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什蘇萊曼山——古絲綢之路上的“小麥加”

我們的車隊沿着号稱“世界屋脊之路”的帕米爾高原公路蛇行向北而下,朝着奧什州的首府奧什的方向前行。

奧什蘇萊曼山——古絲綢之路上的“小麥加”

從薩雷塔什到奧什,隻有200多公裡的路程。然而,因為薩雷塔什地處海拔三千六百多米的帕米爾高原上,公路多為盤旋曲折的山路,再加上沿途那些罕見的自然景觀的撩撥,動辄就得泊車、駐足,欣賞、拍照,是以正常隻要3小時左右的車程,我們的車隊卻行駛了5個多小時。

奧什蘇萊曼山——古絲綢之路上的“小麥加”

奧什是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二大城市,因位于吉爾吉斯斯坦南部費爾幹納盆地的東南端,也被稱作“吉爾吉斯斯坦的南方之都”。

這是一個具有三千多年曆史的伊斯蘭教古城,是中亞地區最古老的居民點之一。公元8世紀時,這裡就已經是一個聞名于世的絲綢之路上的絲綢生産和加工中心了。現在,這個曾經的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就藏在這座城市地下大約20多米處。

奧什蘇萊曼山——古絲綢之路上的“小麥加”

奧什

有了古絲綢之路這條紐帶,奧什和古中國向來緣分深厚。如今,在距奧什20多公裡處的卡拉蘇地區,仍然有一個數千戶華商經營的商城,成為吉爾吉斯斯坦華人物資的集散地。

倘若細細追溯,奧什和中國的淵源遠不止于此。早在中國的漢朝時期,漢武帝與匈奴争奪河西走廊,決定聯合大月氏從東西兩邊夾擊不可一世的匈奴,遂譴張骞出使西域。

那時的西域,就是現在的中亞各地。大宛國,是張骞這次鑿空之旅的第一站。

張骞從中亞回到中國,向漢武帝禀告:大宛大小屬邑有七十多個,人口有幾十萬,是一個農牧業興盛的國家,産稻、麥、葡萄、苜蓿……

當時的大宛,西北鄰康居,西南鄰大月氏、大夏,東北臨烏孫,東行經帕米爾的特洛克山口可達疏勒,在東西交通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張骞還特别地向漢武帝彙報了大宛都城“貳師”城的“天馬”。

這個“貳師”,便是“奧什”。

奧什蘇萊曼山——古絲綢之路上的“小麥加”

列甯廣場

為了得到這蓋世無雙的汗血寶馬,漢武帝派将軍李廣利攜大量金銀财寶,率軍到“貳師”換“大宛馬”,還引發了鼎鼎大名的漢攻大宛之戰……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隻留下了時代的印記。我們的汽車也在飛快地前行,不斷地把沿途美麗的景色抛在腦後——一望無際的草地、成片的農田、矮小的屋舍……

汽車駛入市區時,我看見了這樣的情景:現代化的高樓與古老的建築比肩接踵、交相輝映;遺留在這裡那裡的殘垣斷壁,無聲地訴說着這個古老城市曆經的滄桑;雖為二十一世紀,這裡卻依然殘留着前蘇聯時期的斑駁痕迹,就連人們的生活節奏慢也是緩慢的,感覺像是回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當地人說,這裡的城市工業基礎是從蘇聯時期建立起來的,蘇聯解體後,這裡的工業就開始衰敗了。雖然現在的城市工業有了複蘇的征兆,但人們依然懷念着前蘇聯的那個時期,因為至少那時候大家都有事做,不像現在,很多人無所事事,荒廢時日……

中午一點左右,我們來到坐落于市中心的一座叫蘇萊曼山的山腳。

奧什蘇萊曼山——古絲綢之路上的“小麥加”

蘇萊曼山

蘇萊曼山地處費爾幹納谷地的高處,山高隻有191.3米,但它由5座山峰綿延交彙而成,給奧什形成一條1663米長的天然屏障。由于處在中亞絲綢之路重要路線的十字路口上,在超過一個半世紀的時間裡。這裡一直是旅行者或商隊的地标。

