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幸存的印第安人,生在叢林死在博物館,大腦被拿去做實驗一、最後的幸存者二、自由人淪為籠中鳥三、侵略者僞善的面具四、一生的身不由己五、總結

18世紀末,當來自歐洲的殖民者們踏上安甯富饒的美洲,給世代居住在這裡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帶來了一場災難。殖民者們肆意侵略的行為遭到了印第安人的強烈反抗,于是大肆的屠殺開始了。美國人拿起槍,血洗了西部。

這場浩浩蕩蕩,哀鴻遍野的曆史事件,被稱為"西進運動"。哥倫布到達北美前,北美原住民約有1800萬人,而到了1980年,隻剩下了25萬人左右。美國人的"種族滅絕政策",讓印第安人在數年内幾乎滅族絕迹,直到"最後一個"印第安人lshi被發現。

幸存的印第安人,生在叢林死在博物館,大腦被拿去做實驗一、最後的幸存者二、自由人淪為籠中鳥三、侵略者僞善的面具四、一生的身不由己五、總結

美國人來到西部,并沒有帶來糧食和科技,而是帶來了先進的武器。他們看中這片土地的遼闊,試圖用染血的雙手在這裡紮根。瘋狂開礦、建立農場、架橋修路,美國人用槍杆子逼着老實淳樸的印第安人拿起鋤頭為他們效力。

生活在西部的原始族群們的生活是落後的,沒有先進的醫療手段,也沒有能與美帝抗衡的槍支彈藥。當歐洲人把槍口對準他們時,原始的印度安人們弱小可憐又無助。

幸存的印第安人,生在叢林死在博物館,大腦被拿去做實驗一、最後的幸存者二、自由人淪為籠中鳥三、侵略者僞善的面具四、一生的身不由己五、總結

這些原始住民們惶惶不可終日,宛如過街老鼠,整日疲于奔命,東躲西藏。殖民者占領他們的家鄉後,印第安人們再也不敢昂首挺胸的站在曾經屬于他們的土地上了。在印第安人銷聲匿迹的數年後,1911年,一個來自大山深處的"野人"突然出現在大街上。他的出現立刻引起了這座大都市裡人群的惶恐,受到了過往人們的圍觀,随即在美國引起了一場轟動。

幸存的印第安人,生在叢林死在博物館,大腦被拿去做實驗一、最後的幸存者二、自由人淪為籠中鳥三、侵略者僞善的面具四、一生的身不由己五、總結

這是一位49歲的印第安人,在親人們接連去世後,一場山火把他從森林的深處逼了出來。面對外面世界的日新月異,他感到新奇又害怕。起初,他隻敢在人迹罕至的郊區活動,但是食物與水的匮乏使他不得不铤而走險,向人類聚集區走去。

他衣着褴褛,整個人像一隻幹瘦的猴子,經年累月森林中的生活使他的皮膚黝黑而粗糙。他瞪着惶恐的眼神打量着周圍的一切,周圍的人也帶着訝異的神情打量着他。

幸存的印第安人,生在叢林死在博物館,大腦被拿去做實驗一、最後的幸存者二、自由人淪為籠中鳥三、侵略者僞善的面具四、一生的身不由己五、總結

距離那場屠殺已經過去了很多年,現在的美國人似乎已經淡忘過去的一切。曾經幾乎滅絕了印第安種族的劊子手,如今又如獲珍寶般地把他當成了寶貝。發現印第安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加州大學的一名人類學教授就找到了他,并将他帶到了舊金山的博物館中。教授一行人借了解和保護印第安文化的名義,将他安置在博物館的一個玻璃房間。

幸存的印第安人,生在叢林死在博物館,大腦被拿去做實驗一、最後的幸存者二、自由人淪為籠中鳥三、侵略者僞善的面具四、一生的身不由己五、總結

教授給他取名為"ishi",也被稱為"最後的印第安人"。ishi聽到這個名字,仿佛想起媽媽曾經告訴過他,在他們的家鄉,lshi的意思是:男人。現在代表着他:印第安部落,最後一個男人。博物館的從業人員為lshi提供現代人的居住環境、飲食、生活設施,他在這裡定居了下來。從此lshi不用再經受風吹雨打,不用再風餐露宿,不必再擔心吃了上頓沒下頓,不必再害怕成為野獸的口糧,隻是作為代價,他再也沒有自由了。

