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獲得幸福的根本,永遠不是因為她得以遇到了一個完美的男人,而是自己腳踏實地的自立自強@四好讀書筆記
《紅粉》是蘇童的中篇小說,1995年被李少紅導演搬上銀幕。同名電影由倪震、李少紅和蘇童編劇,王姬、王志文和何賽飛共同出演。影片獲得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和第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小說講述了1950年初蘇州某地喜紅樓裡兩位青樓女子與一位嫖客的故事。解放後,在蘇州妓女改造運動之初,妓女秋儀拒絕勞動改造中途跳車逃跑,投奔了她的舊情人老蒲,不久,因為老蒲是富家公子被迫于家庭壓力和利益不得已讓秋儀離開,秋儀本想回家,可是路過家門又想起往事,如果家能容下她也不會走上這條路,于是走投無路當了尼姑。
好姐妹小萼則被迫接受了改造,不想又跟秋儀最愛的男人老蒲結成了連理,閨蜜和夫妻的雙雙背叛,讓孤獨無助的秋儀痛徹心扉,從尼姑庵回到家中卻不被姑姑和表弟接受,絕望中嫁給了雞胸駝背的馮老五。貪圖享受的小萼把好逸惡勞的老蒲逼上了絕路,他A錢了巨額的公款被執行了槍決。小萼再次失去了依靠,她把孩子送給秋儀,然後跟着一個北方男人上了火車。
秋儀拒絕了改造,小萼被迫接受了改造,但她們最後誰都沒能擺脫繼續依附于男人的命運。解放了,天亮了,曾經壓迫人民的地主和老鸨都被打倒了,可是秋儀和小萼卻沒能獲得真正的新生。今天我這篇文章就來分析一下她們為何獲得救贖卻沒能得到解脫以及影片為我們展現的現實意義,在我看來,她們的遭遇可以分為自身和社會兩個方面的原因來分析。

在我看來,造成秋儀和小萼們悲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封建思想和舊社會的迫害是主要的一方面,但她們在新時代到來的時候仍然難以走出泥沼的原因,首當其沖跟她們自身的局限性脫不了幹系。
①化入骨子裡的依附意識,導緻了一些列災難性的後果
首先,自我輕賤
在勞動訓練營裡,小萼因無法完成每天縫三十隻麻袋的任務,而想上吊自殺。第二天就有剪着齊耳短發的女幹部來找小萼談話。她們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想要弄清小萼要自殺的真相,另一方面她們也想幫助她真正脫胎換骨,小萼的落後和逃避,還使她自然地成為了顯而易見的改造典型。女幹部主觀臆測覺得小萼是因為對舊社會、舊勢力苦大仇深又無力反抗,極端害怕才想要尋死。
可是驚恐萬狀的小萼對一切都很懵懂、迷茫。出乎人們的意料,小萼十六歲爹死娘嫁人,然後她主動走上這條路,她本可以像其他姐妹一樣選擇去螺絲廠,可是她怕吃苦;在妓院裡她沒有挨打也沒有挨罵,因為妓院裡的一切生活她都适應地很好,老鸨的剝削和壓迫,男人的虛情假意,姐妹的争風吃醋,一切的一切她都顧不得深思,她隻知道這裡的生活吃穿不愁,工作簡單。小萼最後哭着地總結說,自己天生是個賤貨。
聽着的人無不感到一種深切的悲哀,可是卻一時找不到這悲哀的真正來處。小萼就像一隻不能自立的藤蔓,她必須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得以生存,而這幾乎成為一種本能,一種刻入骨子裡的無意識的天性。并且這種天性和本能也讓她們自己深深地迷信他人和男人,同時輕視自己,她們發自内心地覺得,自己除非依靠、借助外在和男人的力量,否則靠着自己是永遠難以存活下去的。
其次,同性之間互相競争和摧殘