然而,真正使這座山出了名的,是關于先知穆罕默德曾在山上祈禱的傳說,山是以被視作是伊斯蘭的聖山,被當地人稱作“小麥加”。

奧什蘇萊曼山——古絲綢之路上的“小麥加”

我們沿着山間的石階小路向上攀爬。山雖不很高,但并不好走。石階在狹窄的絕壁中穿行,不時會看見巨大的岩石懸挂于半山腰上,仿佛一股風就會給吹落下來,叫人膽戰心驚。遍山嶙峋的怪石上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名字,樹枝上挂滿了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各色布條。

在這個外表險峻、山石嶙峋的蘇萊曼山裡,我們看到了奧什人3000多年的曆史。

奧什蘇萊曼山——古絲綢之路上的“小麥加”

在山裡,有兩座16世紀重建的清真寺;山上還散布着很多山洞,洞裡的絕壁上留有一百多處岩畫:人物、動物、晦澀深奧的幾何圖形、樸實勤儉的生産生活情況……

奧什蘇萊曼山——古絲綢之路上的“小麥加”

在五座山的山峰之上,散布着衆多的朝聖地,有十多個至今仍在迎接着世界各地前來朝聖的人們。數千年來,來這裡的朝聖者不計其數,他們的腳印,把這些朝聖地連接配接了起來。

在這些存留的古迹,一起成為吉爾吉斯斯坦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産。

奧什蘇萊曼山——古絲綢之路上的“小麥加”

山洞曆史博物館

為了保護岩畫,當地人鑿通了所有的山洞,建成了一個龐大的“山洞”曆史博物館。

我們在這個山洞博物館裡徐徐而行,除了岩畫,館裡還展出了許多其他珍貴文物:當時捕獵用的工具,天山熊、野豬、駝羊等獵物标本,各個時期的石器、陶器、銅器……

奧什蘇萊曼山——古絲綢之路上的“小麥加”

這些古老的文物,是奧什古城3000多年曆史變遷的見證,是世世代代的奧什人對這片故土深沉的、像對夫妻一樣眷戀的見證。

奧什蘇萊曼山——古絲綢之路上的“小麥加”

蓦然間,我想起了現代女詩人席慕容的一首詩——《曆史博物館》:

人的一生,也可以象一座博物館嗎?

最起初,隻有那一輪山月,

和極冷極暗記憶裡的洞穴。

然後你微笑着向我走來,

在清涼的早上,浮雲散開。

既然我該循路前去迎你,

請讓我們在水草豐美的地方定居。

我會學着在甲骨上蔔兇吉,

并且把愛與信仰,都燒進,

有着水紋雲紋的彩陶裡。

那時侯,所有的故事,

都開始在一條芳香的河邊,

涉江而過,芙蓉千朵,

詩也簡單,心也簡單。

想到這裡,我若有所悟:人類的愛與信仰,彷佛很複雜,卻似乎又非常簡單!

我看到上山的人中,有很多是年輕的伴侶。當地人告訴我們:這座中亞最完整的聖山,曾經被賦予了不少靈異功能:治愈不妊、頭痛、背痛……甚至讓人長命百歲。如今,聖山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當地青年人結婚時必到聖山許願,把寫着心願的布條挂在山裡的樹枝上,以祈求先知保佑他們獲得忠貞的愛情。

從山洞走出,我們來到山頂的一個高處,從這裡可以俯瞰奧什的全貌。放眼望去,整個奧什盡收眼底,頓覺暢快淋漓。

奧什蘇萊曼山——古絲綢之路上的“小麥加”

下午,我們驅車傳回了奧什城區。

回眺蘇萊曼山,卻見它全然沒有了入山時的那副怪石嶙峋的樣子。此時的萊曼山山脈,卻像一個睡熟了的少女,秀麗靜美!

她靜靜地躺在那裡,圓潤的額頭、小巧的鼻子、可愛的下巴、修長的脖頸、高聳的胸脯、颀長的軀幹,甚至雙腳都清晰可見;而滿山的樹林,恰似少女滿頭的秀發,瀑布似地一直垂到山腳。

此刻,恰有一抹白雲圍繞在山間,像是裹在少女腰間的一床蠶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