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4日雲栖大會上,菜鳥網絡cto王文彬宣布,菜鳥網絡與阿裡雲聯合宣布推出物流加速上雲行動“鲲鵬計劃”,共同推動全球物流行業進入“雲上的日子”。該計劃一方面将進一步加速國内的物流企業和物流包裹使用物流雲的比例;另一方面利用遍布全球的節點叢集,物流雲還将擴大服務範疇至海外物流企業。

<b>以下為演講全文:</b>
<b>王文彬:</b>2014年的雲栖大會是在外面舉行的,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個場地,很高興也看到了整個雲栖大會從剛開始的幾千人到現在幾萬人的規模,我非常地激動,我現在自己本人是在菜鳥網絡,我是帶領技術團隊的,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智慧互聯 重構物流》。馬老師昨天主題演講裡也講到“五新”,他也特别提到了智慧物流,以後的新通路要靠智慧物流來解決整個貨物移動的效率問題,智慧物流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今天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從菜鳥網絡如何來看這件事情。
首先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整個發展的趨勢,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想下面花兩頁跟大家講一下中國物流的現狀。
第一點,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幾個資料,中國跟美國的比較,我們發現2015年在美國每天的包裹數大概是3500萬,但在去年,在中國已經超過5700萬,中國在2015年已經是全世界第一大國的物流包裹的國家。
我們還有另外一個特點,我們來看美國大概有10個城市是超過100萬人口的,但是在中國,我們發現我們現在有100多個城市是超過百萬人口的,這意味着其實在整個的物流發展裡面,我們會發現中國的物流除了量之外,整個的人口結構,跟美國也是不大一樣的,是以,從這個屬性來看,我們認為,它在整個物流的發展一定是會有所謂的“中國特色”。
從未來看,我們預測到2020年,我們預測整個中國的物流包裹量會到1.45個億,這個體量是非常巨大的,我們預測,按照現在電商的發展,按照馬老師講的新零售,有可能以後包裹數會達到每天3個億,這個體量在整個來講是我們必須要去認識到的。
那另外一點,我們看到了中國整個的物流的體量非常巨大,尤其電商包裹帶來的增量。我也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幾個資料。第一,我們看到現在整個中國物流成本大概是15%,這個數字在發達國家是隻有8%;我們也發現在整個中國符合現代話要求的倉儲網絡的面積,隻占有12%;然後有90%的企業是沒有資訊化的,基本上是一個資訊的孤島;我們中國商千萬輛物流用車中,空駛率高達40%;因為行業不穩定,小件員一年的流動率高達50%。
這些資料表達出來的是:第一,今天我們看到這兩張資料,今天中國物流的确是大,但是它背後其實還是不強,這個不強的背後的原因當然是效率還不夠,比如說我們今天的幹線的效率,我們的倉儲的效率還不夠。然後我們整個的競争格局導緻了同質化的競争,包括我們的末端的配送品質,其實是遠遠不到我們想要的智慧物流。是以說,這是一個現狀。
那接下來我想分享一下從菜鳥的角度,那我們怎麼來看我們重新定義的眼中的智慧物流。
第一個,我們相信随着這個體量,就是說以後我們每天無論是1億5千萬包裹,還是3億包裹,以後平台化協同是解決中國物流複雜問題的終極方案,以後沒有一家自營的物流公司可以解決中國的這些物流問題,原因很簡單。第一,現階段雖然還不完美,但已經有很多的物流合作夥伴在這裡面了。第二,包裹體量這麼大,也絕對無法讓一家公司,我不相信有一家公司能夠有一百萬、兩百萬的物流員工,它能夠管理得很好,是以我們相信社會化協同是一個終極方案,是中國物流的終極方案。
那在這個背後,我們認為我們要做的其實是要協同合作夥伴,是以從菜鳥的角度我們認為可能說今天從産品的角度,我們覺得可能有三個關鍵字。
第一個,就是“标準”,我們怎麼建立在整個智慧物流的新的标準。這個是我們認為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那大家都知道是“資料”,大資料以後是驅動這整個中國智慧物流的“原油”,我們今天說的“新能源”。
