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聯“秋海棠”,又見颠倒求下聯又見下聯求反對者,李海棠也。其發文把“秋海棠”說成上聯求對下聯,且自對“夏山藥”,不覺俗還自鳴自伐說“看誰壓過我”。

上聯“秋海棠”,又見颠倒求下聯又見下聯求反對者,李海棠也。其發文把“秋海棠”說成上聯求對下聯,且自對“夏山藥”,不覺俗還自鳴自伐說“看誰壓過我”。

一、多虧男身,不然溴大了

其标題是《》這他多虧是個男人,否則可就溴大了。為何?因為這是老牛吃嫩草的洞房葷段子。典自蘇東坡嘲笑調侃好友詞人張先洞房之作。說的是80歲的張先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這才引出了東坡之葷段子調侃之詩雲:“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一樹梨花壓海棠”,說的是八十之滿頭白發如“梨花”的老翁,洞房之夜壓在十八的小媳婦“海棠”上——這是多麼滑稽和不倫的場景啊!然而偏偏“李海棠”還竟可以把這個葷段子詩拿出來晾,看來是真不知道裡邊是什麼意思啊。

二、看吾之對咋超你

小李,你先别說誰能壓過你,誰也壓不過你因為誰也不壓你,你除非你花錢到夜店方可實作。然吾之對必強過于你,并且還列出出處。如前人作詩講究“無一字無出處”,愚亦仿此。

上聯“秋海棠”,又見颠倒求下聯又見下聯求反對者,李海棠也。其發文把“秋海棠”說成上聯求對下聯,且自對“夏山藥”,不覺俗還自鳴自伐說“看誰壓過我”。

請問,小李你這是閑的還是寂寞壞了,還是江郎才盡了咋滴?你這出對和自對對的也不是那回事啊?你把對聯的規則搞亂搞錯了知道吧?10月22日愚發文說“總發現不會寫詩的偏發寫詩文章,不懂對聯的偏寫對對聯的文章,尤其近一段時間。”說的是不懂聯律和仄起平收之規則,之把下聯說成上聯者。這不你有就來撞槍口了?

什麼是“仄起平收”?就是上聯尾子為仄,下聯尾子為平。但看看你“海棠”之“棠”字,我幫你個忙:《平水韻》七陽平聲;《中華通韻》十三昂/平聲;《中華新韻》十唐/平聲。小李,你這出聯不對啊?即“秋海棠”不可為上聯,即此為下聯求上聯的對子,你卻偏偏把下聯搞成上聯了。然而,自從“一枝梨花壓海棠”的顯擺到“秋海棠”的颠倒可見,你不是90、00後,也會是80後,因為特征非常明顯,都是文化斷層斷代的和“不學無術”的特征。

上聯:夏芍藥;中平仄;

下聯:秋海棠。平仄平。

芍:《中華通韻》九熬/平聲;《中華新韻》六豪/平聲。平對仄,仄對平,夏對秋,芍藥對海棠。平仄相協抑揚頓挫,聲律與對仗工整。

上聯“秋海棠”,又見颠倒求下聯又見下聯求反對者,李海棠也。其發文把“秋海棠”說成上聯求對下聯,且自對“夏山藥”,不覺俗還自鳴自伐說“看誰壓過我”。

三、“夏芍藥”的出處

為何搬來“夏芍藥”的出處?緣堤防謂襲改一字也。如下:

清朝科舉前三名的仕子,都是要在金銮殿殿試的。有一年,卻發生了一個趣事,而且流傳了下來。當時科舉的第三名,名叫劉鳳诰,江西萍鄉人士。此人非常有才,是當地有名的才子。寒窗苦讀以後好不容易考中了,便随二人來面見皇上。可惜他幼年患眼疾,無錢亦無名醫診治,便瞎了一隻。乾隆乃風流皇帝看着三人進殿,突然看到一個獨眼龍,頓心生不樂,見其貌不揚便試其文才,遂出上聯:獨眼不登龍虎榜。此對一出,殿上者面面相觑,這不是明顯嘲諷給他下馬棋麼。可是皇上就是皇上誰敢忤逆啊,劉鳳诰雖感委屈,但智商情商頗高沒有表現出一點不滿,如果主子一個不高興别說功名連腦袋都可能不保。劉鳳诰随即對出:“半月依舊照乾坤”,乾隆一聽,真是人不可貌相啊。行,那我再試試你。沉思片刻又出對:“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鬥,朕乃摘星漢”。這是以星辰為主題,劉鳳诰不由想到,皇上不僅殿上傲慢,這還傲視蒼生啊,但臉上也沒有透出一絲一毫。他開動腦筋,遂靈光一現對出:“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金銮殿上的人聽完都覺得此人不卑不亢,滿腹經綸,暗暗贊歎。乾隆哈哈大笑,這個第三名用春夏秋冬對應我的東西南北,用探花郎對應摘星漢妙哉!果是一個有才之人。當堂便大筆一揮,欽點劉鳳诰為探花。此故事在《古代楹聯集趣》可見。

杲杲湖山

2021年11月5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