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魚”是儒艮的俗稱,也是人們比較廣泛所謂熟悉的名稱。

那麼,儒艮和海牛是同一種動物嗎?它們确實長得十分相似,而且同屬于海牛目,但是,它們确實也是兩個不同的物種。
關于怎樣分辨儒艮和海牛
儒艮屬于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屬,單一物種,無亞種。它跟海牛外形上最容易差別的地方就是尾巴,儒艮尾部形狀與海豚尾部相似,尾葉水準,略呈三角形,後緣中央有1個缺刻。
而海牛屬于海牛目,海牛科,海牛屬,下有三個亞種。海牛的尾部由于後肢退化消失演化為寬大成槳狀的尾鳍,也就是圓形的。
儒艮(尾巴三角形)
海牛(尾巴圓形)
儒艮的資料
儒艮是一種大型水生哺乳動物,由于雌性儒艮偶有懷抱幼崽于水面哺乳的習慣,并且偶爾會頭頂着水草浮出水面,遠看就像人類女性的頭發,而且它們身體特征跟人類吻合,故儒艮常被誤認為“美人魚”。
儒艮成體平均長約2.7米,體重達300千克左右。體紡錘形,身體的後部側扁,頭部較小,略呈圓形,眼睛和耳朵都比較小。皮膚較光滑,有稀疏的短毛。背面灰白,腹面稍淺。許多年老個體的皮膚有大面積無色素區域,并有許多疤痕,尾部略呈三角形。
儒艮對海溫和水質有很高的要求。從不去冷海,對冷敏感,水溫低于15℃,易染肺炎死去,水質差也易罹皮膚潰瘍、内寄生蟲等。
以海床底部生長的植物為食,包括多種海生植物的根、莖、葉,與部分藻類等,常會吃掉整株植物。它們不會使用門牙來咬斷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來攝食。有時它們會留下一條啃食過的痕迹,當退潮時海草林露出水面即可見到。
海牛的資料
海牛是一種水生哺乳動物。據科學家的推斷,海牛由6千萬年前由陸地上的哺乳四足動物進化而來,與其親緣關系比較近的長鼻目的大象以及蹄兔目的蹄兔。
海牛形狀略像鲸,體長約3米,體重達500千克左右,頭大而圓,頭部有觸毛,前肢像鳍,後肢已退化,尾巴圓形,全身光滑無毛,皮厚粗糙,灰黑色,有很深的皺紋。
海牛多半栖息在淺海,從不到深海去,更不到岸上來,每當海牛離開水以後,它們就會不斷地往下流“眼淚”。但是它們流出的并非淚水,而是用來保護眼珠,含有鹽分的液體。
它們不能在寒冷的水域生存,水的溫度必須高于16℃。在冬季當溫度降低時,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它們會轉移到溫暖的地方。
海牛是典型的草食動物。它吃草像卷地毯一般,一片一片地吃過去,譽有“水中除草機”之稱。
内容來源于名曰“動物筆記”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