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視劇“溫州家人”三部曲

作者:光明網

電視連續劇《溫州一家人》《溫州兩家人》和《溫州三家人》的制作橫跨13年,分别叙述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我國入世、我國入世至黨的十八大、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等三個曆史階段溫州人民的創業奮鬥史,實際上就是在講述一部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史。其所秉持的家國一體的叙事視角,既具有悠久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

衆所周知,傳統的東方文明其實質就是宗法社會農耕文明,血緣成為社會關系和社會互動的最重要紐帶,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句耳熟能詳的民間諺語,本身就說明泛血緣化成為人際互動的重要法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格物,緻知,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儒家社會治理的重要準則和價值判斷。

是以在這個意義上,要叙述改革開放的中國故事,透視改革開放孕育地所湧現的溫州現象,“家”就成為很好甚至最好的藝術載體與叙事視角。

正如導演孔笙在談到《溫州一家人》創作時所謂的,“這部作品在結構上獨樹一幟,一家四口離開瑞安之後分成了四條線索,他們的足迹遍布全國各地,以及歐洲的意大利、法國、俄羅斯,還涉及到了戰時的伊拉克,且四條線索很少交叉。這種結構無論對于拍攝難度和觀衆收視來講,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但是,由于這一結構能夠廣泛地展示改革開放以來溫州人白手起家、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創造精神,是以為後來的“兩家人”和“三家人”所沿用或者化用,形成了“溫州家人”三部曲。

劇作叙事的成功,則在于編導在力求“将每一條線索都拍得好看,讓每一條線索的故事都成為懸念”的同時,着力透過“一家人”“兩家人”和“三家人”這一血緣紐帶,強化劇作的情節邏輯和情感呼應,“溫州家人”系列劇也是以天然具有了形散神不散的藝術質感與審美魅力。

當然,該系列劇最大的藝術價值,則在于其家國叙事所展現的強烈的現代意義。三部曲的破題,在于主人公周萬順為了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毅然賣了祖祖輩輩居住的農村老宅,以此讓自己的女兒離鄉背井,遠赴意大利闖蕩生活,自己則攜帶妻子和孩子,到溫州去尋找改革開放以後社會轉型的新商機。此後,《溫州兩家人》叙述了在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内經濟轉型的雙重壓力面前,中國溫州服裝商人侯三壽和制鞋企業家黃瑞誠既彼此競争又互相合作的故事。《溫州三家人》則講述了在網際網路經濟時代,葉、潘、林三家人中的年輕人葉子凡、潘小勇、林知夏和曾知秋搶占智能化高地,發展網際網路經濟,搏擊商海的故事。是以,三部曲其實質都是在這樣一種新型的家庭關系中展開人物的沖突關系和命運沖突。

很顯然,不論是無意還是有意,“溫州家人”系列劇都是以這種“家”的解構和重構,展現了社會轉型之後傳統血緣性宗法社會的家族關系的瓦解和現代意義的“家”的重生,以及這種巨大的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家庭親情關系的撕裂感、命運感和滄桑感。如在《溫州一家人》中,渴望改變命運的周萬順不僅很難赢得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子女了解,甚至一次次把他們從可能的成功逆轉為無路可退的失敗谷底,又一次次倔強地力圖重新掌握和改寫自己和家人的命運。是以,該劇的現實主義意義在于,作品不是簡單地複制現實生活的溫州故事,而是以一種巨大的創作勇氣和藝術力量,深刻地展示出以周萬順為代表的具有原罪意識的個人創業史。編劇高滿堂曾經指出,“我創作《溫州一家人》的一個初衷,就是要說情說理、有聲有色地寫小人物,尤其是父親、母親、女兒、兒子的故事,借助一個大的背景,用小的視角切入,完成一個小人物、大情懷、大境界的戲劇過程。”“《溫州一家人》這個劇本,以一戶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四段各具特色的創業路,折射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溫州商人的奮鬥曆程。這段傳奇的故事裡,有人是玩命的賭徒,執拗地屢敗屢戰;有人則選擇堅強,擦幹眼淚逆風成長;有人經曆心靈洗禮,重新定位人生價值;有人想平淡生活,卻無心插柳成就事業。《溫州一家人》不僅是溫州商人的故事,更是一代中國人的創業故事。”以小人物折射大曆史,以小家庭展現大社會的曆史程序和時代巨變,恰恰就是改革開放以來創造世界奇迹的中國社會的演變史和個人命運的演變史,“溫州家人”三部曲也是以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社會進步和個人傳奇的時代史詩。

毋庸置疑,從創作而言,“溫州家人”三部曲,可以說一部比一部難。但是制作團隊卻迎難而上,準确地把握時代精神,分别表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溫州人率先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創造溫州模式;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探索産業轉型更新,發展溫州模式;以“一帶一路”為路徑,探索網際網路時代高品質發展,創新溫州模式的故事傳奇。“溫州家人”三部曲以前所未有的宏大篇幅,聚焦于中國南方一座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先後在央視這一全國最高平台播出,更是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與此同時,三部曲的制作本身,也成為我們這個時代電視劇制作和溫州精神的另一種象征。一般認為,系列化制作是影視工業化的一個重要表現。有學者指出,“它要求以一個産業營運的架構來進行創作、總結和複制成功的電影元素”。該系列劇制作作為地域題材,在全國範圍内組合優秀的創作資源,其中首部劇作最終命名為“溫州一家人”,可謂畫龍點睛。此外,這個系列劇湧現了一批優秀的演員和制作人,如《溫州一家人》中主要演員張譯、殷桃和靳東等,在這個劇作中嶄露頭角并後來發展成為炙手可熱的一線明星,如制片人侯鴻亮和導演孔笙這一組合,後來拍攝了諸如《琅琊榜》《僞裝者》等爆款作品。在這個意義上,“溫州家人”系列劇的創作現象和工業化制作經驗,都值得很好總結,都是中國影視工業化制作一筆不容漠視的寶貴财富。

(作者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教授)

來源: 文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