</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