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作者:英培國際教育

今天要講的這則迷案,大家都很熟悉了,那就是:号稱英國“懸疑小說女王”的阿加莎·克裡斯蒂(agatha christie),也就是中國廣大小說迷和改變劇迷口裡的“阿婆”。

要說阿加莎在國内的知名度,主要還是來源于這些年由她的小說不斷改編來的影視佳作。比如前段時間圈哥剛推薦過,今年全新翻拍的《無妄之災》(ordeal by innocence,戳左邊藍字可以複習)▼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同樣翻拍過無數次,2015年版本還捧紅了英國萬千少女新一任“老公”aidan turner的《無人生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至于更是聲名遠揚的《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就不用圈哥再多介紹了,去年的最新版電影更是集結了德普叔這樣的流量大戶,以及judy dench、penelope cruz這樣的演技派▼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以上3圖均來自imdb)

但實際上,阿加莎的成就,遠高于她去世後英國人對她作品的瘋狂翻拍。手速跟腦速一樣快的她,所著的偵探小說就一共有66本!除此之外她還創作過3本詩集、16個劇本,這還不算她的自傳以及編輯作品……

而從阿加莎1976年去世到現在的42年間,僅僅她偵探小說的銷售量就高達約20億!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圖檔來自amreading)

然而也許少有中國小夥伴知道的是,以懸疑偵探小說聞名于世的阿加莎,本人也經曆過一件詭異離奇程度和她作品不相上下的事件:

1926年,36歲的阿加莎毫無預兆地“人間蒸發”了整整10天。失蹤期間,共有約1.5萬人參與到搜救行動中;然而10天後,重返公衆視野的她卻宣稱自己失憶了。她失蹤的轟動程度之大,使得她接連登上英國各大報紙頭版。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1926年《每日鏡報》頭版刊登了關于阿加莎失蹤和搜救進展的新聞。(圖檔來自pinterest)

這期間發生了什麼,至今沒有定論,但不妨礙阿加莎的離奇失蹤和失憶,成為跟她的小說一樣令英國人津津樂道、念念不忘的事件。

最近,《英國電訊報》的專欄作家安德魯·威爾遜(andrew wilson)就再次盡他所能,嘗試破解阿加莎的“失蹤懸案”。

尋找阿加莎:10天、1.5萬人

要說阿加莎的失蹤案,還得從她和第一任丈夫阿奇博爾德·克裡斯蒂(archibald christie)的離婚官司聊起。

威爾遜在倫敦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堆積如山的發黃紙張,找到了阿加莎的離婚記錄。可以從裡面看到,阿加莎和阿奇博爾德1914年結婚,1919年生下了獨生女羅莎琳德(rosalind)。而兩人的婚姻正式走到盡頭是在1928年,也就是阿加莎失蹤事件的兩年之後。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圖檔來自itv)

而就像阿加莎的小說一樣,她的失蹤混雜着離婚的争執,離婚裡又全是小三的影子,情感糾葛和懸疑元素完全是雙生兒一般的存在。

她和阿奇博爾德遞交離婚申請時,阿加莎住在故鄉德文郡的南部城市托基(torquay),而做過飛行員、轉職商人的阿奇博爾德則住在倫敦的皇家空軍俱樂部(royal air force club)。

威爾遜從國家檔案館找到的檔案表明,阿奇博爾德有多次通奸記錄,但并由于年代慣例,其中并沒有提及情人的具體姓名。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1914年結婚當天的阿加莎和阿奇博爾德。(圖檔來自art and architecture)

檔案館檔案沒有記錄更多的消息,但這不妨礙當年的英媒瘋狂深挖暢銷作家阿加莎背後的故事。

據記載,離婚是由阿奇博爾德在1926年12月提出,目的則是為了迎娶年輕的情人南希·尼爾(nancy neele)。離婚一提出,阿加莎就消失了,而她的車則在薩裡郡(surrey)一個偏遠的風景區被人發現,其中并無人影。英國警方出動了1.5萬名志願者、搜救犬和飛機尋找線索;警方甚至懷疑她被阿奇博爾德謀殺。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報紙上刊登尋人啟事時,除了圖中央是阿加莎失蹤時的相貌,還左右配備了她“可能僞裝成的”樣子。(圖檔來自獨立報)