最後一個,我剛剛也講過了,就是“協同”。我認為,協同其實是一個本質,是以說從這三個關鍵點我們引發出來,就是說假如我們今天來看,從技術的角度,我們定義中的我們的智慧物流,重新定義的智慧物流是什麼?我們認為,今天從智慧物流,從一個全新的智慧物流,我們認為現在用三個關鍵字來表達。第一是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全新的全網的基礎服務設施,與物流相關的基礎服務設施。第二個是自動化,第三個是全局優化。
首先,全網的基礎服務設施。大家都知道,淘寶剛開始起來的,西方的很多人問為什麼你們還需要支付寶,為什麼你們還需要用旺旺,為什麼你們就不用信用卡呢?是以,等一下我會分享整個案例,在中國全網的物流技術服務是非常欠缺的,我們需要全網的物流技術服務才能搭建以後天量的包裹數。
第二,随着現在整個人力資本的提高,随着科技的演化,随着人工智能,随着智能硬體的到臨,其實整個物流鍊路節點的自動化,接下來幾年,尤其在中國會進行加速,這個加速展現我們能否取代或減少人力資本,未來我們的倉儲,是否能夠自動化,末端配送,人員是否不用那麼密集?我們認為,自動化其實在接下來的智慧物流裡也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最後一個是全局優化,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大家都知道,其實物流是一個節點非常長的鍊路,貨物要先制造,要搬進倉,一個倉要搬進好幾個倉,中間需要幹線運輸,然後過來等到效果購買或你要發到門店的時候,你需要配送,如果今天講的是b2c模式,你到了分撥中心,你到末端網點,你再去配送,我們會看到這個鍊路是非常長的,我們講的跨境物流等等,還有非常多的鍊路。縱使今天能夠将基礎服務做好,能夠将節點的自動化做好,我們還是需要一個全局的優化。全局的優化的概念,假如我們今天能夠很準确地預測今天消費者的需求是在這裡,我們能夠很快、很精準地将貨或将熱銷的貨能夠放在消費者的身邊,那其實你就可以大大地節省運輸的距離,你也可以大大地增加運貨的效率,這隻是一個全局優化的例子。我們認為,整個全局優化其實是大資料驅動的,它還有很多事情要能夠去做,那可能我們還需要一個大腦神經來驅動這整個全局的優化,是以說,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我們重新定義的智慧物流的技術核心就是這三個關鍵詞。
在最底層,當然我們從去年開始搭建物流雲的基礎設施,我們認為,雲計算以後不僅是整個中國的id技術服務設計師,整個物流行業向我講過的,資料量這麼大,計算能力是急需雲計算來滿足的,我們希望從技術角度搭建整個社也化協同的商業模式。
接下來,今天整個菜鳥的智慧物流平台會是什麼,我今天地跟大家稍微介紹一下。就是像我講的,從這三個關鍵字來看,那我們認為,就是說今天我們如果從一個左下角的基礎的服務設施來看,我們可能要去搭建的一些基礎服務設施,不論是今天我們所謂的這個面單、位址庫、全局的優化算法引擎,這些是基礎服務設施。再往上還要看到一個倉,我們要看到的是以後我們菜鳥,我們現在在搭建的一個智能倉儲的智能化體系,智能化分為很多,無論是切箱、貨物的擺放、存取,智能倉儲是我們現在在搭建的一個平台。右上角是智能的配送,智能配送需要的不僅是自動化,它從車輛,從資訊系統,整個來講,我們的路徑優化都是需要的。最上面,從這邊來看,還是像我講的,我們現在在搭建一個訂單履行的全局優化的平台,我們希望是端到端地将全局優化經過技術,經過智能化能夠将它做到最優,現在也在今年成立了一個et物流實驗室,研究一些智慧物流的前沿技術,等一下有幾個東西我會跟大家分享一下。
接下來分享一下菜鳥智慧物流的案例。
第一個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電子面單,你今天要是說從外面的角度來看,其實很難了解說為什麼我們需要菜鳥來定位一個電子面單,我們是在兩年前開始做的,其實原因很簡單,電子面單不是一個新的發明,但在中國,因為快遞快速發展,讓每一家快遞公司去推成千上百萬的公司,難度非常大。我們在兩年前就開始去推廣菜鳥的電子面單,那很高興地看到,我們預估今年雙11可能有近75%以上的包裹會使用菜鳥的電子面單,然後我們來看這個結果,第一,很簡單的,我們發現電子面單今天是用這個列印,取代傳統的紙質面單可能是六年,每一張電子面單可以節省6毛錢,今年光是紙質的費用可以節省12億以上,今年的雙11,我們可以節省的金額可能是5000多萬,那我們如果轉換成這個數的話,就減少了26250棵樹的資源。在面單上也發展了碼,分單分揀碼,在紅框裡有三段碼,我們幫助整個在商家在列印面單時,快遞公司已經知道今天這個包裹的流向,很快地幫快遞公司節省了成本,那準确度現在已經到99%,今年預估可以幫快遞公司節省6億以上的經費,然後還有因為我們的準确率減少包裹的流動錯誤率,是以今年幫他們節省了近2億的費用,跟大家分享一個資料,今天在整個的智能分擔的背後,其實我們用了很多的大資料的模型,我們現在有60億條的資料,我們有15億個特征,我們一直在做這個資料模型的提取,我們一直在努力提升,我們從年初大概95%的準确率現在到99%的準确率,更多的資料的訓練,其實以後智能分單的精準率會越來越高,而且智能分單的能力,就是說能夠分撥分撥中心,現在也開始能夠分到小件員,今天在一個包裹産生的時候,我們已經可以知道這是哪一個小件員可以配送的,如果你是自營的,也許不是那麼難,但你想想看,今天的包裹量,每天淘寶的包裹量那麼大,每天有100多萬配送人員,18萬個點,這是分數不同的it資訊系統,量非常大。
