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芒果君爺爺

瓦罐逸出的氤氲水汽,缭繞在竈台間。
瓦斯爐中央的一柱藍色火焰,徑直将熾熱投在乳白色的罐底,恒定的熱能作用于罐中久沸而不溢,持久的煨炖,藕湯漸而濃稠。此種炊事之法,荊沙人稱之烘藕湯或曰“烘湯”。烘藕湯三字前面,省去了排骨、大骨字首語,語言故然可以簡化,但不意味着将藕沒于清水中裸炖,豐腴肥碩才是滋潤蓮藕産生濃香的擔綱食材,萬萬不可略去。
“烘”的本意是烤而非煨,荊楚人原以為是方言土語,西式烘焙湧入家庭後,烘是何意?終于醍醐灌頂。但自古以來荊沙人就用烘替代煨,雖然漢字“炖”更符合解釋,可是炖字太北方,楚蠻極不熱衷用“炖藕湯”來表述。不是麼?遼甯的本山常常得意顯擺的什麼“炖魚”,令荊州人一頭霧水。炖所表示的是将食材入水久煮,魚又是荊州最最著名的特産,網絡不是流傳“沒有一條魚活着離開湖北”的句子嗎?此話雖俗不可奈,甚至讓人嗤之以鼻,但荊沙人烹魚在中國還真得無人可及。如此一來,本山的炖魚在荊沙人眼裡隻剩下“粗糙”了。試問天下,你聽說荊沙人炖魚嗎?
煲藕湯亦比烘藕湯語言規範,可是荊沙人亦不會刻意說煲藕湯,那些嶺南語充滿十足的粵味,在荊沙人口中吐露出來盡顯做作,惟有用莫名其妙的“烘”來說道,何樂不為?至于“烘”是烤是焙,本埠六百六十萬鄉邑老幼早已約定俗成,且“烘湯”抑㦯“烘藕湯”,古往今來就恣意流行荊江兩岸,積重難返嘛,勿求全責備。
烘藕湯,本是荊沙百姓的飲馔慣例,卻被毗鄰的漢口捷足先登,于2011年率先申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産。非遺,原本是依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來保護,類别衆多,烘藕湯代表的是傳統技藝,須具有古法炮制,先祖傳承的執行個體,此種文化溯源三代就足夠古老,在荊沙找幾個烘藕湯的原住民易如反掌,但有此意識的人很難尋覓,按部就班,麻将小酒才叫安逸,管tm的什麼藕湯傳承……烘藕湯不偏不倚地成了大漢口的特色佳肴,成了武漢遊子的鄉愁。
既然是傳承古舊之法,烘藕湯少不得煤爐子砂罐子二件器物,若用本文之首概述的天然氣撘配澳洲粘土瓦罐來“烘”湯,其大相徑庭尤如與非遺分庭抗禮。
去年底,湖北釋出21道楚菜标準,本以為當仁不讓的魚糕必定入冊,誰知荊沙人心心念念的魚糕名落孫山。失望之餘,又見并不被日常消費的“荊沙甲魚”赫然在列,還有小衆的“洪湖鴨焖蓮藕”和疑似石首的“雞茸筆架魚肚”皆有上榜,洪湖石首乃大荊州的屬地。況且荊州魚糕的标準上世紀業已問世,中國原産地之丹書鐵券也囊括手中,其含金量遠遠超此次評定,如此也罷。
排骨藕湯,在21道排序中位列第九。
何為标準?所謂标準就是食品的感官性狀和實體化學名額的集合。“感官性狀”陌生的深不可測,尤如近年來的“供給側”般晦澀難懂,貌似名詞中的高大上。感官性狀是專業術語,内行人谙熟,外行興許想入非非,實際上就是你的眼睛鼻子嘴巴之類的身體器官,對食物的形态氣味口感的綜合判定。那個被官方釋出的排骨藕湯标準,雖與之從未謀面,但可以想像,它的烹饪過程必須具有“标準産品”的流水線規則。即為我們規定了肋排的部位、蓮藕的孔數、湯水的色澤、炖煮的時間、煨炖的容器、輔料的種類、甚至肋排砍剁的長度和滾刀法切藕的幾何形狀……中式菜肴随心所欲烹饪技法,被标準化所管控,形成了千家萬戶風格一統的标準味道。當然,給中式菜肴訂标準,并非鄂人的破天荒,模仿和學習之拿來主義總比創新省力,廿一道楚菜定标準不過是步川菜、淮揚菜之後塵而已。
排骨藕湯這道家常菜肴,諸多自媒體人常常以偏概全将之冠以鄂人的共有愛好,動辄就打上湖北人的至愛标簽,信口雌黃達到無以複加之境地。殊不知湖北境内曆史上存在着巴楚文化,巴楚地域風物不盡相同。盡管巴楚文化在歲月長河的磨砺下共生與互融,但仍是二種不同單元的文化載體,飲馔習俗安有雷同?其實,排骨藕湯的流行範疇,多在江漢平原蓮藕遍生的地域中。
春節将至,荊沙人的餐桌上怎能少了藕湯?于是,市場上沾滿青泥的,滾圓的,瘦長的,少徑的,多孔的,鋪天蓋地。不管藕的形态如何,粉面的蓮藕終究是衆多人的喜愛。藕販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做着保證,人們在歡聲笑語中置辦年貨。
臘月二十九傍晚,堅持庚子年最後一班崗的女兒下班。見我伏案寫作,女兒問道,又在寫什麼美食?我不假思索地說道“藕湯”。女兒不解問道“怎麼又寫藕湯”?答曰,“什麼時候寫過藕湯”?女兒不語,默默從書架中找出一本雜志,“臘月間的挖藕人”赫然刊在《讀者空間》上,這不是藕湯嗎?唉,寫得多了,哪裡記得!
太太舀了一小碗濃稠的藕湯給我,晶亮的油花散發着脂香飄浮在湯汁上,那是筒子骨經常時煨炖後,骨髓滲透于藕湯形成的澱粉脂肪交融汁液,美味乃至鄉愁,正是由此衍生。
今日除夕,荊沙慣用“臘月三十”,家人輕松怡然團聚圍坐大啖美食,荊沙人稱之團年。近三十年來,語言文化因南北交流的便捷互通,電視網絡的潛移默化,中小城鎮地方俗語不再形成主流,正在悄然蠶食中發生改變。“團年”二字漸而被年夜飯取代,異地語言頻出荊沙人的口中,這是數典忘祖還是語言革新?不敢忘下結論……
美食散文畢竟不是菜單,無需羅列廚間的abc,恕我沒有重墨寫下排骨藕湯的工序,其實制造此肴真的乏善可陳。無論排骨或筒子骨均可煨湯,至于炖前淖水(西南官話為泹水、出水)與否,悉聽尊便,時間,才是營造藕湯的關鍵。翌日,即辛醜年大年初一,在此錄王安石《元日》,順祝諸君牛年順遂!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