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報訊(記者 梁露)“松園嶺社群黨支部,紅聯共建邁大步,攜手牛氏醫院黨支部,服務居民謀幸福。”新市街手拉手藝術團帶來的快闆表演《松園嶺社群展新顔》唱出了松園嶺社群老年居民的一衆心聲。11月5日,由松園嶺社群紅聯共建的“健康驿站”正式揭牌,為轄内長者打通綠色通道,以“固定站點+流動門診部+送藥上門+醫學專長下沉黨員挂牌服務”的方式解決長者們長期“看病難”的問題,街坊居民紛紛表示太好太友善了。
“1+1+1+1”,健康服務來我家
松園嶺社群管轄彙僑牌坊以北至黃石立交橋以西,黃石路以西至廣州市白雲供電局,管轄範圍雖然不大,但所轄基本為改制後的老舊無物業的機關宿舍樓,居民老齡化較為嚴重。
為了進一步拓寬服務功能,實作精準服務,讓老年居民真正感受到“老有所養 老有所醫”,松園嶺社群黨支部把解決老年居民的“急難愁盼”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工作,堅持從社群實際出發,從群衆的需求做起,聯合廣州牛氏中醫骨傷專科醫院黨支部、松園嶺社群001-002網格黨支部實作紅聯共建,在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打通綠色通道,建設(機場路1737-1765号小區内)“健康驿站”,以“四個1”的模式(即“固定站點+流動門診部+送藥上門+醫學專長下沉黨員挂牌服務”),為社群的老年居民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現場,新市街黨工委副書記戴剛元、新市街黨建辦主任陳莉萍,牛氏醫院常務副院長賈珍月、新市街松園嶺社群黨支部書記曹蘭、松園嶺社群黨支部副書記江健坤共同為健康驿站揭牌。
據了解,該驿站為老年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免費問診服務,牛氏醫院黨支部将每周固定時間段派出黨員專家教授到該健康驿站輪流坐診。對于家裡有生病不能自理的患者或行動不便無法就醫的病人,還可提供上門服務。與此同時,在完成問診服務後,該醫院還将送藥上門,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看病取藥”一條龍服務。
據牛氏醫院賈珍月常務副院長介紹,在健康驿站看病的老年居民不僅能享受到在家門口就能看病取藥的便捷,他們還将争取讓定點該醫院的老年居民再享健康服務“大禮包”,在醫保以外的自費部分給予老年居民10%左右的優惠。
“紅色管家·525+,下沉黨員服務8小時以外
如何補齊“老、破、小”小區工作短闆,不斷提升居民的認同感、幸福感以及獲得感,是目前松園嶺社群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為此,松園嶺社群黨支部以黨建為引領,加強社群服務品牌建設,把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工作。堅持“黨建更新”助推“幸福更新”,進一步深化在職黨員進社群工作,将在職黨員切實融入社群,努力建設“紅色管家·525+(我愛我家)”服務隊伍。“紅色管家·525+(我愛我家)”以社群黨支部為主導,以轄區黨員、雙報到黨員為主體,通過劃分公共區域責任“田”,黨員、熱心志願者結對亮身份、亮承諾服務,努力建構用黨建引領“管家”,用“管家”關聯志願者的新格局。
據了解,松園嶺社群黨支部為進一步完善網格黨組織的建設工作,積極組織下沉黨員參與社群事務,充分發揮有專長的下沉黨員作用,将有醫學專長的下沉黨員編入到健康驿站老有所依志願服務隊,實行亮身份亮承諾服務,下沉黨員利用8小時之外的時間,參與小區居民問診咨詢以及鄰裡突發病情處置等服務,充分展現下沉黨員力量。
讓社群長者吃上愛心飯、解決居民用水難、打造“紅色驿站”服務便民……松園嶺社群一點點的改變,讓居民都看在了眼裡,放在了心裡。“現在整個社群的氛圍都很好,居民愛家意識都很強。”松園嶺社群志願者于志華表示,鄰裡和諧,社群和樂,離不開每個黨員和志願者的付出。
近年來,在新市街通過連結社群、業委會、物業等基層黨組織資源,全面建設“紅色管家”黨群綜合服務平台,全面提升基層社群治理品質。新市街黨工委副書記表示接下來,将繼續發揮“紅色管家”的關聯作用,以整合資源、聚焦黨員、優化服務為切入點,結合各個小區的特色,做到時刻為民所想為民所需,以點成網,打通社群便民服務“最後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