這是與高德一起共建的位址庫,我們已經有15億條的累計資料,我們也每天在提取這些資料和位址庫。2003年的時候,使用者輸入的收貨位址不是結構化的,那我們怎麼能夠利用資料模型去提取,從文本位址庫去做清洗、提煉,再去做精準的比對,這是非常難的,我們現在用了全國最大最全的物流位址庫,現在還有四級、五級的位址庫,四級到街道,五級是可以到樓幢的。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在前沿科技上做的事情。大家照片看到的是菜鳥小g,上個月正是對外釋出,它是一個“最後一公裡”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我們希望菜鳥小g希望能夠變成“最後一公裡”的配送的解決方案。大家如果有興趣,我們的et物流實驗室的展位也在那邊,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裡面的技術,我們花了很多的心思,無論是定位、導航、避障,我們實驗室的整個團隊花了很多心思在做。
這個是現在倉内自動化在做的一些前沿研究我們還在做倉内的agv,我們也在做抓取機器人,的目标是希望能夠提高整個揀貨、取貨、上貨的效率,我們相信自動化一定是我們以後的方向。
那我想最後跟大家再回到整個物流雲,因為物流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服務設施,我們如果看到這個的話,我們在2015年去年年底的時候,其實我們開始宣布,就是說整個物流園的啟動,我們是聯合阿裡雲,大家可以看到,就是說我們是利用阿裡雲的技術服務設施,它可以享受整個雲計算的這些安全,這些穩定性,這些可擴容性的特征。那在上面,我們也搭建了整個物流雲自有的中間件,無論是技術還是業務。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也有很多的應用案例,比如今天有很多的快遞公司,很大的快遞公司也都上雲了。
下一張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幾個具體的案例。第一,今天分享幾個案例,比如是韻達,目前已經将全部16個主鍊路的快遞的體系全部搬上雲,韻達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上雲之後,it基礎成本節省節省60%,而且到現在為止是零故障,這是雲計算能夠提供給客戶的價值。百世也有20多個系統在上雲,它也支撐了五大業務闆塊,我們與天天聯合合作,天天是雲+端的模式,物流雲背景,結合小件員的app端,關聯起來,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的業務。
另外跟大家分享全球的部署,我們發現我們的物流雲的客戶有海外的需求,圓通在海外的節點也布滿了很多的國家,18個國家也展開的部署。物流雲能夠驅動整個中國物流行業能夠變革的一個很好的時間點,我們聯合阿裡雲會宣布一個“鲲鵬計劃”,今天物流行業已經過了比拼價格的時代,我們認為,就是說如果能夠加速物流雲的進度,能夠重新定義整個智慧物流,我們其實是能夠幫助整個物流行業更新,我們能夠給消費者更好的服務,那這也是我們推出“鲲鵬計劃”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
最後的結尾,我想定格兩個關鍵字,今天馬老師在成立菜鳥的時候,其實他提出了一個期望,以後菜鳥能夠做到這張社會化平台協同網絡,我們希望中國的包裹配送能夠24小時送達,全球能夠72小時送達,這個的确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任務,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做到這個名額的話,背後其實我們一定是需要非常強大的技術體系,我們一定會有一個全新的物流體系,全新的智慧物流體系來支撐,那我們也希望菜鳥能夠聯合我們中國,甚至全球的物流合作夥伴一起來達成這個目标,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