同時,這種依附的天性,還自然地導緻了另外一個問題。因為她們認為必須依靠男人才能良好地生存下去,男人之于她們就像水,就像空氣一般,是基本的“生活資料”,是以人人都渴望得到和占有更多,這種女人間的互相争奪讓男人們聞之竊喜,更讓女人們彼此成為你死我活的競争對手,畢竟生死攸關,其他的比如姐妹情誼在這種競争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是以,我們才看到在秋儀當了尼姑之後,老蒲和小萼幾乎是同流合污地背叛了秋儀。秋儀剛當了尼姑後,老蒲去勞動訓練營找小萼,老蒲借着想讓小萼去勸說秋儀回頭的幌子,讓自己在秋儀那裡傷了面子的心漸漸漸得以轉移。從訓練營出來後,小萼也借着讓老蒲帶她去看秋儀的機會,讓自己那空空蕩蕩的心被另一個不恰當的男人填滿。最後小萼沒有去勸說秋儀回頭,老蒲也沒有帶小萼去看望秋儀。當小萼一面跟打腫臉充胖子的老蒲去吃西餐,一面以正義的化身讨伐老蒲說他薄情寡義秋儀才會被逼當了姑子時,老蒲攤攤手說她恨我我恨誰?我現在也很苦,配不上她了。
至此老蒲和小萼算是達成了某種潛在的默契,老蒲的借口便也是小萼的借口,現在非常時期大家誰也顧不上誰,隻好暫且顧自己吧。他們都急于找到一個堂而皇之的借口,以此讓自己的内心可以免于自責。小萼沒有忘記,即使在秋儀跳車逃跑之後,秋儀還托老蒲給在勞動訓練營裡獨自掙紮的小萼帶去一包東西,香皂、雪花膏、絲襪和太妃糖,那時她還肯定地想,“茫茫世界變幻無常,而秋儀和小萼的姐妹情誼是難以改變的”。可現在,她覺得忘不忘也就是那麼回事,如今那都是她想要暫且抛諸腦後的舊事了。
最後,難以自力更生
秋儀和小萼心中無形又無所不在的依附意識,還讓她們終于難以升起勇氣自力更生。秋儀發現汽車即将載着她們出城去做苦工,她幾乎想都沒想就選擇跳了下去。她才不要去做苦工,她想到的第一條出路就是要去投奔她的老情人老蒲,那個她精挑細選的有錢又英俊的富家公子,她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貞操獻給了他,是以在秋儀的心中老蒲永遠跟普通的嫖客是不同的,因為老蒲身上寄托了一份也許妓女本來就不該有的癡情。
可是這份情并沒有秋儀理想中的那樣深厚,從老蒲家出來路過尼姑庵她就賭氣當了姑子。當老尼姑發現秋儀的正真身份時,覺得她玷污了佛門聖地,便狠心把她趕走了。回到家瞎子老父親已經死了,姑姑和表弟都覺得她是個礙眼又多餘的浪蕩女人,姑姑怕她為這個家招來鄰裡的閑言碎語,表弟則直接怪她讓他沒有房子結婚。秋儀東躲西藏,如今反而覺得當初還不如跟小萼一起去接受改造做苦工,也許還不至于這樣的走投無路,随後她破罐子破摔似的很快把自己嫁給了同村雞胸駝背的馮老五。
小萼雖說迷迷糊糊地通過了改造,可是她也沒有能比秋儀更好。小萼一路走來都在尋找新的依賴對象。即使政府幫着她找到了新工作,也甯可辭職在家靠老蒲養着。小萼根本不願意自力更生,也從沒想過婦女還可以自力更生,沒有依靠她覺得自己不行,真的活不下去。可是平淡清苦的生活她又覺得沒意思,好吃懶做又愛慕虛榮讓她又不知不覺将老蒲逼上了絕路。失去了唯一的老蒲,她獨自拖着一個孩子,就更覺得活不下去了。她背着孩子重新回到工廠上工,可是她那弱不禁風的決心很快被這種無望的生活打敗,終于她還是将孩子送給了秋儀,自己跟一個收瓶子的北方男人踏上了北上的火車。
②對知識、新文化和新事物的淡漠、排斥和拒絕,讓她們潛在拒絕了那條最踏實的出路
秋儀幹脆拒絕,也是以錯過了真正的出路
也許從秋儀跳下汽車拒絕改變開始,她就已經冥冥中拒絕了她本來可以遇到的那條最踏實的出路。秋儀起初覺得,她不相信男人會不喜歡逛窯子,也不相信世界會因為把她們這些人攆散而變得更幹淨。但她沒有弄清楚一點,男人也許永遠都有逛窯子的心,可是靠男人謀生的女人永遠是被動而悲哀的。最後她終于後悔了。嫁給雞胸駝背但老實本分的馮老五,總算是悲劇中的唯一一點幸事。從小跟瞎子父親相依為命的秋儀,從沒有機會接受過恰當的教育,她對這個世界來不及認識,來不及深入了解,就匆忙走上了一條難以回頭的路。
臨被趕上車還能從容地吃下燒餅的妓女恐怕也隻有秋儀了,她也隻能憑着自身性格中的善良、堅強和潑辣,一路護持自己走到現在。但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她不關注,也不想關注。解放了,政府要帶她們投入改造,可是她因為自己對新世界的無知和排斥而錯過了。當人們紛紛向新世界湧去,她偏偏逆着人潮的方向想走過去的老路,也是她認知裡覺得最可能行得通的路。結果隻是兜兜轉轉走到走投無路。沒有人能夠拒絕時代的大潮,拒絕變化、進步和學習的人終會被時代狠狠地抛下。
