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人土生土長的大冶人,千年古縣大冶市,是不是有點沖突?又是“縣”又是“市”的,現在這種在地名上自己掌自己的臉的事多了去了。解釋一下,正史上的大冶縣建制始于宋乾德五年,也就是公元967年;設縣的創始人是當時與北宋并存的五代十國中的南唐後主李煜;李煜是把原先南吳開國皇帝楊行密設定的專事鹽鐵業務的、本屬武昌郡永興縣界内的、具有特區性質的青山場院獨立出來了,并把當時的武昌郡(現鄂州市)的三個鄉劃與青山場院合并,單獨設立了縣治;
2、因青山場院是專署鹽鐵業務的國家直管機構,區域内礦藏豐富、采礦冶煉發達,李煜是個大詩人,喜歡詩情畫意、寓意深遠的詞彙,于是就取“大興爐冶”之意,把這個新設立的縣域取名為大冶縣了,此時距今1054年了;是以,大冶稱為千年古縣自然是名不虛傳、名副其實的;至于現在所謂大冶市,隻是1994年的事情,正式挂牌大冶市是1995年1月1日,是湖北省管轄、黃石市代管的縣級市;
3、以上都是正史上有記載的,我們不談五代十國時期的吳國政權創始者、南吳太祖楊行密,南唐後主李煜确是絕對值得一談的。大冶升格為縣乃至縣名都是李煜所賜,而在中國三千年文明史上,皇帝做得最好的絕不是李煜,但詩詞歌賦做得最好的皇帝,從古至今,無人可以趕超李煜者,這是史上早有定論的;
4、而李煜所處之五代十國時期,正是大唐晚期、藩鎮割據和大宋崛起、重歸大統的縫隙之間。南唐國弱、尊奉宋廷、稱臣納貢、以保全基業,其實,南唐最值錢的東西是什麼呢?李煜供奉給趙匡胤的又是什麼呢?李煜偏安一隅、乃至可以優哉遊哉、吟詩作畫、留下不朽詩章的本錢又是什麼呢?回看曆史,答案很明顯的,南吳、南唐乃至更早的楚國,賴以生存的資本其實就是産自青山場院界内的銅錄山上的銅,還有鐵山,包括獅子山、象鼻山、尖林山上的鐵;
5、由武漢大學曆史學家羅運環創作的鴻篇巨制《楚國八百年》,2014年由張曉敏導演,由央視和湖北電視台聯合播出了,《楚國八百年》中開宗明義的指出,人類生産力的第一次革命是鐵器取代石器,第二次是青銅器取代鐵器;青銅器時代的開啟,就是由殷商時期采掘和冶煉銅錄山的銅礦開始的;銅錄山古礦遺址上,僅古人遺留下來的爐渣面積就高達14萬平方米,蔚為壯觀,是為人類考古的第八大奇觀;
6、再說鐵山。中學生的地理課本上就有記載,湖北的大冶是與遼甯的鞍山、内蒙的白雲鄂博、安徽的馬鞍山并列的中國四大鐵礦石基地之一。古時之鐵山,也就是今天的大冶鐵礦,最早開鑿史始于公元226年,迄今已有1700餘年了。當時的東吳都城武昌,距鐵山不到五十公裡,孫權就是在鐵山煉鐵鑄劍、大興開采了;随後的隋炀帝楊廣,在這裡鑄錢造币、掌控金融了。七十年代,大冶江邊的千年古鎮道士洑就挖掘出了成千上萬噸的古錢币,有三國的、有隋唐的,最早的竟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說明古代大冶,不僅是冶煉中心,還有可能是造币基地、金融中心;就是今天,在銅錄山礦的周邊,還有中國黃金集團的金礦、中國有色集團的鑄銅、煉金基地、工廠;
7、大冶的興盛,另一個重要的曆史節點始于光緒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890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湖廣總督張之洞督鄂開始,下車伊始,就瞄準了大冶的礦藏,就開始興辦鋼鐵了;張都督是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一,自然就把冶煉事業跟西方發達的工業技術接軌了,引進德國的裝置、技術和人才,鋪設鐵路,組建了遠東的第一座大機器生産的大型露天鐵礦,成為了漢陽鐵廠的礦石基地和漢陽軍工廠的原材料基地了,所謂漢陽造的槍炮用的鐵,就是大冶鐵礦的礦石冶煉出來的;而以大冶鐵礦、漢陽鐵廠、大冶鐵廠、萍鄉煤礦組建的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則是中國現代工業的鼻祖、現代工業的搖籃了;
8、到了當代,抗日和解放戰争過後,毛澤東在百廢待興的基礎上搞工業,不由也發感慨了,毛澤東說:搞重工業,不能忘了張之洞!在鞍鋼恢複生産的同時,毛澤東南望荊楚,要看大冶,很多人勸阻,說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毛澤東堅定地說,就是騎着毛驢,我也要去大冶看看!于是,偉人兩次視察了大冶鐵礦、大冶鋼廠,共和國第一個五年規劃中,濃彩重抹的一筆,就是興建了與鞍鋼并駕齊驅的又一座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武漢鋼鐵公司,而武鋼的礦石基地就是大冶鐵礦,和同樣在大冶和臨近的金山店、靈鄉、程潮鐵礦;
9、這麼厚重的工業史,這麼悠久的冶煉史,這麼舉世無雙的采掘史,大冶挖掘過嗎?脈絡厘清過嗎?痕迹尋找過嗎?真情展示過嗎?大冶對外的名片是一個低矮不名的小雷山?是一個照葫蘆畫瓢、東施效颦的上馮古村?還是一個在國内外鮮有名氣尹家湖、三裡七?然後完全是人口雕琢的九十年代以後才建起來的世紀鐘、九龍柱、青龍山塔?七十年代以前就有的老一中普愛醫院遺址、老師範的武備學堂遺址、老人委的文廟遺址,還有民國時期遺留下來的餘府、徐付、劉家大屋、向家大院為什麼就不去修複、去維護,而是一拆了之、好不足惜?為什麼大冶現成的這麼多古人遺迹、古代事迹就無人問津、不着痕迹?
10、廣東、江浙一帶的旅遊可以無中生有甚至借雞生蛋,可以做得風生水起、招搖世界的,而我們大冶有這麼多的曆史真迹、千古人脈,為什麼就無人開發、無人利用,難道修一座李煜詩詞碑林、鑄一座楊行密雕像、建一個張之洞廣場就比做什麼恐龍園、摩天輪、葉家壩祠堂要花費多、施工難、占地多嗎?大冶也是多年的百強縣了,百強縣不是比錢多、不是比崽賣爺田嗎,也不僅僅喝勁酒、挖銅礦,更重要的是要把千古銅都、鋼鐵搖籃的曆史傳承下去,要把祖先筚路藍縷、開山拓荒、愚公移山的精神發揚光大了,給子孫後代一個良好的史記、優秀的作風、深刻的記憶才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