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秦賦》中,燕國痛罵秦國和趙國為“馬奴”,是信口開河嗎?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趙悼襄王趙偃曾來到秦國,和秦王嬴政進行會盟。來到秦國後,趙偃出遊,探得秦國渭水碼頭有重兵把守,秦國正晝夜不停運送糧草至武關,趙偃猜想秦國密謀戰事欲攻楚,決定與嬴政盡快會晤。與嬴政交談後,趙偃更堅信了秦欲攻楚,遂同意與秦國結盟。對于趙偃來說,和秦國結盟并非真心實意,目的主要是為了穩住秦國,以此友善自己攻打燕國。當然,秦國也是意在推波助瀾,等到趙國和燕國交戰的時候,自己就可以偷襲趙國了。

《大秦賦》中,燕國痛罵秦國和趙國為“馬奴”,是信口開河嗎?

當然,這一情況還是引起了燕國的不滿。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得知秦國和趙國準備結盟的消息後,燕國的臣子非常氣憤,直言趙國是馬奴。而燕太子丹在秦國求援不成的時候,氣憤之下也曾經用秦國“馬奴”的身份來譏諷秦人。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大秦賦》的開篇,周赧王面對不斷擴張的秦國大軍,也曾用養馬的家奴來痛罵秦國。隻不過現在,燕國也将趙國痛罵為馬奴。那麼,問題來了,《大秦賦》中,燕國痛罵秦國和趙國為“馬奴”,是信口開河嗎?

《大秦賦》中,燕國痛罵秦國和趙國為“馬奴”,是信口開河嗎?

首先,結合曆史上的情況來看,《大秦賦》中,燕太子丹等人痛罵秦國和趙國為“馬奴”,其實不是信口開河。而這,則要追溯秦國和趙國的起源了。一方面,秦國的始祖秦非子,是商朝名将飛廉之子惡來之後。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

是以,正是因為替周天子養馬,才讓秦國獲得了封賞。在獲得封賞之後,秦非子治都于秦邑(今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号曰“秦嬴”。雖然嚴格來說,此時的秦國還不是一個正式的諸侯國,不過,能夠成為周天子的附庸國,已經讓秦國一隻腳邁過諸侯的門檻了。

《大秦賦》中,燕國痛罵秦國和趙國為“馬奴”,是信口開河嗎?

根據《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周孝王時期(前897年―前886年),秦非子居住在犬丘,喜歡馬和牲畜,善于喂養繁殖。周孝王為了振興王室,抵禦北方戎狄的侵擾,選擇汧水、渭水之間這塊土壤肥沃的天然牧場大肆繁殖馬匹。周孝王對這件富國強兵的大事十分重視,每年都要去牧場檢閱一番。有一年,周孝王前往巡視馬匹飼養情況,從牧場中一位犬丘人那裡得知,秦非子極會養馬,馬隻要一經他手,就會又肥又俊。

對此,周孝王立即命養馬的小臣帶秦非子來見自己。周孝王問到養馬之道,秦非子對答如流,對于馬匹的調養、訓練、繁殖等,都能說出一套高超的辦法。周孝王聽後十分高興,于是便讓秦非子到汧水、渭水之間主管馬匹。秦非子獲得周孝王的鼓勵和任用之後,處處盡職盡責,沒過幾年時間,馬匹數目大大增加,而且養的馬雄峻無比,周孝王每年來看都非常滿意。

《大秦賦》中,燕國痛罵秦國和趙國為“馬奴”,是信口開河嗎?

為了獎賞和表彰非子的功勞,周孝王就給秦非子冊封了土地。而這,成為秦國曆史上的裡程碑事件了。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穆公時稱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戰國初期,魏國奪取了秦國的河西之地。秦孝公時,任用商鞅變法,富國強兵,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在《大秦賦》這部曆史大劇中,周赧王試圖聯合山東六國來阻止秦國的擴張,結果反而在秦昭襄王面前吃到了敗仗。于是,作為周朝最後一位天子,周赧王就痛罵秦國曾是給周天子養馬的家奴。而到了戰國末期,燕太子丹則是舊事重提,以此譏諷秦人。

《大秦賦》中,燕國痛罵秦國和趙國為“馬奴”,是信口開河嗎?

另一方面,就趙國的曆史來說。趙國出自商朝名門嬴姓部族,為商纣王手下大将嬴飛廉(蜚廉)的直系子孫。始祖造父為飛廉的四世孫。是以,非常明顯的是,趙國和秦國可謂同宗同源,兩個諸侯國的君主,都是嬴姓趙氏。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嬴姓部族的惡來與父親蜚廉一起為纣王效力,惡來後被周武王所殺。

周武王去世後,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商纣王之子武庚趁機挑唆發動三監之亂,嬴姓部族卷入。蜚廉還有一個兒子叫季勝。季勝生孟增。孟增有寵于周成王,他就是宅臯狼。宅臯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為周穆王駕車,并在周穆王平定徐國徐偃王造反時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賞趙城(今山西洪洞)。自此以後,造父一族就稱為趙氏,為趙國始祖。是以,對于趙國來說,始祖造父曾為周穆王駕駛馬車,雖然嚴格來說,這和養馬的秦非子不同。不過,燕國将趙國也痛罵為馬奴,也勉強說得過去。

《大秦賦》中,燕國痛罵秦國和趙國為“馬奴”,是信口開河嗎?

後來,造父六世孫奄父救周宣王于千畝之戰,其子叔帶為周朝卿士,因不滿周幽王的昏庸,離開周王室,侍奉晉文侯。從此趙氏便在晉國落腳,并成為晉國的卿大夫家族。趙氏曆經二十餘代,傳至趙簡子趙鞅、趙襄子趙毋恤。趙鞅打破了晉國六卿的格局,趙毋恤力戰智、韓、魏的圍攻,簡襄之烈确立了趙國版圖。在三家分晉後,趙國、南韓、魏國和齊國、燕國、楚國、秦國并稱為戰國七雄。

最後,對于燕國來說,之是以痛罵秦國和趙國為“馬奴”,意在強調燕國的資曆老,并且祖先出自周王室。燕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時期的周王族諸侯國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長子召公,戰國七雄之一。按照介紹,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将召公奭封在薊地,建立臣屬西周的諸侯國燕國。但召公奭沒有前往薊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長子克管理薊地,自己則留在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繼續輔佐周王室。是以,對于燕國來說,不僅是姬姓諸侯國,而且和周王室存在非常親密的關系。

《大秦賦》中,燕國痛罵秦國和趙國為“馬奴”,是信口開河嗎?

與此相對應的是,秦國和趙國的崛起,都離不開周天子的封賞。是以,燕國這麼說秦國和趙國,實在是希望彰顯自己的優越感。不過,在筆者看來,燕國此舉顯得有些可笑了。在秦國和趙國準備結盟的時候,東周王朝已經被徹底消滅了,連周天子都不在了,燕國作為周王室的後人,自然就更沒有必要拿趙國和秦國的曆史說事了。更為關鍵的是,盡管燕國的資曆确實夠老,在西周初期就成為侯爵諸侯國了,但是,現在是優勝劣汰的戰國時期,燕國不想辦法增強實力,再痛罵秦國和趙國,也不能改變自己被屢次欺負乃至于滅亡的結局。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