小萼被迫接受,但内心始終無動于衷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勞動改造行将完成的時候,女幹部問小萼未來想做什麼工作,她們會被介紹到工廠,很多工廠都在招工。小萼渾渾噩噩,建設祖國的偉大理想離她太遠了,總算混到可以離開這個鬼地方,但對于幹什麼,她還是無所謂,她淡漠地說,隻要不太累幹什麼都行。“婦女幹部歎了口氣說,看來你們這些人的思想是改造不好的,那麼你就去玻璃瓶加工廠吧,你這人好吃懶做,就去揀揀玻璃瓶吧。”
來到玻璃瓶加工廠,簡單重複的勞動小萼又覺得無聊,還嫌棄工資低,覺得一個月十四塊什麼都幹不了。女廠長教育她這當然比不上你從前的收入,可是這錢來得幹淨,用得踏實。可是她不願意聽這帶刺的話語,反過來就罵人家。最後靠上老蒲她就迫不及待地跟老蒲說她早就不想去玻璃廠做工了,她心裡美滋滋地甘願讓老蒲養着她,同時也為自己靠着自己的聰明和美貌終于找到了靠山而自得。
小萼,跟秋儀有着差不多的出身,家庭和父母無法庇護她,她便出來自己讨生活。隻是她比秋儀更軟弱更依賴,更懵懂無知。她倒是被洶湧的人潮裹挾着來到了新世界,但折騰一圈,隻是新瓶裝舊酒,她的本質一點沒變。如果不是士兵及時朝天開了一槍,三十條麻袋就逼得她上吊死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她總覺得活不下去,即使擁有了賴以維持生存的工作,她的内心仍然感到無所依傍。她必須依靠秋儀,或者老蒲,又或者其他的什麼人,才能擁有活下去的勇氣。
一方面,幾千年的封建思想不隻刻在男人們心裡,更早已融入進很多女人們的骨血,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男主女從,重男輕女,包括她們自己的窯姐生活,她們從來不去想為什麼,到底是誰迫害了她們。隻是去自動地傳承它順從它。另一方面她們又沒有學會獨立思考,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文化。先拒絕了思考自身悲劇的原因,進而渾然忘記自己的悲哀,然後又拒絕了進步和改變,她們被封建思想愚弄着,同時又深陷自我愚弄,這是她們走不出悲劇命運的内在因素。
一種觀念的浸入不是一朝一夕的,同樣要改變人們已經預設的觀念也注定是一項持久戰,不論對于被改造者還是廣大的旁觀者。
①改造了她們的外在生活狀态,卻難以改變她們的思想和心理狀态
小萼,被帶走檢查了身體,剪短了頭發,改變了裝扮,學會了勞動,擁有了一份可以糊口的正當工作。可是她與從前的生活相比較,既嫌棄工作累,又嫌棄這份工作賺錢少。兩年的改造隻改變了她的外表,根本沒能觸及她冥頑不靈的内心,她還是要繼續依附于人,拒絕獨立。從前在妓院,她的主心骨是秋儀,在勞教所裡她失去秋儀這棵大樹,漸漸又依附上秋儀的老相好老蒲,老蒲被她逼得走投無路,自身也軟弱好逸惡勞難以适應全新的生活,于是偷拿公款,最後被槍斃。即使這樣小萼仍然本性難移,又靠上說評彈的房東,被房東太太用驚堂木打出家門,最後孩子也送給秋儀,靠上了收瓶子的北方漢子。
小萼最後說,我也搞不懂自己是怎麼回事了,她本來下決心不再嫁人獨自帶大孩子,可是僅僅當了一年的寡婦之後,她就改變了主意。在秋儀送她上火車的站台上,她甚至回頭遙望着翠雲坊的牌樓,經曆了這麼多她還是最懷念那個地方。也許在目力所不及的某些地方,有些東西被污染了是輕易難以洗白的,人一旦跌入某種可怕的境地,即使獲得救贖之後她的心理也很難迅速被改變,一路走來她好像每一步都在犯錯,又好像每一步都是無可奈何的命運使然,這實在不能不讓人感到一種令人窒息的悲傷和無奈。
②改造了她們,卻改變不了深入人們骨髓裡的偏見和歧視
城市裡的大多數人都知道這項妓女改造運動,也參加或者聽聞了對老鸨的控訴會,女幹部曾對小萼說錯不在她們,因為她們中有很多都是被迫賣身的。但這場對舊社會老鸨的控訴會真的能改變什麼嗎?它能洗清她們過去的曆史嗎?它又能改變所有人心中的偏見嗎?