10天後,阿加莎出現在了哈羅蓋特(harrogate)的天鵝水療旅館(swan hydropathic hotel)。

詭異的是,她用來辦理入住手續的,是阿奇博爾德情人的姓氏“尼爾”;而多目擊證人告訴警方和媒體,看見她在旅館唱唱跳跳、打撞球,還跟旅館客人介紹自己來自南非,丢了一個孩子。

人生低谷:母親去世 丈夫出軌

這個月,英國天空電視台藝術頻道剛剛在冒險喜劇類電視劇《都市傳說》(urban myths)中用喜劇的方式演繹1926年這場失蹤案。

不過1926年的阿加莎,人生經曆可沒有任何喜劇成分,反而充滿了挫折和痛苦。

天空電視台《都市傳說》阿加莎劇集的劇照。(圖檔來自comedy.co.uk)

當年4月,她的母親克拉拉(clara)去世,這對母女感情深厚的阿加莎而言,等于失去了最好的朋友,産生了自我身份認同危機。

阿加莎後來回憶說,有一天她在故宅阿什菲爾德(ashfield)整理母親遺物時,發現忘了自己是誰,因為她在簽發支票時寫的是作家威廉·薩克雷(william thackeray)小說中人物的名字。

5歲阿加莎(右)和母親的合影。(圖檔來自pinterest)

而同年稍晚時候,阿奇博爾德從倫敦回到托基為女兒慶祝7歲生日,阿加莎敏銳地感覺丈夫變心了。提出離婚時他對阿加莎坦白,說自己遇見了一個美麗動人的黑發姑娘,比她年輕十歲。阿加莎後來在自傳裡寫道:

“我想,這番話說了以後,我幸福、成功、自信的人生,就此結束了。當然,一切都沒有這麼突然,因為我根本不敢相信。”

這對夫婦嘗試為了女兒彌合分歧,不過阿加莎在自傳中描述道,極其自私的阿奇博爾德不願錯失與新歡共覓幸福的機會,兩人終于在1928年結婚。“我在很久以前就告訴過你,”他對阿加莎說,“我讨厭别人生病或不開心,把我好端端的生活全毀了。”

人到中年的阿加莎在德文郡家裡。(圖檔來自英國電訊報)

前面已經提到,1926年12月阿加莎失蹤後,薩裡郡警方的一條調查線索就是懷疑阿奇博爾德殺害了妻子,這樣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和“小三”結婚。

而1934年,阿加莎用筆名瑪麗·維斯馬科特(mary westmacott)發表的作品《未完成的肖像》(unfinished portrait)中,以半虛構的寫作手法描述了一段婚姻破裂的過程。

阿奇博爾德在書中對應的人物,被刻畫為一個懦夫和潛在的殺人犯。西莉亞(阿加莎對應的人物)害怕丈夫德莫特(阿奇博爾德)會對她下毒,于是提前把花園小棚子裡的一包除草劑鎖了起來。“他想讓她死,”阿加莎在小說中寫到,“他一定想讓他死,否則她不會怕成那樣。”

對失蹤隻字不提:何必念念不忘

阿加莎在哈羅蓋特的旅館被人發現後,所謂的“失憶”可是得到精神病醫生确認的,并且診斷結果顯示她的失憶“非常嚴重”。即便如此,也是有的人相信失憶說法、有的人卻覺得背後另有隐情。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年輕時的阿加莎。(圖檔來自refinery29)

多年來,相關猜測包括她患有分離性神遊症(一種常由精神創傷引發的疾病,症狀包括喪失身份認同感),另有一位作家推測阿加莎這出“自導自演”是為了赢回丈夫的愛。如果這是她的動機,那麼這個目标以失敗告終:阿奇博爾德對随後的醜聞深感驚恐,更堅定了離開阿加莎的決心。

一些批評家甚至宣稱,阿加莎的消失戲碼不過是為了提高公衆知名度。那時她僅出版了6本小說,其中就包括于1926年早期發表的著作《羅傑疑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正是由于她的失蹤,這本書才引發了巨大關注。”瓊·阿柯希娜(joan acocella)2010年在《紐約客》中分析稱,“她的失蹤與偵探小說産生了有趣的聯系,讓她成為了名人。”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老年阿加莎。(圖檔來自bt.com)

阿加莎在餘生拒絕談論此次失蹤事件,而死後發表的560頁自傳也對其隻字未提。她是這樣總結這一經曆的:“那麼,疾病之後,是悲傷、絕望和心碎。何必念念不忘。”

