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敗寇這幾個字成為了任何人都可以适用的一個标準,古今多少的英雄最後由于自己的失誤而斷送了本屬于自己的輝煌。話說那項羽本就是所向披靡的英雄,當初在劉邦還未起事的時候他已經是很有名氣的一方起義軍,可是随着項羽在烏江自刎,這一傳奇人物也就登上了曆史的舞台,對于劉邦來說,他自然是成為了全天下最為英雄的君主,布衣出身最後是成功逆襲,這樣的英雄也是亘古罕見的存在。成功的英雄自有自己的過人之處,他們可能是抓住了最重要的機會,他們也可能是最為機智的上司者,有的是靠着兵強馬壯,有的則是依靠過人的智謀,以少勝多的案例也是相當的多的。

而這四個字在魯智深的身上也是表現的淋漓盡緻,他的一生也可謂是充滿傳奇色彩。早年之間的魯智深也算是自己家鄉的一個名人,誰人見了這魯提轄不得事恭恭敬敬的,這樣的小日子那也是過的相當的安逸,也算是小小的名利雙收。而随着自己出家五台山,這個恩怨分明的魯智深從此也就跟佛結緣了,他一生有着無盡的佛緣,而在五台山更是遇到了智真長老這樣的師父,對于魯智深的不當行為,他沒有責罰,這位長老的心中看到的永遠是他的善良,他的勇敢,對于世俗的偏見他一概不管。而對于智真長老的情義,魯智深之後也是用實際的行動來報答當初的一個教養,一時結緣,一生有緣,坐化六合寺成為了他最終的歸宿。
魯智深的一生就是為佛緣而生,他的善良伴随了他的一生,而在打死鎮關西之後,魯智深也是沒有了一個好去處,先後途徑是五台山和大相國寺,而不受限制的魯智深最後還是選擇流落江湖。話說這天正好是來到這曹正夫婦所開的一個酒館的時候,魯智深是準備大吃大喝,可是衆人看到這樣的一個和尚怎麼能夠有這樣的行為,于是準備趕走他。這一來二去的就和曹正交手了。話說也巧了,楊志由于賣刀不成,最後還殺了人,此時也正在曹正的酒館當中暫時的歇腳,而楊志一出手,魯智深也不敢掉以輕心。
眼看着難分勝負,于是曹正就詢問這厮,魯智深說出名号的時候,大家那是不打不相識,都是天下赫赫有名的大英雄,于是一場誤會也就解開了,而曹正正是那魯智深大哥林沖的徒弟,這樣他們的關系就更為親密了。而在解決了溫飽之後,接下來的歸宿問題就成為了關鍵,楊志已然是沒有了任何的去處,而曹正提出離此處不遠有個二龍山,以鄧龍為首的幾人占領,靠着打家劫舍生活,這倒是一個好去處。而他們在曹正的建議之下,最後選擇了獻出魯智深這樣的妙計,可謂是兵不血刃就成功拿下山寨。但是對于他們這幾個人來說,小小的二龍山為何不一舉拿下,偏要費這些個周折?
對于魯智深和楊志的武藝,那自然是容不得任何的一個懷疑,當初楊志在途徑梁山的時候,碰到林沖,于是二人是大戰幾十回合不分勝負,可見楊志的武藝是相當的高強的。而魯智深也有着倒拔垂楊柳這樣的壯舉,顯然如果他們三人合力,對付鄧龍這等小人那是綽綽有餘的,為何還要選擇這樣的一種方式?
首先對于曹正的建議,這是一個相當容易實作的方法。對于鄧龍這樣的人物,他們也不需要太多的作戰實力,而這樣的一個計謀很簡單,也是相當迅速就可能拿下,這對于他們來說成本顯然是很低的。此時他們的目的是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并不需要魚死網破,對于曹正的建議,顯然他們都覺得這是一個上上之策。
而第二點就是在他們開始讨論的時候,魯智深就已經去過二龍山一趟,而他可是吃了敗仗回來的,這一點成為了一個關鍵之店,也是曹正想辦法攻打二龍山的一個前提。就魯智深這樣的好漢,不說打個平手,竟然是戰敗,這一點完全是靠着二龍山原有的優勢,那就是易守難攻,這樣的一個現狀讓他們的武力也沒有了發揮的餘地。即使他們三人合力,那麼要想成功拿下鄧龍,那也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此時的目的并不是要滅了二龍山,他們需要找的是一個能夠生存的地方,而生活要想着繼續的前提就得是有着足夠的資源和人手,這一點他們也都預想到了。而如果強行攻打,那麼到時候的二龍山也就勢必會生靈塗炭,有楊志、魯智深這樣的好漢,恐怕對于二龍山會有一定的威脅,如果大開殺戒,那麼對于二龍山那就是一個滅頂之災,他們上了山又能怎麼樣呢?這顯然是不太合乎情理的事情。而魯智深和楊志顯然都是善良之人,魯智深已然是出家,而當初楊志賣刀也是被那人咄咄相逼,最後失手殺了他。在他們的心中,生命也是相當的珍貴的,不會輕易大開殺戒。
對于二龍山,他們選擇了智取,而正是有了他們的計謀,留給他們的二龍山也是相當富庶的一塊寶地,對于他們之後的發展也是相當的有益處的。而随着武松等人的加入,之後的二龍山也成為了梁山之後最大的山系,這跟當初他們的選擇有關,儲存了實力,奠定了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