幸存的印第安人,生在叢林死在博物館,大腦被拿去做實驗一、最後的幸存者二、自由人淪為籠中鳥三、侵略者僞善的面具四、一生的身不由己五、總結

lshi每天的日常生活,在博物館從業人員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進行着。教授為他安排了制作石器、射箭、捕魚等活動,試圖讓他展現曾經在部落時的生活狀态。隻不過與之前不同的是,lshi從前并沒有觀衆。不會有人在他拉弓的時候拍手叫好,不會有人在他捕魚時發出驚呼。現在,他擁有了每周一天被世界各地蜂擁而至的遊客參觀的"機會"。

幸存的印第安人,生在叢林死在博物館,大腦被拿去做實驗一、最後的幸存者二、自由人淪為籠中鳥三、侵略者僞善的面具四、一生的身不由己五、總結

教授以lshi而出名的報道中是這樣說的:"我們收留了lshi,給他提供了優越的生活環境。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赢得觀衆的掌聲,而是為了科學研究。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印第安文化,為了拯救瀕臨滅絕的印第安文明。"

如果歐洲殖民者們沒有占領原本屬于印第安土著民的家園,lshi和他的家人永遠也體驗不到骨肉分離的痛苦,永遠也不會像這樣被參觀,被研究,被屠殺自己種族的劊子手們冠以"收留和保護"的恩情。

幸存的印第安人,生在叢林死在博物館,大腦被拿去做實驗一、最後的幸存者二、自由人淪為籠中鳥三、侵略者僞善的面具四、一生的身不由己五、總結

lshi在博物館的那個小房間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日夜。他迷上了新世界的交通工具,喜歡吃糖果和冰激淩,會友善的跟照顧自己的從業人員交流。他的餘生是否幸福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能夠想到,他一定能感受到自己不被社會接納的悲哀,一定生活的很孤獨。

lshi在博物館小小的玻璃房間裡的生活,僅僅持續了三年。三年後,lshi感染了嚴重的肺病,最終不幸離世。離世前,他提出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從前生活的森林中的願望,但很不幸,這個願望被科研人員殘忍地拒絕了。

幸存的印第安人,生在叢林死在博物館,大腦被拿去做實驗一、最後的幸存者二、自由人淪為籠中鳥三、侵略者僞善的面具四、一生的身不由己五、總結

lshi從來都沒有做主的權利。他的大腦被美國實驗室泡在了福爾馬林裡,用于所謂的科學研究,他們想了解印第安人的大腦構造與美國人有什麼差別。他們所謂的醫學研究,打碎了lshi魂歸故裡的心願。

如果lshi可以選擇,他一定不想跟母親逃離故土。如果lshi可以選擇,他一定不想被陳列在博物館中當成玩物。如果lshi可以選擇,他一定希望能把他的遺體運回故裡,長眠在母親身邊。

幸存的印第安人,生在叢林死在博物館,大腦被拿去做實驗一、最後的幸存者二、自由人淪為籠中鳥三、侵略者僞善的面具四、一生的身不由己五、總結

在外漂泊着的lshi,直至2000年,才被一個土著協會将大腦取回,跋山涉水帶回故鄉,終于得以與親人同眠。不知道lshi這一生是否後悔過,在那天鼓足勇氣,重新踏上人類染指的那片土地。

lshi的一生,從生到死,始終充滿漂泊與不安。即使在他生活條件最好的三年裡,也是犧牲自由和尊嚴換來的。在宣稱"人人生而平等"的國度,卻做出了"追求滅絕印第安人或者把他們驅逐到我們不去的地方"的腌臜行徑。

幸存的印第安人,生在叢林死在博物館,大腦被拿去做實驗一、最後的幸存者二、自由人淪為籠中鳥三、侵略者僞善的面具四、一生的身不由己五、總結

這種民主,是資本家剝削壓榨底層人民的民主。所謂平等,本質上也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lshi的悲劇不僅發生在美洲,也曾發生在所有燃起過硝煙的大陸上,甚至正在發生着。曆史從來都不是溫柔的,它建立在刀槍和人民的鮮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