秋儀,從始至終,不被她身邊的人所接受。老蒲有身份有地位母親蒲太太如此,尼姑庵号稱以慈悲為懷的老尼姑如此,回到家的親人姑姑和表弟如此,不相幹的街坊鄰居亦如此,持槍而立的士兵也會在她逃跑後咬牙切齒地罵一句操不死的臭婊子,即使是街上遊行的勞工兄弟姐妹也要踮起腳朝拉着翠雲坊姐妹的汽車吐上一口唾沫。但她一開始不是自甘堕落的,跟瞎眼的父親相依為命,長到16歲生活難以為繼,被迫走上這條道路。
小萼呢,怕吃苦才自願進了喜紅樓。在勞動訓練營因為上吊事件被當成階級鬥争的工具和典型人物,“稍微誇張點也沒關系”,隻要她能到對舊社會的控訴會上發言。進入工廠使小性子逼急了女廠長還是要揭她的老底罵她下面髒出了蛆。即使跟了老蒲過日子,也被老蒲提防着怕她犯了老毛病。
對人們思想上的改革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論是對被舊世界壓榨、踐踏和愚弄而不自知的秋儀和小萼來說,還是對所有的其他人。秋儀和小萼們一方面因為錯誤的認知而沉迷在泥沼中不願離開,短暫的改造跟本難以觸及她們的靈魂、轉變她們的認知,另一方面人們深深的偏見也讓她們在找尋其他出路的過程中阻力重重。這便是她們難以走出悲劇命運的外在因素。
故事的結尾,不知道是該替秋儀和小萼感到幸運還是不幸,她們還是分别找到了可以暫時依靠的男人,秋儀有了老實本分的馮老五,小萼有了又黑又壯的北方漢子。但不論如何都好像仍要為她們捏把汗似的,總覺得這種内心完全依賴在一個男人身上的幸福好像空中樓閣一般,因為即便搭建得再高根基終歸是不安穩的。
古榕先生導演的電影《紅塵》也許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故事也是講解放後妓女的故事。德子娶了一個相貌姣好的女人,在身邊所有人都不知道這個女人底細的時候老實的德子不知招來了鄰裡多少人的羨慕,他自己也整日用洋車拉着媳婦兒笑得合不攏嘴。但當阿德嫂不小心說出自己以前做妓女的曆史時,所有人都變換了一副嘴臉,處處避之不及。連老實的德子也變了,他一開始就知道阿德嫂的經曆,那時覺得并不介意,可現在卻整日摔摔打打、罵罵咧咧,最後索性抛下阿德嫂子自己離開了,阿德嫂最後在絕望中喝了安眠藥。其實,男人能掙錢也好,還是老實本分可靠也罷,都不是可以保證一個女人獲得幸福生活的根本。
一個女人如果學不會自立,不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就永遠難以獲得真正簡單而踏實的幸福,隻能整日寄望于男人的良心,因為一個女人幸福的根本,從來不在她嫁了一個什麼樣的男人,而在于她自己是否擁有獨自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而且人性也很有趣,那些越是有能力獨立幸福生活的女人,男人們反而越舍不得離開她們。可是即使在故事的結尾,秋儀和小萼也沒能懂得這個道理。
謝謝關注@四好讀書筆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