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女比窦娥還冤,兩任丈夫死于非命,死後連墳頭墓碑都沒有

窦娥是中國的一個藝術形象,但卻生動展現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社會盤剝的真實情況。窦娥這樣一個藝術形象出現後,在民間老百姓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烙印。在民國時期,卻有一位奇女子,因為她前半生的傳奇經曆,和《窦娥冤》中的窦娥頗有幾份相似之處。

這個奇女子就是李淑卿,關于她的資料很多被記錄在《沔城志》中。據《沔城志》記載,李淑卿,原名遠寶、淑貞,字文華,嫁給劉公之後改名劉一,别号征清子。她生于光緒十八年即1892年,出生于湖北沔城(現仙桃市)下關街龍家灣。

此女比窦娥還冤,兩任丈夫死于非命,死後連墳頭墓碑都沒有

李淑卿原籍是廣東人,父親在沔城當一名下級官僚,死于戰亂,母親謝氏靠着做針線活拉扯她長大,後來李淑卿嫁給劉公後便改名為劉一。

根據同盟會、共進會及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居正寫作的《梅川日記》中記載,劉一從小聰明美麗且擅長交際深受沔陽新學堂的書生學子們的喜愛。

當時沔陽新式學堂的學子們很喜歡到劉一家中喝茶聊天,而劉一的母親就是靠這些茶錢來維持生計。劉一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還很擅長交際,是以在當地頗有一些名氣。

此女比窦娥還冤,兩任丈夫死于非命,死後連墳頭墓碑都沒有

當時的沔陽勸學所長,相當于現在的教育局長,在劉一身上花了不少錢,自然劉一的第一次自然也就給了沔陽勸學所長。當時這位沔陽勸學所長經常呆在茶館,看着劉一就不肯離去,無奈好多人為劉一取了“沔陽監學”的綽号,以此來戲谑她。

早在劉一很小時,就被家人許配給了賣燒牛肉為業的丁姓回族商販。後來兩人成婚後,劉一依舊是放蕩不羁,丈夫丁某沒多久莫名其妙的死了。這件事在當時還引起巨大的争議,丁某的家屬就把劉一告上縣衙,認為是劉一害死了丁某。

後來劉一在知縣之子在内的書生學子以及沔陽勸學所長的營救下,她被免于死刑。劉一最後被判處罰24塊大洋的官價,并把劉一當堂發配給了王姓富商。

此女比窦娥還冤,兩任丈夫死于非命,死後連墳頭墓碑都沒有

王姓富商對劉一是寵愛有加,但是這引起了正房太太的強烈不滿。正房太太的妒忌越來越大,沒多久太太在豆汁中下毒,原本想毒死劉一。誰成想卻陰差陽錯地被王姓富商喝了下去,當場一命嗚呼。

劉一知曉王姓富商被毒死後,帶着母親連夜逃往漢口。在這危難之際,劉一認識了一位相識的沔陽學子,在他的幫助下。劉一母女被帶往武昌,這位沔陽學子召集同鄉同學悉心幫助劉一。

最後劉一在衆人的幫助下,資助劉一進入咨議局議員時象晉創辦的女子職業學校滋蘭女學堂讀書。這些人當中有共進會會員楊玉如、楊舒武,也就是在他們兩個人的介紹之下,劉一認識了共進會會長劉公的。

此女比窦娥還冤,兩任丈夫死于非命,死後連墳頭墓碑都沒有

後來劉一便嫁給了劉公,并跟随劉公一起參加了革命。武昌首義成功後,由于黎元洪已經被推舉為軍政府都督,因為逃避逮捕而遲到一步的劉公隻好轉任設于武昌蛇山抱冰堂的總監察。擔任總監察處監印員的劉一,也是以成為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官員。

後來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在他稱帝之後,劉一随劉公前往上海參與讨袁。1917年,劉一随劉公回到襄陽,策動襄鄖鎮守使黎天才起兵護法。

此女比窦娥還冤,兩任丈夫死于非命,死後連墳頭墓碑都沒有

1920年劉公在上海病逝,當時劉一才27歲,之後她回到襄陽禮佛寡居,自号征清子。因為劉一一生未能留下子嗣,後半生一直依靠劉公的侄子們供養。1951年除夕之夜,已經在土改運動中變成地主婆的劉一,在睡夢之中離開人世。

劉一死後,她的屍體用闆車拉到位于襄陽東津大旺洲臨近河堤的一棵老槐樹下,匆匆加以掩埋。這位曾經在辛亥革命前後叱咤風雲的巾帼英雄,死後連一個墳頭、墓碑都沒有。

劉一的前半生,和窦娥的經曆有幾分相似之處,甚至某些地方比窦娥更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