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制作:潘越平
【歐洲時報記者孔帆】11月3日,巴黎戴高樂機場接待大樓(pavillon reception)細雨綿綿,冷風嗖嗖。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專機從這裡起飛。而媒體以及部分企業團已經提前一天從這裡飛往中國。
媒體及企業團隊登上帶有法蘭西共和國辨別的“專機”。(圖檔來源:本文圖檔均由歐洲時報記者孔帆 攝)
這裡,也是接待各國元首專機的地方,就在戴高樂機場一号航站樓的旁邊。如果是第一次來這裡,一不小心就會開到其他航站樓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風雨送貴人”,是人們在送别親朋好友,如果碰上下雨的時候,說的一句吉祥話。
巴黎戴高樂機場接待大樓(pavillon reception )外景。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總統馬克龍當然是“貴人”。但是,法國群眾可不一定這樣認為。最新民調顯示,馬克龍在内政問題上的支援率仍然很低。
其實,馬克龍也有條件和機會成為法國發展的“貴人”,那就看他能否放棄偏見,擁抱那些應該合作的朋友。
這次馬克龍作為“特殊貴賓”參加第二屆進博會,肯定會受到特殊禮遇。他與習近平主席有足夠長的時間進行溝通,他能否把握與中國建立更進一步合作關系的機會?
我們看到,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大中小企業,都非常期待與中國的合作。而進博會,是非常好的機會。
10月份,普羅旺斯商務推廣署為了向中國投資者介紹當發展前景并吸引更多投資項目,邀請了新華社、人民網、歐洲時報等媒體記者到馬賽普羅旺斯地區實地考察,親身感受那裡的發展狀況和潛力,以及其對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渴望。
一位記者同行感慨,去年,我們到處聯系參加進博會的機構和企業,甚至飛到了科西嘉;而今年,法國相關機構很早就開始主動聯系我們了。
我們在馬賽普羅旺斯地區走了一大圈,參觀了10餘個法國企業,其中有幾個企業和機構在其領域都是世界排名靠前的。我們能感受到,企業不論大小,都看好中國的市場,都渴望對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這些企業,都将參加第二屆中國“進博會”。一位負責人說,進博會企業商業展現在“一位難求”,幸好我們下手早啊。
這些企業呼聲,我們希望馬克龍真的能聽到,并為這些企業創造條件。我們欣慰地看到,馬克龍計劃在上海博覽會多多推介法國産品,尤其是法國的農業等領域産品。這無疑将得到法國農民兄弟的支援。
今年三月,習近平主席與馬克龍總統在巴黎表示,他們決心捍衛“強大的多邊主義”,以防止受美國總統特朗普重創。這是中法合作的堅實基礎。
然而,我們也看到,馬克龍除了一直把自己當作歐盟代言人之外,還想“挾歐盟以自重”:我是代表歐盟和你們談,你們應該知道輕重。不僅如此,他還呼籲歐洲對中國基礎設施“新絲綢之路”這一大型項目采取明确政策,以應對北京在國際上尤其是在非洲的擴張。
其實,非洲市場,中國政府早就給法國指明了道路,大家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啊。中國政府提了3、4年了,法國政府也回應了很多次,但一直沒能落實。
不僅如此,據愛麗舍宮指出,馬克龍還應“在無忌諱的情況下”,“在尊重和坦率的架構内”談及敏感的人權問題。
愛麗舍宮的總統訪華新聞釋出會,歐洲時報記者也在現場。當有記者提及總統是否會談人權問題時,副外交顧問慧芙就有些顧左右而言他了,很明顯,馬克龍并不想談及這些無中生有的問題,并且也不希望幹涉中國的内政。
馬克龍參加中國第二屆“進博會”,第一步走得很好;接下來,我們希望他能夠不被所謂的意識形态所左右,以法國乃至歐洲的發展為己任,在與中國的合作上,表現出過人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