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梅子熟了當煮酒 小滿時節飲下這口微醺的清香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小滿”的到來,意味着正式揮别春天最後的尾巴,迎來了炎熱的夏季。同一時期,南方的青梅成熟落地,進入收獲期的尾聲。青色的外表和爽口的味覺刺激,梅子為我們帶來了夏日中的難得一口清爽。當青梅與酒互相碰撞,産生的酒氣充滿了獨到的香味,青梅酒更是小滿時節很多南方人最愛的一味佳釀。對于青梅,北方人或許覺得很陌生,新京報鄉村頻道采訪了青梅主産區的農人,在小滿當日,與大家分享梅子采摘的喜悅與青梅“煮”酒的醉人清香。

梅子熟了當煮酒 小滿時節飲下這口微醺的清香

采摘青梅。受訪者供圖

小滿到來 青梅落地入尾聲

很多人知道青梅,但能嘗到新鮮的青梅,隻能是産地周邊的人才有的口福,因為青梅并不容易儲存,對多數人來說又過于酸爽。到了小滿節氣,來自廣州市從化區良口鎮仙娘溪村、樂明村的村民逐漸放緩了青梅采摘節奏,這裡已是梅子采摘的收尾階段。

一個多月來,村民每天采摘青梅,往返于種植地與村内的加工廠之間。自2013年加工廠成立以來,每年如此。

梅子熟了當煮酒 小滿時節飲下這口微醺的清香

青梅。受訪者供圖

青梅是我國南方的一種标志作物,因其酸爽的味覺刺激,成為炎炎夏日中消食開胃的“良方”。從采摘到加工,小小的青梅也在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中變換了多種形态。

與很多水果相同,青梅每年的收獲期僅有一次。作為一種夏季的時令果實,從4月開始,青梅陸續成熟,接連掉在地上。而若把産地向北推進,如江西、湖南,青梅的成熟期往往也會推遲至5月末。

作為中國青梅的主要生産地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區的廣東、福建地區的丘陵、山地,都為青梅的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在從化區組織周邊村民開展青梅采摘加工的從業人員廖鳳連對記者表示,“青梅的生長環境要求很高,每年元旦期間是它的開花期,需要高溫以及少量的水分。”廖鳳連所在的廣東綠耕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從2009年開始在仙娘溪村和樂明村開展合作社支援、培育各種農業創富項目,并将其命名為“從化項目”。

誰敢鮮食 酸甜香氣打開味蕾

很多人好青梅這一“口”,要的便是它爽口、酸甜的滋味兒。成熟的青梅如名字那樣,保留着青綠色的外觀。趁剛摘下,入口更是清脆。雖然開始會有酸澀口感,但青梅的“後勁兒”則是清甜沁香。在夏季,這無疑更能打開味蕾,讓人胃口大開。而青梅本身富含的各種果酸,更是能起到降血脂的功效。

事實上,青梅由于其成熟期短、味道酸澀、不易儲存的特點,鮮食青梅的方法其實并不能廣泛流行。“由于青梅的口感、味道,用于鮮食的情況很少。”來自有機農夫市集項目的仙仙解釋說,“關鍵是青梅一成熟就會落地,不及時加工的話也很容易變質,特别難儲存。”

梅子熟了當煮酒 小滿時節飲下這口微醺的清香

采摘下來的青梅。受訪者供圖

在廣東北部的山區,就近的村民鮮食青梅,往往為的是炎炎夏日中開胃消食的效果。除此之外,多數青梅都被用于加工,如青梅酒、梅幹、話梅等食品。是以仙仙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很少稱青梅為水果,更多時候是作為一種加工品來看待”。

青梅“煮酒” 夏日清涼快意

在青梅的整個加工産品線裡,青梅酒無疑最受歡迎也最為大家熟知,“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給這一杯果香美酒增添了太多豪情。

從飲用上看,相比脹腹的啤酒、醉人的白酒,青梅酒既保留了酒的味道,又增加了青梅的水果香氣。“一般我們的浸泡酒度數在40度左右,而通過兩年以上的浸泡時間,青梅酒成品的度數會降低到18度左右。”廖鳳連說道。

梅子熟了當煮酒 小滿時節飲下這口微醺的清香

青梅酒。受訪者供圖

度數低了,散發清香的青梅酒無疑還能成為夏日裡女性的心頭好。而通過浸泡的方式,青梅酒也能将青梅果中的檸檬酸、蘋果酸等成分保留下來,這些成分能起到降低血脂、分解脂肪的功效。

廖鳳連介紹道,青梅酒的制作方法其實也非常簡單,除了青梅和酒之外,隻需要加入冰糖或鹽,“根據不同人的口味,有些人喜歡酸一點,就會少放糖,有些人喜歡烈酒,那他就會選用酒精度數更高的原料浸泡。”

青色的梅果經過酒精、糖分的作用,在時間的催化下,變成一杯杯金黃色的青梅酒。而在炎熱的夏天,一杯加冰的青梅酒,叫上三五好友談天說地,即便不會論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豪言,卻也足以享受到清涼暢快的惬意。

新京報記者 張羽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