相反,阿加莎的自傳集中展現了她在海濱城市托基度過的快樂童年。她是一個極富想象力且極其敏感的孩子,經常自己編故事,不過她的第一部小說《斯泰爾斯莊園奇案》(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卻源于和姐姐的賭局:姐姐瑪琪(madge)打賭說阿加莎太笨,肯定寫不出偵探小說。

1920年,30歲的阿加莎發表了第一部作品,不過隻賺了25英鎊,而當時丈夫阿奇博爾德的年薪是500英鎊。四年過去後,連載小說《褐衣男子》(the man in the brown suit)的刊登權卻為她帶來了相當于丈夫年薪的收入。

她靠這筆錢給自己買了心愛的莫裡斯考利,失蹤那晚她開的就是這輛車。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早年讓阿加莎名聲大噪的《褐衣男子》封面。(圖檔來自audiobookstore)

試圖找回自己,借筆下人物表達情緒

1927年12月,她和丈夫的離婚訴訟在英國高等法院(high court of justice)展開,她忽然意識到,沒有丈夫經濟支援的她隻能自力更生。她簽訂了撰寫小說的合同,盡管并沒有寫作的心情,她知道自己别無他選。

1927年1月,阿加莎帶着女兒羅莎琳德和秘書來到加那利群島,逼着自己完成小說《藍色列車之謎》(the mystery of the blue train)。

“在那一刻,我開始了從業餘作家到專業作家的蛻變,”她在自傳中寫道,“我想專業作家的煩惱在于,不想寫的時候也得寫,不喜歡寫的東西,甚至寫得并不好。”這本出版于1928年的小說是她最不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她時常想“這樣一本爛書到底是怎麼寫出來的”。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故鄉托基博物館裡展出的阿加莎服裝。(圖檔來自tripadvisor)

如果阿加莎沒有離婚,她是否會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小說家呢?人們對此一直抱有争議。

阿奇博爾德在1922年擔任大英帝國展覽會(british empire exhibition)的财務顧問,那時的阿加莎去了世界很多地方,但後來她卻感覺自己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該走向何方。她說:“我應該找回自己,弄明白自己是否完全依賴于他人,這正是我所恐懼的。”

也許正是與阿奇博爾德的離婚,讓阿加莎充滿創造性和靈感,推動她開拓眼界,創作出了更多的作品。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itv紀錄短片《阿加莎的秘密》劇照。(圖檔來自itv)

1928年秋天,38歲的阿加莎·克裡斯蒂獨自搭乘東方列車來到大馬士革,之後輾轉來到巴格達,再一路向南直至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城市烏爾(ur)。

這是一個知名的考古發掘現場,1930年她在這裡與第二任丈夫、比她年輕14歲的考古學家馬克斯·馬洛文(max mallowan)相識,兩人的婚姻非常幸福。每年冬季,阿加莎都陪同馬克斯到近東地區考古發掘。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左為阿加莎第二任丈夫馬克斯·馬洛文。(圖檔來自pinterest)

但與阿奇博爾德的離婚,還是對她的作品也産生了影響:她的早期作品探究的是人們在責任光輝下隐藏的邪惡,但離婚這殘忍的生活經曆為她最偉大的著作提供了力量和情節。

在離婚後的一段時間裡,她創作了多篇最受歡迎的作品,例如《寓所謎案》(the murder at the vicarage)、《懸崖山莊奇案》(peril at end house)和著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1974年版本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劇照。(圖檔來自imdb)

阿加莎第一任丈夫說要離開她時,是她人生中的低谷,她後來說那時她突然意識到丈夫的表裡不一。童年時的噩夢不斷纏繞着她,好像有邪惡的存在偷偷溜入了周圍人的身體中。“他還像往常一樣做出和人打交道的樣子,但他已經不是阿奇博爾德了。”她曾這樣寫道。

而在小說《未完成的肖像》中,女主角西莉亞也表達過相同的情緒。丈夫為了另一個女人離開她後,她打算自我了斷。正如阿加莎的第二任丈夫馬克斯·馬洛文所說,在西莉亞身上“我們發現了最接近阿加莎肖像的人。”

失蹤10天1.5萬人搜救,懸疑女王的失憶迷案比她的小說更詭異……

(圖檔來自abebooks)

阿加莎去世了這麼久,但她的人生經曆和小說一樣充滿了懸疑和張力,無疑是她始終被英國人銘記的原因。

繼續閱讀